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82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辅助装置,辅助装置包括封盖、输入轴、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齿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变速箱工作时,动力设备带动输入轴旋转,实现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旋转带动输出轴旋转,从而进行变速传动,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变速传动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竖向向下的风吹拂,进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工作降温,从而实现在变速箱工作时,可对其内部的传动齿轮进行有效散热,利于延长变速箱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变速箱
,尤其涉及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速箱,通过内部齿轮的组合,形成传动变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传动设备,目前,变速箱安装时大多是直接将变速箱箱体直接固定在安装支架上,变速箱在运行时,内部齿轮高速转动时,变速箱体将产生震动,这时,安装在安装支架上的变速箱工作震动会带动支架一起震动,使得变速箱在运行时发出噪音,影响使用。
[0003]现有技术CN216895689U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箱体,包括底座、变速箱体、连接块和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减震垫和支撑板,通过在底座上安装减震垫,减震垫上有支撑板,将变速箱体安装在支撑板上,至此,减震垫内具有蜂窝型缓冲层,缓冲层具有抗挤压和抗震的作用,缓冲层上的通孔能减小震动波动传递,震动波会在缓冲层内反射相互抵消,当变速箱体运作产生的震动会被减震垫吸收,减小变速箱体的震动,使得因震动产生的噪音变小,不会打扰到工人的日常工作。
[0004]但在使用时,上述专利缺少散热结构,而变速箱内部传动齿轮又常处于啮合传动状态,将会产生极大热量,散热不及时,容易导致变速箱内部齿轮磨损加快,降低变速箱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在变速箱工作时,可对其内部的传动齿轮进行有效散热,利于延长变速箱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还包括辅助装置;
[0007]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封盖、输入轴、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齿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封盖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一侧,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输入轴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位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
[0008]其中,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插座和油塞,所述插座与所述封盖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封盖上;所述油塞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
[0009]其中,所述下壳体具有密封凸边,所述密封凸边位于所述下壳体上。
[0010]其中,所述上壳体具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密封凸边配合,所述密封槽位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
[0011]其中,所述辅助装置还包括支架和第三风扇,所述支架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所述第三风扇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
[0012]本技术的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上壳体安装在下壳体一侧,封盖安装在上壳体上,输入轴转动安装在下壳体内,第一齿轮安装在输入轴上,输出轴转动安装在下壳体内,第二齿轮安装在输出轴上,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风扇安装在上壳体一侧,第二风扇安装在上壳体一侧,变速箱工作时,动力设备带动输入轴旋转,实现第一齿轮旋转,第一齿轮旋转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旋转带动输出轴旋转,从而进行变速传动,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变速传动时,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可对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进行竖向向下的风吹拂,进行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工作降温,从而实现在变速箱工作时,可对其内部的传动齿轮进行有效散热,利于延长变速箱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4]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变速箱箱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变速箱箱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1

下壳体、102

上壳体、103

封盖、104

输入轴、105

第一齿轮、106

输出轴、107

第二齿轮、108

第一风扇、109

第二风扇、110

插座、111

油塞、112

密封凸边、113

密封槽、201

支架、202

第三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中图1是变速箱箱体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包括下壳体101、上壳体102和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封盖103、输入轴104、第一齿轮105、输出轴106、第二齿轮107、第一风扇108、第二风扇109、插座110和油塞111。通过前述方案能够在变速箱工作时,可对其内部的传动齿轮进行有效散热,利于延长变速箱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前述方案可以对变速箱内部的传动齿轮进行有效散热,利于延长变速箱传动齿轮使用寿命,从而利于延长变速箱使用寿命。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102与所述下壳体1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101一侧,所述上壳体102通过螺栓与所述下壳体101进行连接,所述上壳体102上设置有泄气头,泄气头为单向阀结构,泄气头内部的泄气管道中,设置有滑芯和弹簧,变速箱内部气
体压力过大时,将推动滑芯滑动,并压缩弹簧,从而使得变速箱内部与外界进行连通,气压减小时,弹簧推动滑芯复位,进行安全保护和利于空气流通散热。
[0023]其中,所述封盖103与所述上壳体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102一侧,所述输入轴104与所述下壳体10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101内,所述第一齿轮105与所述输入轴10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输入轴104上,所述输出轴106与所述下壳体101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101靠近所述输入轴104一侧,所述第二齿轮107与所述输出轴106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105啮合,且位于所述输出轴106上,所述第一风扇108与所述上壳体102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102靠近所述下壳体101一侧,所述第二风扇109与所述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箱箱体结构,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封盖、输入轴、第一齿轮、输出轴、第二齿轮、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所述封盖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一侧,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输入轴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输入轴上,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下壳体靠近所述输入轴一侧,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输出轴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且位于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风扇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所述第二风扇与所述上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上壳体靠近所述下壳体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华星热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