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663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根据各种条件(介质的种类、印刷条件、环境条件)而适当地进行介质的加热和加压从而能够抑制起皱并且抑制松弛等而收卷的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印刷装置(1)具备放卷部(20)、输送辊(25)、印刷部(40)、引导部(50)、收卷部(60)和控制部(3)。引导部具有对与印刷介质(介质M)接触的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第一加热部81),并且对印刷后的介质由第一加热部进行加热并施加张力。控制部通过对收卷部的收卷力进行控制,从而对引导部施加于介质上的张力进行调节。此外,控制部以使收卷部的收卷力和第一加热部的加热温度根据介质的种类、印刷时的印刷条件或者环境条件而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变化的方式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印刷装置、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印刷装置以及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已知一种在卷筒纸等介质上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印刷装置通过从喷出头朝向介质喷出油墨来实施印刷。在这样的印刷装置中,为了使喷出到介质上的油墨干燥并定影以不使被实施了印刷的介质因油墨而溶胀因而发生起皱,从而具备加热器等加热部。
[0003]在专利文献1的印刷装置中,以因在印刷后介质所接触的接触部而导致介质的温度降低从而阻碍了油墨的干燥的情况为课题,并公开了在接触部上设置加热器来抑制介质的温度降低的技术。
[0004]但是,专利文献1中,虽然为通过对介质进行引导的引导部而对介质进行加热并施加张力的结构,但是存在难以实施与各种条件(介质的种类、印刷条件、环境条件)相应的适当的介质的干燥以及收卷这样的课题。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309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印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放卷部,其对卷绕成卷筒状的印刷介质进行放卷;输送辊,其对从所述放卷部放卷出的所述印刷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液体附着于被输送来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而实施印刷;引导部,其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并施加张力;收卷部,其对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收卷;控制部,所述放卷部、所述输送辊、所述印刷部、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收卷部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依次进行配置,所述引导部具有对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的面即引导面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且对所述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引导面而由所述第一加热部进行加热,并且施加所述张力,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收卷部的收卷力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引导部施加于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张力进行调节,并且,以使所述收卷部的所述收卷力和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加热温度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时的印刷条件、或者环境条件而变化的方式,对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第一加热部进行控制。
[0007]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印刷装置具备:放卷部,其对卷绕成卷筒状的印刷介质进行放卷;输送辊,其对从所述放卷部放卷出的所述印刷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液体附着于被输送来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而实施印刷;引导部,其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并施加张力;收卷部,其对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收卷,所述放卷部、所述输送辊、所述印刷部、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收卷部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依次进行配置,所述引导部具有对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的面即引导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且对所述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引导面而由所述加热部进行加热,并且施加所述张力,所述印刷装置通过对所述收卷部的收卷力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引导部施加于所述印刷介
质上的所述张力进行调节,并且,以使所述收卷部的所述收卷力和所述加热部的加热温度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时的印刷条件、或者环境条件而变化的方式,对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加热部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
[0009]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的电结构的概要的框图。
[0010]图3为表示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0011]图4为表示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0012]图5为表示印刷装置的控制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1.实施方式
[0014]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结构的概要的剖视图。图2为表示印刷装置1的电结构的概要的框图。
[001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为对作为印刷介质(之后称为介质M)的一个示例的长条的介质M进行处理的串行式的大幅面打印机(LFP)。
[0016]另外,在图1中,利用XYZ坐标系而示出。Z方向设为沿着重力方向、铅直方向的方向。以下,也将该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此外,X方向与上下方向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交),且成为壳体10的长边方向(介质M的宽度方向)。以下,也将该X方向称为宽度方向或者扫描方向。Y方向为与Z方向(上下方向)以及X方向(宽度方向)的双方交叉(在本实施方式中正交)的方向。以下,也将该Y方向称为前后方向。
[0017]在前后方向(Y方向)中,将印刷装置1的前侧或者正面侧设为+Y方向,并将后侧或者背面侧设为

Y方向。此外,在宽度方向(X方向)中,在对印刷装置1从正面侧进行观察的情况下,将左侧设为+X方向,并将右侧设为

X方向。此外,在上下方向(Z方向)中,将上侧、上方、上部、上面等设为+Z方向,并将下侧、下方、下部、下面等设为

Z方向。
[0018]介质M从后述的放卷部20朝向收卷部60进行输送。将该介质M的输送的方向称为输送方向F。此外,在提及沿着介质M的输送方向F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将放卷部20侧称为上游侧,并将收卷部60侧称为下游侧。
[0019]参照图1、图2,对印刷装置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
[0020]印刷装置1由框架15、放卷部20、输送辊25、支承部30、印刷部40、引导部50、收卷部60、按压辊70、加热部80、控制部3等构成。如图1所示,框架15由基底框架16以及一对脚框架17等构成,基底框架1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脚框架17与基底框架16成为一体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承受印刷装置1的重量而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一对。
[0021]关于加热部80,详细内容在下文中记述,其具备第一加热部81、第二加热部82、第三加热部83,且通过对实施了印刷的介质M进行加热,从而使所附着的油墨在介质M上迅速地干燥并定影,进而抑制渗洇、模糊。此外,第一加热部81、第二加热部82将因油墨而溶胀并变形了的介质M矫正为平坦,从而抑制起皱。
[0022]如图1所示,放卷部20、输送辊25、支承部30、引导部50、按压辊70等被固定在基底
框架16上。收卷部60被固定在脚框架17等上。印刷部40被设置在固定于基底框架16上的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体10的内部。控制部3被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并对印刷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进行综合控制。
[0023]印刷装置1在于宽度方向上所构成的一对脚框架17的下端,分别具备一对小脚轮18、一对调节器19。印刷装置1在通过小脚轮18而向设置场所移动之后,通过调节器19而实施印刷装置1的高度调节(水平调节等),并被固定在例如地面上。
[0024]放卷部20被设置在壳体10的背面侧下部处。放卷部20具备对芯管21的两端进行夹持的一对保持架22。在保持架22上保持将未使用的印刷用的介质M在芯管21上卷绕成卷筒状而成的卷筒体R1。在一方的保持架22上,设置有向芯管21供给旋转力的放卷电机(省略图示)。当放卷电机进行驱动而向放卷方向(在图1中,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芯管21从动地旋转,从而将介质M从卷筒体R1朝向输送辊25放卷。另外,控制部3对放卷部20(放卷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放卷部,其对卷绕成卷筒状的印刷介质进行放卷;输送辊,其对从所述放卷部放卷出的所述印刷介质在输送方向上进行输送;印刷部,其使液体附着于被输送来的所述印刷介质上而实施印刷;引导部,其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并施加张力;收卷部,其对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收卷;控制部,所述放卷部、所述输送辊、所述印刷部、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收卷部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依次进行配置,所述引导部具有对与所述印刷介质接触的面即引导面进行加热的第一加热部,且对所述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经由所述引导面而由所述第一加热部进行加热,并且施加所述张力,所述控制部通过对所述收卷部的收卷力进行控制,从而对所述引导部施加于所述印刷介质上的所述张力进行调节,并且,以使所述收卷部的所述收卷力和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加热温度根据所述印刷介质的种类、印刷时的印刷条件或者环境条件而变化的方式,对所述收卷部以及所述第一加热部进行控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面与所述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实施了印刷的一面的相反面接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按压辊,所述按压辊对收卷到所述收卷部上的所述印刷介质的外周面进行按压,所述按压辊具备对所述外周面进行加热的第二加热部,所述按压辊从收卷到所述收卷部上的所述印刷介质中的所述一面对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加热并进行按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印刷部与所述引导部之间,具备对所述印刷后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和对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的所述印刷介质进行加热的第三加热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印刷介质的吸墨层为预定的吸墨量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加热部的所述加热温度设为第一加热温度,并且将所述引导部所施加的所述张力设为第一张力,在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吸墨层大于所述预定的吸墨量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温度低于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并使所述张力弱于所述第一张力,在所述印刷介质的所述吸墨层小于所述预定的吸墨量的情况下,使所述加热温度高于所述第一加热温度,并使所述张力强于所述第一张力。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在通过所述印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依田智裕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