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563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属于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集雨机构、监测机构、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通过集雨机构的设置,可对雨水进行采集,集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滤网,可有效的阻隔落叶或者其他杂物被风吹入集雨箱内,调高了对雨量进行监测的精度,通过监测机构的设置,监测机构配合紧急信号灯使用,可有效的对雨量过大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防,可减小因灾害造成的人员受伤和财产的损坏的情况,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可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机构配合支撑机构使用,可达到在复杂地质使集雨箱呈水平方位对雨水进行收集,可有效解决因地质复杂的原因造成装置倾斜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杂的原因造成装置倾斜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杂的原因造成装置倾斜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从气象学上的角度来讲,所谓雨量,就是在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面上(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用雨量计测定,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在有的情况下,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公告号为:CN214623092U,此技术所述的用于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防止灰尘进入检测机构的内部附着在扇叶表面,可以防止影响扇叶的转速导致监测不准确,通过检测机构进行监测,比较灵活,没有监测上限,比较实用,为防止因降雨导致的地质灾害情况发生,需要用到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对降雨量进行监测,达到预防灾害的作用,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地质条件相当复杂,致使因降雨而导致的地质灾害常常发生,使得对当地人员与经济造成一定伤害,现有的雨量监测装置容易受到地势和观测限制,基本上不适用于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使用,例如一些精度较高的监测雨量仪器,因结构相对较为精密并且复杂,而地质灾害区域的地质复杂,极易造成装置的损坏,然而部分简单的装置,存在局限性,在复杂的地质下使用,会使得雨量监测的精度大大下降,并且大多雨量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落叶或者其他杂物被风吹落到蓄雨箱之内,导致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雨量监测装置容易受到地势和观测限制,基本上不适用于在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使用,例如一些精度较高的监测雨量仪器,因结构相对较为精密并且复杂,而地质灾害区域的地质复杂,极易造成装置的损坏,然而部分简单的装置,存在局限性,在复杂的地质下使用,会使得雨量监测的精度大大下降,并且大多雨量监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落叶或者其他杂物被风吹落到蓄雨箱之内,导致影响监测精度情况发生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集雨机构、监测机构、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支撑机构的顶部,所述监测机构设置在固定机构的顶部,所述集雨机构设置在监测机构的顶部;
[0006]所述集雨机构包括滤网、卡边、漏斗、底座、漏孔和集雨箱,所述漏孔开设在底座顶部的中部,所述底座焊接在集雨箱的底部,所述漏斗焊接在集雨箱的内部,所述卡边卡接在漏斗的顶部,所述滤网焊接在卡边的顶部。
[0007]为了达到监测雨量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监测机构包括传输结构和检测组件,所述传输结构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检测组件设置在传输结构的底部。
[0008]为了达到把集雨箱内的雨水输送入检测组件进行监测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传输结构包括输送组件和连接板,所述输送组件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连接板卡接在检测组件的顶部。
[0009]为了达到把集雨箱内的雨水输送入检测组件内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缓流管、支柱、支撑板和连接孔,所述缓流管的顶部焊接在漏孔的底部,所述连接孔开设在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连接孔的顶部与缓流管的底部焊接,所述支撑板焊接在连接板的顶部,所述支柱的顶部焊接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支柱的底部焊接在连接板的顶部。
[0010]为了达到监测雨量是否会造成灾害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隔层板、第二流水口、蓄水箱、检测箱、第一流水口、出水口、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箱焊接在蓄水箱内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流水口开设在检测箱的后侧,所述第一流水口开设在检测箱的前侧,所述出水口开设在蓄水箱的前侧和后侧,所述隔层板焊接在检测箱的两侧,所述隔层板的底部与蓄水箱内部的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蓄水箱内部底部的前侧,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蓄水箱内部底部的后侧,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检测箱内部的底部,所述蓄水箱栓接在连接板的底部。
[0011]为了达到固定支撑检测机构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钻头、伸缩固定杆、电机和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焊接在蓄水箱底部的中部,所述电机固定连接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伸缩固定杆固定连接在电机的底部,所述钻头固定连接在伸缩固定杆的底部。
[0012]为了达到辅助支撑检测装置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伸缩杆、活动支撑块和防滑垫,所述底板栓接在支撑柱的底部,所述伸缩杆焊接在底板的底部,所述活动支撑块活动连接在伸缩杆的底部,所述防滑垫焊接在活动支撑块的底部。
[0013]为了达到雨量灾害预警的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底部栓接有两个紧急信号灯,两个紧急信号灯顶部的端口分别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底部端口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底部端口固定连接,两个紧急信号灯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栓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该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通过集雨机构的设置,可对雨水进行采集,集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滤网,可有效的阻隔落叶或者其他杂物被风吹入集雨箱内,大大调高了对雨量进行监测的精度,通过监测机构的设置,可达到对雨量进行监测的效果,监测机构配合紧急信号灯使用,可有效的对雨量过大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预防,可减小因灾害造成的人员受伤和财产的损坏的情况,通过固定机构的设置,可对装置进行支撑,固定机构配合支撑机构使用,可达到在复杂地质使集雨箱呈水平方位对雨水进行收集,可有效解决因地质复杂的原因造成装置倾斜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集雨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检测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中传输结构和检测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中输送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中检测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和支撑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8为本技术中固定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中,1、集雨机构;11、滤网;12、卡边;13、漏斗;14、底座;15、漏孔;16、集雨箱;2、监测机构;21、传输结构;211、输送组件;2111、缓流管;2112、支柱;2113、支撑板;2114、连接孔;212、连接板;22、检测组件;221、隔层板;222、第二流水口;223、蓄水箱;224、检测箱;225、第一流水口;226、出水口;227、第一压力传感器;228、第二压力传感器;229、第三压力传感器;3、固定机构;31、钻头;32、伸缩固定杆;33、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包括集雨机构(1)、监测机构(2)、固定机构(3)和支撑机构(4),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在支撑机构(4)的顶部,所述监测机构(2)设置在固定机构(3)的顶部,所述集雨机构(1)设置在监测机构(2)的顶部;所述集雨机构(1)包括滤网(11)、卡边(12)、漏斗(13)、底座(14)、漏孔(15)和集雨箱(16),所述漏孔(15)开设在底座(14)顶部的中部,所述底座(14)焊接在集雨箱(16)的底部,所述漏斗(13)焊接在集雨箱(16)的内部,所述卡边(12)卡接在漏斗(13)的顶部,所述滤网(11)焊接在卡边(12)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2)包括传输结构(21)和检测组件(22),所述传输结构(21)设置在底座(14)的底部,所述检测组件(22)设置在传输结构(21)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结构(21)包括输送组件(211)和连接板(212),所述输送组件(211)设置在底座(14)的底部,所述连接板(212)卡接在检测组件(22)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组件(211)包括缓流管(2111)、支柱(2112)、支撑板(2113)和连接孔(2114),所述缓流管(2111)的顶部焊接在漏孔(15)的底部,所述连接孔(2114)开设在支撑板(2113)的顶部,所述连接孔(2114)的顶部与缓流管(2111)的底部焊接,所述支撑板(2113)焊接在连接板(212)的顶部,所述支柱(2112)的顶部焊接在底座(14)的底部,所述支柱(2112)的底部焊接在连接板(212)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的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组件(22)包括隔层板(221)、第二流水口(222)、蓄水箱(223)、检测箱(224)、第一流水口(2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乐李松舒建冬杨宇李东林王枫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