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99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包括金属壳板、过渡层、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和面料层,所述金属壳板为一侧呈开口设置的盘体结构,所述过渡层、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自金属壳板的盘底向其盘口处依次固定在金属壳板内,所述过渡层为PUR玻纤混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为酚醛树脂基预浸玻纤层,所述第二复合层为P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


[0001]本技术涉及防护板
,特别是一种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

技术介绍

[0002]在当前噪声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隔音技术成为一项重要需求。在许多场景中,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建筑结构等,噪音会给人们的健康、安全和舒适性带来负面影响。在汽车行业,噪音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在高速行驶和复杂路况下。为了提供更好的乘坐体验和舒适性,汽车制造商致力于降低车内噪音水平。
[0003]目前,为了减轻车辆负荷、提高燃油经济性和行驶性能,汽车领域的隔音板和防护板等部件趋向轻薄化。然而,传统的隔音降噪材料如泡沫塑料、橡胶和纤维素等存在隔音性能和结构强度的限制,无法满足同时具备卓越防护性能的高要求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强度和耐久性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包括金属壳板、过渡层、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和面料层,所述金属壳板为一侧呈开口设置的盘体结构,所述过渡层、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自金属壳板的盘底向其盘口处依次固定在金属壳板内,所述过渡层为PUR玻纤混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为酚醛树脂基预浸玻纤层,所述第二复合层为PP

GF复合板,所述面料层复合成型于第二复合层的外表面。
[0006]为了提升该防护板的结构强度,所述金属壳板为一体冲压成型,且金属壳板的厚度为0.6mm

1mm。
[0007]为了对第一复合层提供优异的附着力,所述过渡层为以PUR热熔胶螺旋均匀喷涂于金属壳板内壁并同步铺设玻璃纤维形成的混合层。
[0008]为了使该防护板各层之间紧密结合,所述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热压成型为一体后通过过渡层与金属壳板保压复合为一体。
[0009]为了便于安装,还包括螺栓孔,所述螺栓孔贯穿金属壳板、过渡层、第一复合层、第二复合层和面料层设置。
[0010]为了提升该防护板的稳固连接,所述第二复合层具有一与螺栓孔连通的沉孔,所述沉孔与螺栓孔同轴设置。
[0011]本技术所设计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其中:金属壳板1、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第二复合层4、面料层5、螺栓孔6、沉孔7。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包括金属壳板1、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第二复合层4和面料层5,所述金属壳板1为一侧呈开口设置的盘体结构,所述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4自金属壳板1的盘底向其盘口处依次固定在金属壳板1内,所述过渡层2为PUR玻纤混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3为酚醛树脂基预浸玻纤层,所述第二复合层4为PP

GF复合板,所述面料层5复合成型于第二复合层4的外表面。这样,以金属壳板1作为基础结构,接着利用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4通过层层固定在金属壳板1内部,形成多层复合结构,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传播,提供卓越的隔音效果,另外,采用酚醛树脂基预浸玻纤层和PP

GF复合板作为复合材料层,使防护板具备较高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并能够承受机械冲击和振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而面料层5具有良好的抗冲击和碎石撞击性能,还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传播和振动,提供额外的隔音防护效果,生产成本低。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壳板1为一体冲压成型,且金属壳板1的厚度为0.6mm

1mm。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一体冲压成型的金属壳板1,使得该防护板的整体结构更加坚固,这种结构可以提供更好的抗压和抗振能力,使防护板能够承受机械冲击和外力挤压,提供更可靠的保护,金属壳板1采用较薄的0.6mm

1mm厚度,这有助于减轻整个防护板的重量,满足轻量化的设计需求。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层2为以PUR热熔胶螺旋均匀喷涂于金属壳板1内壁并同步铺设玻璃纤维形成的混合层。PUR热熔胶具有优异的粘附性能,通过螺旋均匀喷涂,PUR热熔胶能够充分覆盖金属壳板的表面,确保第一复合层3与金属壳板1的良好粘接,增强了过渡层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而玻璃纤维作为混合层的成分之一,具有良好的吸音和缓冲性能,在振动传导过程中,过渡层的玻璃纤维能够吸收和消散振动能量,减少噪音的传播和反射,从而实现良好的隔音效果。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4热压成型为一体后通过过渡层2与金属壳板1保压复合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压成型和保压复合的方式,整个结构被紧密地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隔音降噪防护板,同时避免了繁琐的组装工序和使用额外的黏合剂或胶水,这简化了制造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减少了潜在的质量问题。
[002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还包括螺栓孔6,所述螺栓孔6贯穿金属壳板1、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第二复合层4和面料层5设置。螺栓孔6的使用,便于防护板与其他部件或结构进行安装和固定,并使得防护板可以轻松拆卸和维护。
[00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复合层4具有一与螺栓孔6连通的沉孔7,所述沉孔7与螺栓孔6同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沉孔7的使用,增加了固定螺栓与第二复合层4的接触面积,这有助于提高防护板的固定效果,使其能够更好地抵御振动、
冲击和外部压力。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利用第二复合层4为PP

GF可热塑性材料的特性,通过烘烤和压制,不仅可成型出螺栓安装沉孔7,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成型出该防护板整体安装配合、装饰、防护所需的型面,适用性好。
[0023]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具备良好的隔音性能、强度和耐久性。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其特征是,包括金属壳板(1)、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第二复合层(4)和面料层(5),所述金属壳板(1)为一侧呈开口设置的盘体结构,所述过渡层(2)、第一复合层(3)和第二复合层(4)自金属壳板(1)的盘底向其盘口处依次固定在金属壳板(1)内,所述过渡层(2)为PUR玻纤混合层,所述第一复合层(3)为酚醛树脂基预浸玻纤层,所述第二复合层(4)为PP

GF复合板,所述面料层(5)复合成型于第二复合层(4)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隔音降噪防护板,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壳板(1)为一体冲压成型,且金属壳板(1)的厚度为0.6mm

1mm。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初发张艳辉毛小柯林丽君陈豪勇李丹丹夏淑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