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沈根法专利>正文

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芯的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5027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芯的发生器,包括内管,外管,加热套,所述的外管是由粗管和细管两段管连接构成,在粗管上设有一开口,加热套插入到在所述的开口内,且粗管的开口与加热套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发生器的外管分为两段,一段是与原外管特征相同的细管,另一段是相对较短的但加粗的粗管,粗管用于包裹内管与加热套,粗管和细管采用气焊密封连接,加热套管设置在粗管内与内管相贴,电加热棒发出的热量可以集中加热内管,较之现有技术,减少了热量向外管中流失,节省了热能,增加了液氨的蒸发力度,进一步缩短了制冷系统的启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改进的热效率高的发生器。
技术介绍
扩散吸收制冷是一种采用三工质,以热能为动力的全焊接密封制冷系统, 一般采用氨为制冷剂,水为吸收剂,惰性气体氦为扩散剂。系统具有无运动部 件、无阀门、无噪声、结构简单紧凑、运行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可用多种 能源驱动等特点。目前,这种制冷系统主要应用于小型冰箱。发生器是扩散吸收制冷系统中的重要组件,发生器的结构直接影响着系统的制冷效率。图l、图2为现有吸收扩散式制冷机中的发生器,其采用的是外加 热结构,其构造为,包括内管l,外管2,加热源,加热源包括加热套3,电加 热棒,加热套3用于密封保护电加热棒并可起到热传导作用。加热套3焊接在 外管2管壁上,电加热棒插入到加热套3内,内管1套设在外管2内,提升管4 连接在内管1的顶部。在工作时,内管1与外管2之间为氨水稀溶液或水,内 管1内为氨水浓溶液,电加热棒通电后进行加热,加热方式为热量传递到加热 套3-外管2管壁-外管2内的氨水稀溶液或水-内管1管壁-内管1内氨水浓溶液, ^浓溶液吸收热量沸腾后被提升管4提升。但这种构造使得传热过程中大部分 热能被浪费,不仅造成整机热效率低,能耗大,而且也延缓了制冷工作的启动 时间。作为改进,如图3所示,将外管2加粗,并在外管2的一端设有一开口, 将加热套3塞入此开口内,使得加热套3与内管1相贴,加热套3与外管2的 开口处密封,当电加热棒放入到加热套3内加热时,可以直接加热内管l,从而减少热量流失,缩短了制冷系统的启动时间。但后来研究发现,效果还是不够 理想,原因在于包含内管及提升管的外管2为一整根加粗的管,但是加热套的 长度小于外管的长度, 一般等于或小于外管的一半长度,导致增加了加热套管 上部的外管部分21这部分加热体积,加热棒加热内管的同时, 一部分热量还散发到加热套管上部的外管部分内;由于加热套管上部的外管比采用外加热结构 时的体积增大了,影响了提升管4对液氨的蒸发力度,从而延长了机芯的启动 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热效率高、能耗小、启动时 间快的发生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芯的发生器,包括内管,外管,加热套,所述的外管是 由粗管和细管两段管连接构成,在粗管上设有一开口,加热套插入到在所述的 开口内,且粗管的开口与加热套密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套的外周壁与内管的外管壁相贴。由此,加热套可 ^接加热内管,使得内管中氨水混合物可快速获得热量,达到启动迅速制冷的 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加热套的伸入到外管内的这端封闭,所述的加热套的露 出于外管的这端开口。外管将加热套包裹于外管与内管之间,加热套的伸入到 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这端封闭从而可防止水或稀溶液渗入到加热套中,所述的加 热套的露出于外管的这端开口可使得电加热棒放入加热套内后,电线可从加热 套开口端引出;不仅提高了发生器的热效率,而且方便电加热棒维修与更换。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管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所述的细管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粗管的横截面设置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可以紧密的将内管与 加热套包裹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管的横截面的高度为25mm-46mm,宽度为 12mm-32mm,所述的加热套的直径为10-15mm,所述的细管的直径为 12mm-22mm。粗管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大于其在水平方向上的宽度,用以将内 管与加热套在高度方向上叠加后包裹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管的长度为140-200mm,所述的加热套的长度为 110-200mm,所述的细管的长度为170mm-500mm。将外管分为长度、口径不同 的粗管和细管,粗管用来包裹内管与加热套,细管还照常使用,无需加粗。使 得加热棒的热量可集中加热内管,增强了液氨的蒸发力度,縮短了系统的启动 时间。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管为冲压而成的无缝管,所述的细管为焊管或无缝管。 无缝管耐压、强度高,不会生锈腐蚀,这样可以更好的保证机芯的使用寿命。为便于加工,作为优选,所述的粗管与细管之间是采用气焊密封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优点是本专利技术将外加热改为内加热,即将加热套焊接于 发生器内管与外管之间,使得加热套内放入电加热棒后,可直接对内管加热, 使内管中的氨水浓溶液沸腾时间大大减少,提高了吸热效率,縮短了整个制冷 系统的启动时间。最重要的是,本专利技术发生器的外管分为两段, 一段是与原外 管特征相同的细管,另一段是相对较短的但加粗的粗管,粗管用于包裹内管与 加热套,粗管和细管采用气焊密封连接,加热套管设置在粗管内与内管相贴, 电加热棒发出的热量可以集中加热内管,较之现有技术,减少了热量向外管中 流失,节省了热能,增加了液氨的蒸发力度,进一步縮短了制冷系统的启动时 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3为现有技术中改进的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向视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粗管的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实施例如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芯的发生器,包括内管l,外管2,加热套3,加热套3为铁或不锈钢制成,所述的外管2是由粗管11和细管12两段管连接构成,在粗管11上设有一开口 8,加热套3插入到所述的开口内,为防止外管内的液体流出,粗管ll的开口8处与加热套3;lf接密封连接。为使得制冷系统启动快,尽可能减少热量流失,所述的加热套3的外周壁与内管1的外管壁相贴,粗管11将加热套3紧密包裹在内管1与粗管11之间,即加热套3的外管壁的一部分与内管1的外管壁焊接在一起,加热套3外管壁的剩余部分与粗管11的内管壁相贴,内管1与外管2之间留有供液体流通的间隙。所述的加热套3的伸入到内管1与粗管11之间的这端为封闭端5,所述的加热套3的露出于粗管11的这端为开口端6,封闭端5从而可防止水或稀溶液渗入到加热套3中,所述的加热套3的内管7的形状和大小均与电加热棒相匹配,所述的加热套3的露出于外管的开口端6可使得电加热棒放入加热套内后,电线可从加热套开口端6引出;从而不仅提高了发生器的热效率,而且方便电加热棒维修与更换。为达到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如图6所示,所述的粗管ll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或类椭圆形,所述的细管1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即为一根圆管。所述的粗管11的横截面的高度h为25mm-46mm,宽度d为12mm-32mm,所述的加热套的直^为10-15mm,所述的细管12的直径为12mm-22mm。所述的粗管11的长度为140-200mm,所述的加热套3的长度为110-200mm,所述的细管12的长度为170mm-500mm。本专利技术对上述粗管、细管、加热套的长度、口径作了限定,使其能否用于各种型号的制冷机芯,提高了实用性。本专利技术的原则是使粗管ll的长度等于或略大于加热套3的长度,使得粗管11恰好能够将加热套3包住,尽可能做到充分利用热量,避免热量流失。所述的粗管ll为冲压而成的无缝管,所述的细管12为焊管或无缝管。所述的粗管11与细管12之间是采用气焊密封连接。因粗管11与细管12 口径不同,粗管11与细管12的连接处形成一台阶33。采用上述结构可将原来60W的加热功率的减到53W,制冷的启动时间可以縮短12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扩散吸收式制冷机芯的发生器,包括内管(1),外管(2),加热套(3),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管(2)是由粗管(11)和细管(12)两段管连接构成,在粗管(11)上设有一开口,加热套(3)插入到在所述的开口内,且粗管(11)的开口与加热套(3)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根法
申请(专利权)人:沈根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