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021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快换盘配件技术领域,具体为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它包含底座、导流筒体和缆线锁紧导流件;所述导流筒体由连接筒体和配合筒体组成;连接筒体内设有导流通槽;导流通槽的开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口,锥形口的内侧设有一段直边的限位口;限位口的内侧设有外小内大的锥度导向口;锥度导向口的内侧为直边导流通槽;配合筒体内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延伸至连接筒体内与导流通槽相通;所述缆线锁紧导流件前端为锥角头部,与锥角头部连接的圆柱体的外壁设有螺纹,缆线锁紧导流件尾部设有六角沉孔;结构设计简单,体积小。可提高快换盘操作的灵活性;电缆线连接的紧密度高,牢固性强,提高了快换盘运转的安全性能;整体体积小,可负荷重负载电流。可负荷重负载电流。可负荷重负载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伴随着工业机器人性能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也有了;从事多种作业任务的高性价比机器人为工业生产带来更多的便利,加快工业发展的进程,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机器人快换盘是高性能工业机器人系统上主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使机器人充分发挥性能,完成多种作业。
[0003]机器人快换盘上一个重要的组件是重负载电流接点,市场上普遍的接点体积偏大,使用时使机器人操作空间收到限制,且重负载电流电缆连接时通过外置螺丝紧固,存在松动的问题,导致操作性能的稳定性下降,甚至会因为有空隙出现发热的问题,导致零部件烧坏等弊端。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可参见《低压大电流接线端子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安装操作方便且体积小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底座(1)、导流筒体(2)和缆线锁紧导流件(3);所述导流筒体(2)由连接筒体(21)和配合筒体(22)组成;连接筒体(21)内设有导流通槽(23);导流通槽(23)的开口为外大内小的锥形口(231),锥形口(231)的内侧设有一段直边的限位口(232);限位口(232)的内侧设有外小内大的锥度导向口(233);锥度导向口(233)的内侧为直边导流通槽;配合筒体(22)内设有螺纹孔(221),螺纹孔(221)延伸至连接筒体(21)内与导流通槽(23)相通,所述缆线锁紧导流件(3)前端为锥角头部(31),与锥角头部(31)连接的圆柱体的外壁设有螺纹,缆线锁紧导流件(3)尾部设有六角沉孔(32);缆线锁紧导流件(3)通过圆柱体外壁的螺纹与螺纹孔(221)的配合旋接在底座(1)、导流筒体(2)内部;底座(1)套设在配合筒体(22)的外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导流筒体(2)和缆线锁紧导流件(3)均铜制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筒体(21)和配合筒体(22)为一体成型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221)与导流槽(223)为同心圆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筒体(22)内侧的导流通槽(23)为阶梯式通槽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机器人快换盘的重负载电流接点组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王万全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市博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