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4012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加热腔(1)内壁的进水流道(2),所述进水流道(2)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在所述出水口(22)处连接有喷射头(3),所述喷射头(3)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所述第一流道(31)的端部连通进水流道(2),第二流道(32)的端部连通加热腔(1),从第二流道(32)输出的液体朝加热腔(1)内壁的周向方向喷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加热腔内冷水进水时的动能,以提升加热腔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升加热腔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升加热腔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热水龙头
,特别是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接驳式水龙头一般包括用以出冷水的控制阀组件及用以加热冷水并提供热水的水箱,两者并列设置,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流道分布于控制阀组件和水箱,一般由沿水流流动方向依次连接的进水管、控制阀组件、冷水通道和水箱组成,其中水箱的加热腔内输入冷水,一般是在加热腔的内壁设置一个进水流道,冷水的输入形式取决于加热腔的进水结构,也即进水流道出水口的设置,目前进水流道一般由上至下布置,那么出水口也就是位于加热腔的底部位置,冷水从进水流道输出后朝加热腔的底部流去。这种进水结构严重浪费了冷水进水时的动能,加热腔的底部会阻碍出射的冷水,进水流道输出的冷水一旦失去其流动性,对加热腔的加热效率、加热均匀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本技术充分利用了加热腔内冷水进水时的动能,以提升加热腔的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包括设置在加热腔内壁的进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在所述出水口处连接有喷射头,所述喷射头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的端部连通进水流道,第二流道的端部连通加热腔,从第二流道输出的液体朝加热腔内壁的周向方向喷射。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在进水流道的出水口处设置了一个喷射头,经喷射头输出的液体能朝加热腔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喷射,也即经喷射头输出的冷水具有较大的出射速度,在这个速度加持下沿加热腔内壁螺旋喷出可以使加热腔内的水被充分搅动,进而使加热腔内的水被更快、更均匀的加热。
[0006]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中,所述进水流道沿加热腔的高度方向竖直分布,所述出水口位于进水流道的底端。
[0007]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中,所述喷射头包括插接部和卡接部,第一流道位于插接部内,第二流道位于卡接部内,所述插接部从出水口插入进水流道的内部,所述卡接部抵住出水口。
[0008]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中,所述喷射头内部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连通整体呈L形,所述第一流道呈直线状,所述第二流道呈弧线状。
[0009]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中,所述进水流道底部出水口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出液口的横截面积。
[0010]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中,在加热腔内壁的周向方向上,所述卡接部的长度大于进水流道的宽度。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喷射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喷射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

加热腔,2

进水流道,3

喷射头,21

进水口,22

出水口,31

第一流道,32

第二流道,33

插接部,34

卡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16]实施例: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设置在加热腔1内壁的进水流道2,进水流道2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在出水口22处连接有喷射头3,喷射头3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第一流道31的端部连通进水流道2,第二流道32的端部连通加热腔1,从第二流道32输出的液体朝加热腔1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喷射。
[0017]作为优选,进水流道2沿加热腔1的高度方向竖直分布,出水口22位于进水流道2的底端,保证冷水输入加热腔1时具有较长的流程。
[0018]作为优选,喷射头3包括插接部33和卡接部34,第一流道31位于插接部33内,第二流道32位于卡接部34内,插接部33从出水口22插入进水流道2的内部,卡接部34抵住出水口22,喷射头3仅需插接在进水流道2的出水口22,安装方便。
[0019]作为优选,喷射头3内部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连通整体呈L形,第一流道31呈直线状,第二流道32呈弧线状,提高出射冷水的流程,第二流道32制造弧度,有助于冷水从喷射头3螺旋射出。
[0020]作为优选,进水流道2底部出水口22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流道32出液口的横截面积,该尺寸设计能使冷水在进水流道2内先减速后加速,最后以较快的出射速度从喷射头3输出。
[0021]作为优选,在加热腔1内壁的周向方向上,卡接部34的长度大于进水流道2的宽度,方便喷射头3从进水流道2出水口22拆卸。
[0022]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从进水流道2输入的冷水依次从进水流道2、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朝加热腔1内壁的周向方向螺旋喷射,其中冷水流经喷射头3时其流速能加快,最终经喷射头3输出的冷水具有较大的出射速度,冷水在这个速度加持下沿加热腔1内壁螺旋喷出可以使加热腔1内的液体充分搅动。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
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加热腔(1)内壁的进水流道(2),所述进水流道(2)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在所述出水口(22)处连接有喷射头(3),所述喷射头(3)内部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流道(31)和第二流道(32),所述第一流道(31)的端部连通进水流道(2),第二流道(32)的端部连通加热腔(1),从第二流道(32)输出的液体朝加热腔(1)内壁的周向方向喷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流道(2)沿加热腔(1)的高度方向竖直分布,所述出水口(22)位于进水流道(2)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的加热腔进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头(3)包括插接部(33)和卡接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博吴兴华潘进军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飞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