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4159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钢柱采用通长钢柱,现场施工时形成外包式刚接柱,施工包括以下步骤:在承台浇筑完成后钢柱进场前,在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指定距离砌筑首次砖胎膜;在首次砖胎膜外围进行机械回填作业同时铺设临时道路;吊车进场,吊装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后校正;拧紧钢柱下端与承台之间的地脚螺栓;在外包式刚接柱脚边砌筑二次砖胎模;将两次砖胎膜之间的区域人工回填夯实;浇筑首层底板、地梁和外包柱脚混凝土;吊装二层以上钢结构梁板的同时可进行机械回填作业。回填作业提前插入使上方的梁板安装与下方回填作业可同时进行。两次砌筑砖胎膜将回填作业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可满足连续作业的工期要求。求。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结构工程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钢结构建筑的钢柱在工厂进行分段加工后运输至现场,现场施工过程为先安装基础钢柱,首层梁板柱脚砖胎膜分段砌筑,分段回填,浇筑首层混凝土,其次焊接安装首层钢柱,安装二层梁板,浇筑二层混凝土,再焊接安装二层钢柱,安装梁板后浇筑混凝土,依次类推,最后焊接安装最高层钢柱,安装最高层梁板后浇筑屋面桁架板混凝土。
[0003]钢柱分多段加工,加工量大,材料进场慢,焊接工作量更大,用电安全风险大,又是依次施工,整体导致周期长,根本无法满足进度要求。
[0004]即使将钢柱采用工厂分段加工后焊接为通长钢柱运输至现场,也是只避免了现场的焊接工序,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0005]由于通长钢柱高度高、风荷载等因素扰动的幅度比较大,所以在二层钢梁、柱未安装完成并校准前,无法进行外包柱脚及首层梁板的浇筑;
[0006]在钢梁、柱安装完成后,其下部的回填作业空间受限,施工困难,进而影响大面积回填的进行;
[0007]对于工期紧张的项目,存在严重的工期浪费以及室内场地不能及时使用造成场地空置的问题;
[0008]由于场地不能及时硬化,如遇下雨天气,基坑内会积蓄雨水形成泥浆,存在安全隐患,以及影响文明施工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钢柱采用整体件通长的钢柱,且现场施工时形成外包式刚接柱,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11](1)在承台浇筑完成后钢柱进场前,在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指定距离砌筑首次砖胎膜;
[0012](2)在首次砖胎膜的外围进行机械回填作业的同时铺设临时道路;
[0013](3)吊车从临时道路进场,吊装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
[0014](4)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校正;
[0015](5)拧紧钢柱下端与承台之间的地脚螺栓;
[0016](6)在外包式刚接柱脚边砌筑二次砖胎模;
[0017](7)将首次砖胎膜和二次砖胎膜之间的区域人工回填夯实;
[0018](8)浇筑首层底板、地梁和外包柱脚混凝土;
[0019](9)吊装二层以上的钢结构梁板的同时可进行机械回填作业。
[0020]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首次砖胎膜和二次砖胎膜均为方形模。
[0021]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中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700

800mm砌筑首次砖胎膜,首次砖胎膜的厚度为370

420mm。
[0022]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1)砌筑首次砖胎膜的工艺路线为搅拌砂浆

施工准备

排砖撂底

砌砖墙

检验评定。
[0023]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施工准备包括基础垫层处理,放线及立皮数杆,排砖撂底时,先盘墙角,每次盘角高度不应超过五皮砖,随盘随靠平、吊直。
[0024]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放线时,在首次砖胎膜内侧预留指定的抹灰厚度,检查基础垫层的表面标高,保证表面的平面度。
[0025]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放线时,根据皮数杆最下面一层砖的底标高,拉线检查基础垫层表面标高,如第一层砖的水平灰缝大于20mm,应先找平。
[0026]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砌砖墙时,砌体上下错缝,里外咬槎,采用三一砌砖法,灰缝厚度宜为10

15mm,拉通线砌筑。
[0027]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2)机械回填填土施工工艺包括基坑底地坪上清理

检验土质

分层铺土

分层碾压密实

检验密实度

修整找平验收。
[0028]上述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步骤(6)中二次砖胎模的厚度为200

240mm。
[0029]采用预制好的通长钢柱有利于材料加工块,进场快,现场冬雨季焊接工作量少,加速了整体进度,以避免了大量焊接用电安全事故发生。
[0030]本专利技术由于回填作业的提前插入,上方的钢梁板安装与下方回填作业可同时进行,钢柱校正的时间对大面回填的影响大大减小,工期随之得到了大幅缩减,为工期紧张的项目提供了指导。尤其是通过两次砌筑砖胎膜将需回填作业的施工区域进行了划分,将受影响的区域缩小,待钢柱校正完成、上层梁板安装完成后,再回填剩余部分,可以满足连续作业的工期要求,避免了大面积回填土采用机械对钢柱梁板的碰撞伤害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钢柱安装区域的纵剖示意图。
[0032]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33]图3为现有技术中钢柱安装区域的纵剖示意图。
[0034]图中序号:
[0035]1‑
首次砖胎模;
[0036]2‑
首次砖胎模外围的回填土;
[0037]3‑
二次砖胎模;
[0038]4‑
外包混凝土柱脚;
[0039]5‑
二次回填土;
[0040]6‑
承台;
[0041]7‑
素土回填基础;
[0042]8‑
通长钢柱;
[0043]9‑
首层地梁砖胎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44]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缺陷的主要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将钢柱在工厂预先焊接形成基础顶至屋面顶长度的整体钢柱;另一方面在钢柱安装区域预先砌筑两次砖胎膜,通过两次砖胎膜将需回填作业的施工区域进行划分,将受钢柱安装校正时影响的回填作业区域缩小。
[0045]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0046](1)在承台浇筑完成后钢柱进场前,在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指定距离砌筑首次砖胎膜;
[0047](2)在首次砖胎膜的外围进行机械回填作业的同时铺设临时道路;
[0048](3)吊车从临时道路进场,吊装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
[0049](4)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校正;
[0050](5)拧紧钢柱下端与承台之间的地脚螺栓;
[0051](6)在外包式刚接柱脚边砌筑二次砖胎模;
[0052](7)将首次砖胎膜和二次砖胎膜之间的区域人工回填夯实;
[0053](8)浇筑首层底板、地梁和外包柱脚混凝土;
[0054](9)吊装二层以上的钢结构梁板的同时可进行机械回填作业。
[0055]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0056]一、承台6浇筑完成,通长钢柱8进场前,在离外包式刚接柱脚4边700mm处砌筑400mm厚首次砖胎模1。
[0057]砖胎模砌筑工艺:拌制砂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建筑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钢柱采用整体件通长的钢柱,且现场施工时形成外包式刚接柱,施工包括以下步骤:(1)在承台浇筑完成后钢柱进场前,在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指定距离砌筑首次砖胎膜;(2)在首次砖胎膜的外围进行机械回填作业的同时铺设临时道路;(3)吊车从临时道路进场,吊装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4)首层和二层钢结构梁板校正;(5)拧紧钢柱下端与承台之间的地脚螺栓;(6)在外包式刚接柱脚边砌筑二次砖胎模;(7)将首次砖胎膜和二次砖胎膜之间的区域人工回填夯实;(8)浇筑首层底板、地梁和外包柱脚混凝土;(9)吊装二层以上的钢结构梁板的同时可进行机械回填作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次砖胎膜和二次砖胎膜均为方形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离外包式刚接柱脚边700~800mm砌筑首次砖胎膜,首次砖胎膜的厚度为370

42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砌筑首次砖胎膜的工艺路线为施工准备

搅拌砂浆

排砖撂底

砌砖墙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亿海宋仔俊肖斌张鹏罗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