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433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其结构包括支脚、辅助机构、机架台、延伸台、固定架和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机架台底部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内侧设置的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工作时,其带动顶板在滑槽中进行滑动,由此能够便于调节机架台的升降速度,加强了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设置,能够起到细微调节的理想高度,从而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从而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


[0001]本技术是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属于机架升降领域。

技术介绍

[0002]针织机是用于创建的装置的针织织物在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方式,有多种类型的针织机,从没有移动部件的简单线轴或板模板到由电子设备控制的高度复杂的机构,然而,所有这些都生产各种类型的针织物,通常是平的或管状的,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可以通过手动操作针、绿色按钮和刻度盘、机械打孔卡或电子图案读取设备和计算机来选择图案针迹,而机架则是作为针织机稳定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000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机机架(公开号:CN211875566U),包括放置柜和支撑面板,所述放置柜的数量为两组且为纵向平行设置,放置柜的上方设置有支撑面板,放置柜的顶部外表面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二箱体的一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第二箱体的一侧内壁转动安装有双向螺纹杆,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和双向螺纹杆转动连接,双向螺纹杆贯穿第二箱体并延伸至第一箱体的内部并和第一箱体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均设置有升降机构。
[0004]现有的针织机架进行升降工作时,调节升降高度时,升降速度较快,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损耗的情况,从而降低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无法细微的调节到理想的高度,从而无法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现有的针织机架进行升降工作时,调节升降高度时,升降速度较快,长时间的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损耗的情况,从而降低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无法细微的调节到理想的高度,从而无法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包括支脚、辅助机构和机架台,所述支脚顶部固定于辅助机构底端四角处,所述辅助机构顶部与机架台固定成一体;辅助机构包括外壳、电机、升降机构、顶板、滑块和滑槽,所述外壳内侧底部左右两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升降机构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顶部与顶板相固定,所述顶板左右两端与滑块固定成一体,所述滑块外侧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外壳底部四角处与支脚垂直固定,所述顶板顶部与机架台固定成一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包括延伸台、固定架和支撑杆,所述机架台顶部左端与延伸台相固定,所述延伸台顶部左端垂直固定有固定架,所述支撑杆上端与下端呈倾斜状固定在延伸台底部与机架台左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壳体、限位架、顶杆、活动架、限位杆、弹簧、螺杆、从动轮、旋转轴和主动轮,所述壳体内侧左端与限位架固定成一体,所述限位架右端内侧与顶
杆贯穿连接,所述顶杆底部与活动架固定成一体,所述活动架内侧左端与限位杆贯穿连接,且限位杆上下两端与限位架相固定,所述限位杆贯穿弹簧内侧,且弹簧顶端面与活动架相固定,弹簧底部与限位架固定成一体,所述顶杆内侧与螺杆啮合转动,所述螺杆底部与从动轮固定成一体,所述从动轮底部与旋转轴相固定,所述旋转轴底部与限位架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右上端与主动轮通过啮合转动,所述壳体底部与外壳相固定,所述顶杆顶部与顶板固定成一体,所述主动轮右端与电机相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和升降机构共设置有两组,且电机和升降机构均沿外壳横向中心轴呈对称分布。
[0010]进一步地,所述顶杆内侧开设有与螺杆对应的螺纹,且开设的长度大于螺杆上端螺纹部分2cm。
[001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架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2]优点:本技术的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通过在机架台底部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内侧设置的升降装置进行升降工作时,其带动顶板在滑槽中进行滑动,由此能够便于调节机架台的升降速度,加强了升降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设置,能够起到细微调节的理想高度,从而达到最合理的工作状态。
附图说明
[0013]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辅助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机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支脚

1、辅助机构

2、机架台

3、延伸台

4、固定架

5、支撑杆

6、外壳

21、电机

22、升降机构

23、顶板

24、滑块

25、滑槽

26、壳体

231、限位架

232、顶杆

233、活动架

234、限位杆

235、弹簧

236、螺杆

237、从动轮

238、旋转轴

239、主动轮

23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包括支脚1、辅助机构2、机架台3、延伸台4、固定架5和支撑杆6,支脚1顶部固定于辅助机构2底端四角处,辅助机构2顶部与机架台3固定成一体,机架台3顶部左端与延伸台4相固定,延伸台4顶部左端垂直固定有固定架5,支撑杆6上端与下端呈倾斜状固定在延伸台4底部与机架台3左端。
[0020]请参阅图2,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辅助机构2包括外壳21、电机22、升降机构23、顶板24、滑块25和滑槽26,外壳21内侧底部左右两端设置有电机22,电机22和升降机构23共设置有两组,且电机22和升降机构23均沿外壳21横向中心轴呈对称分布,电机22输出轴与升降机构23相连接,升降机构23顶部与顶
板24相固定,顶板24左右两端与滑块25固定成一体,滑块25外侧与滑槽26滑动连接,外壳21底部四角处与支脚1垂直固定,顶板24顶部与机架台3固定成一体。
[0021]请参阅图3,本技术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升降机构23包括壳体231、限位架232、顶杆233、活动架234、限位杆235、弹簧236、螺杆237、从动轮238、旋转轴239和主动轮2310,壳体231内侧左端与限位架232固定成一体,限位架232右端内侧与顶杆233贯穿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脚(1)、辅助机构(2)和机架台(3),所述支脚(1)顶部固定于辅助机构(2)底端四角处,所述辅助机构(2)顶部与机架台(3)固定成一体;辅助机构(2)包括外壳(21)、电机(22)、升降机构(23)、顶板(24)、滑块(25)和滑槽(26),所述外壳(21)内侧底部左右两端设置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轴与升降机构(23)相连接,所述升降机构(23)顶部与顶板(24)相固定,所述顶板(24)左右两端与滑块(25)固定成一体,所述滑块(25)外侧与滑槽(26)滑动连接,所述外壳(21)底部四角处与支脚(1)垂直固定,所述顶板(24)顶部与机架台(3)固定成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括延伸台(4)、固定架(5)和支撑杆(6),所述机架台(3)顶部左端与延伸台(4)相固定,所述延伸台(4)顶部左端垂直固定有固定架(5),所述支撑杆(6)上端与下端呈倾斜状固定在延伸台(4)底部与机架台(3)左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调节针织机架高度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3)包括壳体(231)、限位架(232)、顶杆(233)、活动架(234)、限位杆(235)、弹簧(236)、螺杆(237)、从动轮(238)、旋转轴(239)和主动轮(2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东余道生杨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洛江东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