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539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41
提供能够抑制成本并确保可靠性的电动阀。电动阀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包括收容阀芯的阀室;外壳,该外壳与所述阀主体连结;支承轴,该支承轴将电机的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变换机构,该变换机构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应地使所述阀芯和所述支承轴沿轴线方向位移;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将所述支承轴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外壳至少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以及缓冲部,该缓冲部沿轴线方向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端部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外壳之间。所述外壳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电动阀例如组装在流体的配管系统的中途,用来进行流体的流路的开闭、流量控制。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动阀中,通过使用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将安装于阀主体的步进电机的转矩减速而传递到阀芯,从而实现了精度良好的流量控制和闭阀时的密封性。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

148280号公报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中,由于阀芯的开闭动作,将支承转子和太阳齿轮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支承轴成为与转子的旋转相应地上下运动的结构。支承轴的上端沿轴线方向能够滑动地相对于被安装在外壳的内侧的支承部件的中央开口嵌合。该中央开口将支承部件贯通。
[0008]在此,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阀中,在阀芯的通常使用的行程范围内,支承轴的上端不会与外壳抵接。但是,例如在对电动阀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发生失调等的情况下,支承轴超出通常使用的行程范围进行移动,支承轴有时会与外壳抵接。
[0009]如果这样的抵接是暂时的,由于支承轴和外壳都由金属形成,因此不会立即发生破损。但是,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支承轴与外壳频繁抵接时,担心磨耗、变形等。而且,在使用减速比比较高的行星齿轮机构等对阀芯进行驱动的样式的电动阀的情况下,由于支承轴与外壳的抵接部的面压高,因此容易产生在两者发生的磨耗、变形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鉴于该课题而提出,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成本并确保可靠性的电动阀。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2]本专利技术的电动阀的特征为,具有:
[0013]阀主体,该阀主体包括收容阀芯的阀室;
[0014]外壳,该外壳与所述阀主体连结;
[0015]支承轴,该支承轴将电机的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
[0016]变换机构,该变换机构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应地使所述阀芯和所述支承轴沿轴线方向位移;
[0017]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将所述支承轴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外壳至少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以及
[0018]缓冲部,该缓冲部沿轴线方向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端部与所述外壳之间。
[0019]专利技术效果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抑制成本并确保可靠性的电动阀。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阀的闭阀状态的纵剖面图。
[0022]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阀的开阀状态的纵剖面图。
[0023]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涉及的电动阀的闭阀状态的纵剖面图。
[0024]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阀的闭阀状态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动阀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转子侧作为上方进行说明,将阀芯侧作为下方进行说明。奇异行星齿轮减速机构作为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一个样式。
[0026](第一实施方式)
[0027]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阀1的闭阀状态的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阀1的开阀状态的纵剖面图,但省略配置在外壳的外侧的定子。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例如用于在制冷循环中调整制冷剂流量。电动阀1的轴线为L。
[0028]本实施方式的电动阀1由:具有形成在阀室VC的内部的阀座15的阀主体2、通过基座板31与阀主体2固定安装的金属制的有顶圆筒形状的外壳3、由装备在外壳3的外部的定子(未图示)和装备在外壳3的内部的转子57构成的步进电机、将转子57的旋转转矩减速后传递的减速机构6、与所述阀座15接触分离地控制流体的通过量的阀芯4、以及将减速机构6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运动通过螺纹进给机构(变换机构)27变换为直线运动而对阀芯4进行驱动的螺纹驱动部件22构成。为此,减速机构6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角度(输出齿轮以轴线L为中心旋转的角度)与减速机构6的减速比相应地相比转子57的旋转角度(转子57以轴线L为中心旋转的角度)减少,而且通过螺纹进给机构27,使阀芯4沿轴线L方向位移与减速机构6的输出齿轮的旋转角度对应的距离。
[0029]在阀主体2上,沿轴线L形成与阀室VC连通的阀口16,而且第一配管T1通过钎焊等与该阀口16侧连接,第二配管T2通过钎焊等与形成于阀室VC的侧面的开口18以连通的方式连接。第二配管T2的轴线为O。轴线O与轴线L正交。
[0030]而且,在中央下端侧形成有阴螺纹部13a的丝杠轴承部件13,被嵌插在阀主体2的阀室VC的上部,通过压入等固定于阀主体2。
[0031]在外壳3的上端内侧安装有树脂制的轴支承部81。更具体而言,轴支承部81连接设置使上端面与外壳3的下表面抵接的圆筒部81a和使外周与配置在圆筒部81a的周围的外壳3的内周抵接的凸缘部81b而构成,在圆筒部81a的下表面中央与轴线L同轴地形成有上端闭合的袋孔81c。袋孔81c的内径与支承轴8的外径大致相等。与外壳3抵接的圆筒部81a的上端面的外径(抵接面积)大于袋孔81c的外径(轴线正交方向截面面积),例如优选为3倍以上的直径。优选为,袋孔81c的底面与圆筒部81a的上端面的距离为外壳3的厚度的2倍以上。在轴支承部81与转子支承部件56之间配置有螺旋弹簧82,对转子支承部件56向下方施力。在本
实施方式中,轴支承部81兼做缓冲部,即轴支承部81与缓冲部被构成为一个部件。
[0032]减速机构6具有同轴配置而串联地连接的第一级减速部61和第二级减速部62。第一级减速部61具有:在转子57的内周侧与转子支承部件56一体地形成的太阳齿轮611、固定安装在阀主体2的上部而通过向上方延伸的薄壁筒状体64被固定的固定齿圈612的上部、配置在太阳齿轮611与固定齿圈612之间而分别进行啮合的行星齿轮613、以及将行星齿轮61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行星齿轮架614,由这些构成第一行星齿轮减速机构。
[0033]第二级减速部62具有:与行星齿轮架614一体且能够旋转地相对于支承轴8支承的太阳齿轮621、固定齿圈612的下部、配置在太阳齿轮621与固定齿圈612之间而分别进行啮合的行星齿轮623、将行星齿轮623支承为旋转自如的行星齿轮架624、以及在内周具备与行星齿轮623啮合的齿的有底筒状的输出齿轮部件625,由这些构成奇异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第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固定齿圈612的齿数被设定为与输出齿轮部件625的齿数不同。
[0034]金属制的支承轴8将转子支承部件56和太阳齿轮621贯通,被保持为能够与这些一起旋转。支承轴8的上端与安装于外壳3的轴支承部81的袋孔81c嵌合,被支承为能够沿旋转方向和轴线L方向移动。
[0035]形成在螺纹驱动部件(输出轴)22的上部的带台阶的圆筒形状的输出轴部29的上部,被压入输出齿轮部件625的底部中央。支承轴8的下端通过压入而与输出轴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具有:阀主体,该阀主体包括收容阀芯的阀室;外壳,该外壳与所述阀主体连结;支承轴,该支承轴将电机的转子支承为旋转自如;变换机构,该变换机构与所述转子的旋转角度相应地使所述阀芯和所述支承轴沿轴线方向位移;轴支承部,该轴支承部将所述支承轴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外壳至少能够沿轴线方向移动;以及缓冲部,该缓冲部沿轴线方向配置在所述支承轴的端部与所述外壳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支承部和所述缓冲部被构成为一个部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支承部具备贯通孔,该贯通孔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城力树菅沼威柳泽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工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