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拔-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及制备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631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轧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用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锅炉燃烧
,具体为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微制造的快速发展,用轧制方法生产极薄带早已是成熟技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极薄带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且其用途也不断上升,广泛用于电子工业、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机械工业以及轻工机械等各行各业,是尖端科学以及新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础。
[0003]在实际生产中,当带材减薄到最小可轧厚度后在继续轧薄会遇到困难,即使增大轧机的轧制力使其达到设备最大能力,产品依然没有明显的减薄。这会使薄规格的产品轧制道次增加很多,不仅增加生产能耗,而且设备会长时间的进行满负荷工作,设备的使用寿命会缩短。
[0004]现有的轧机在进行极薄带轧制后,卷取时为了克服带钢卷取缺陷,保证卷取质量,防止钢卷产生带钢皱折抽筋等现象,在卷取开始的时候卷取张力要增加10%~30%,上述方式对于厚度大于0.18mm的带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当带钢厚度低于0.18mm,带钢卷取及起步非常困难,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及制备方法,减少了成形道次,设备大为简化,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上卷小车将轧件卷到卷取机的卷筒上;步骤二:启动主控计算机,通过压下装置对上、下工作辊施加轧制力,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轧制力数值,直到轧制力达到设定值;步骤三:将带材原料缠绕在一侧的卷取机卷筒上,引出末端经由该侧导向辊、测张辊、工作辊缝和两外一侧导向辊、测张辊后缠绕在另外一个卷取机的卷筒上,缠绕2~3圈,启动卷取机;步骤四:轧机与卷取机同时升速,直到对轧件施加的拉力达到轧件屈服强度的50

80%以上;步骤五:启动拔

轧组合方式的轧机对轧件进行一个道次轧制;步骤六:带尾即将离开轧机时,卷取机进入收卷状态,轧机与卷取机同时减速,卸载对轧件施加的拉力;
步骤七:一个道次轧制结束后,测量轧件的厚度,并重新对轧制速度、前后张应力和预压尽力进行设定;步骤八:重复步骤四到七,直到轧件被轧制到目标厚度的极薄带,完成轧制;步骤九:关闭主传动电机、卷取机、卸卷;所述的卷取机为强力卷取机,可对轧件施加的张力为轧件屈服强度的50—80%以上;所述的在一个道次轧制的过程中,当卷径增大时,对卷径进行测量,通过测张辊对轧件的张力进行测量,在调整卷筒的转速,使得在卷取过程中实现张力恒定功能;所述的轧制工艺参数为:支撑辊的粗糙度0.4μm~0.9μm、直径为180~350mm,工作辊粗糙度为0.4~0.8μm,直径为60~10mm,辊速为120~150m/min。
[0007]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包括主传动电机、工作辊、支撑辊、牌坊、卷取机、导向辊、测张辊、减速机和压下电机,所述工作辊包括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所述支撑辊包括上支撑辊和下支撑辊,所述主传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下工作辊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上工作辊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设置;所述上支撑辊位于上工作辊的上方,且两者接触滚动配合;所述下支撑辊位于下工作辊的下方,且两者接触滚动配合,所述的卷取机位于轧机的前后方,所述卷取机包括卷取电机和卷取筒;所述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均通过工作辊轴承座与牌坊滑动连接;所述下支撑辊通过支撑辊轴承座固定在牌坊的底部,所述上支撑辊通过支撑辊轴承座固定在牌坊的窗口内;所述上工作辊与下工作辊的工作辊轴承座之间安装推力弹簧;所述上支撑辊的支撑辊轴承座与压下装置之间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及主传动电机的控制端均与主控计算机相连。
[0008]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构成开式齿轮组且齿轮组数量若干,所述干齿轮组的齿数比各不相同,所述开式齿轮组位于工作辊任意一端或者位于工作辊两端;所述压下装置采用偏心套和蜗杆。
[0009]所述减速机和压下电机之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0010]所述减速机为伞齿轮减速机。
[0011]优选的,所述压下装置包括压下电机、偏心套、左旋蜗杆和右旋蜗杆,所述的左旋蜗杆和偏心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左旋蜗杆和右旋蜗杆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
[0012](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及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制备方法,其设计利用强力卷取机进行超强卷取,对轧件的张力可达到轧件屈服强度的50%~80%以上,可以对轧件起到拉拔作用,从而减少成形道次。
[0013](2)本专利技术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制备方法,其在轧制过程中,有加、减速过程,随着卷径增加,有张力恒定功能。
[0014](3)本专利技术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其为支撑辊传动,辊径小,轧辊的弹性压扁小,有利于轧出更薄的带钢。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侧视图;图中:1减速机、2压下电机、3偏心套、4牌坊、5卷取电机、6卷取机、7导向辊、8测张辊、9主传动电机、10右旋蜗杆、11联轴器、12左旋蜗杆、13支撑辊、14工作辊。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极薄带轧制的工艺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极薄带的应力状态分析图。
[0017]图中:τ
x
为将轧机看成传动的滚动模拉拔机所形成的拉拔力,F

、F

为强力卷取机给轧件的拉拔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请参阅图1

5,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上卷小车将轧件卷到卷取机的卷筒上;步骤二:启动主控计算机,通过压下装置对上、下工作辊施加轧制力,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轧制力数值,直到轧制力达到设定值;步骤三:将带材原料缠绕在一侧的卷取机卷筒上,引出末端经由该侧导向辊、测张辊、工作辊缝和两外一侧导向辊、测张辊后缠绕在另外一个卷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上卷小车将轧件卷到卷取机的卷筒上;步骤二:启动主控计算机,通过压下装置对上、下工作辊施加轧制力,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轧制力数值,直到轧制力达到设定值;步骤三:将带材原料缠绕在一侧的卷取机卷筒上,引出末端经由该侧导向辊、测张辊、工作辊缝和两外一侧导向辊、测张辊后缠绕在另外一个卷取机的卷筒上,缠绕2~3圈,启动卷取机;步骤四:轧机与卷取机同时升速,直到对轧件施加的拉力达到轧件屈服强度的50

80%以上;步骤五:启动拔

轧组合方式的轧机对轧件进行一个道次轧制;步骤六:带尾即将离开轧机时,卷取机进入收卷状态,轧机与卷取机同时减速,卸载对轧件施加的拉力;步骤七:一个道次轧制结束后,测量轧件的厚度,并重新对轧制速度、前后张应力和预压尽力进行设定;步骤八:重复步骤四到七,直到轧件被轧制到目标厚度的极薄带,完成轧制;步骤九:关闭主传动电机、卷取机、卸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的金属极薄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取机为强力卷取机,可对轧件施加的张力为轧件屈服强度的50—80%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的金属极薄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一个道次轧制的过程中,当卷径增大时,对卷径进行测量,通过测张辊对轧件的张力进行测量,在调整卷筒的转速,使得在卷取过程中实现张力恒定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的金属极薄带的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轧制工艺参数为:支撑辊的粗糙度0.4μm~0.9μm、直径为180~350mm,工作辊粗糙度为0.4~0.8μm,直径为60~10mm,辊速为120~150m/min。5.用拔

轧组合方式生产极薄带材的成形装置,包括主传动电机(9)、工作辊(14)、支撑辊(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贞益黄华钦刘相华宋孟李灿华张宁飞吕杰尹理波
申请(专利权)人:宣城市益超金属箔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