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7465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02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包括水箱(1)和位于水箱(1)外侧的控制阀组件(2),所述水箱(1)和控制阀组件(2)之间连接有冷水通道(3),所述控制阀组件(2)设有用于流入冷水的冷水进口,所述水箱(1)设有用于流出热水的热水出口;所述水箱(1)内部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加热腔(4)和安装腔(5),所述安装腔(5)内设有控制主板(6),所述加热腔(4)内设有电热组件(7),所述冷水通道(3)的外侧设有与控制主板(6)电连接的可控硅组件(8),所述可控硅组件(8)电连接电热组件(7)并控制其加热功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水温控制精准高、可实现快速精准地输出恒温水、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的优点。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热水龙头
,特别是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

技术介绍

[0002]电热水龙头广泛应用于家庭生活中,主要布置于厨房中。其中,接驳式水龙头由于可以保留原水龙头,具有免安装、插上就可以用、价格相对便宜的优点,更受消费者的青睐,接驳式水龙头一般包括用以出冷水的控制阀组件及用以加热冷水并提供热水的水箱,两者并列设置,并通过控制阀组件内的阀芯及外接的手柄实现液流的转换,当冷水进入到水箱时需要触发水箱内水压/流量传感器才能实现加热功能。
[0003]目前较为先进的恒温式水龙头可根据水压/流量的不同对电热组件进行加热功率的调整,以输出用户设定的恒温水,恒温式水龙头普遍采用可控硅对电热组件进行加热功率的控制,其基本原理为在水箱内设置独立的加热腔和用于电子元器件安装的安装腔,电热组件设置在加热腔用于加热冷水,而可控硅组件则与电路板一同安装在水箱的安装腔内。可控硅对电热组件进行加热功率的控制敏感于周围的环境温度,加上可控硅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目前普遍会把可控硅安装在散热片上以迅速降低可控硅自身温度,但由于:一、水箱内的环境复杂,加热腔与安装腔之间难免存在热交换;二、可控硅安装在电路板上两者也会产生相互影响,水龙头的电控部分容易出现损坏;三、可控硅自身的散热可能不及时、不完全,最终会导致可控硅对电热组件加热功率的控制精度下降,水温容易出现不稳定的现象,水温过冷和过热都会影响人们的使用感受,又快速、又精准地输出恒温水在现实使用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亟需研发一种新的接驳式电热水龙头结构,以解决目前电热水龙头水温控制不精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本专利技术具有水温控制精准高、可实现快速精准地输出恒温水、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的优点。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包括水箱和位于水箱外侧的控制阀组件,所述水箱和控制阀组件之间连接有冷水通道,所述控制阀组件设有用于流入冷水的冷水进口,所述水箱设有用于流出热水的热水出口;所述水箱内部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加热腔和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控制主板,所述加热腔内设有电热组件,所述冷水通道的外侧设有与控制主板电连接的可控硅组件,所述可控硅组件电连接电热组件并控制其加热功率。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控制电热组件加热功率的可控硅组件设置于水箱的外部来避免加热腔与安装腔之间热交换对可控硅组件工作的影响,同时,本专利技术的控制主板仍然设置在水箱内,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可控硅组件与控制主板之间是相互隔离的,可控硅组件与控制主板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可以有效提升水龙头的电控部分的使用寿命。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可控硅组件设置于水箱进水口所连接的冷水通
道的外侧,冷水通道内流经的是从冷水进口流入的冷水,可以对可控硅组件进行有效的降温,最终能使可控硅组件可以更加精准地控制电热组件的加热功率,有助于本专利技术快速精准地输出恒温水。
[0007]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水箱和控制阀组件之间连接有进水接头,所述冷水通道设置于进水接头的内部,所述可控硅组件固定于进水接头的外侧壁。
[0008]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可控硅组件包括可控硅本体和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连接在进水接头的外侧壁,可控硅本体连接在散热片上,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散热柱,所述散热柱经进水接头的侧壁插入到冷水通道内。
[0009]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可控硅组件还包括可控硅支架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在进水接头的外侧壁,所述可控硅支架设置在电路板与可控硅本体之间;所述可控硅本体包括电极,电极电连接到电路板,可控硅支架用于支撑可控硅本体的电极。
[0010]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电路板上引出有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电连接至控制主板,所述第二导线电连接至电热组件。
[0011]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电路板与可控硅本体的外侧由同一包胶体包覆。
[0012]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电路板上设有定位孔,可控硅支架上设有定位柱,可控硅支架经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插接在电路板上。
[0013]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水箱包括内胆和外壳,所述内胆的外侧壁上设有走线槽,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均嵌设在走线槽内。
[0014]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散热柱包括位于冷水通道内的过流槽,所述过流槽沿冷水通道长度方向贯通设置。
[0015]前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中,所述散热柱与进水接头的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18]图3是图2沿A

A方向的内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进水接头在内胆外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进水接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进水接头的爆炸图;
[0023]图8是进水接头的俯视图;
[0024]图9是图8沿B

B方向的内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10是冷水通道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11是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12是可控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13是加热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14是加热腔在另一视角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15是内胆的俯视图;
[0031]图16是图15沿C

C方向的内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17是喷射头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3]图18是喷射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19是防爆组件在加热腔底部安装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35]图20是防爆组件在加热腔底部安装的俯视图;
[0036]图21是图20沿D

D方向的内部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22是防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23是快插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24是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5是显示模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1]图26是显示模块在另一视角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42]图27是卡套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28是透明挡片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29是水箱与控制阀组件之间的旋转卡接结构示意图;
[0045]图30是连接公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31是连接公端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32是连接母端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33是紫外消毒模块在加热腔内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和位于水箱(1)外侧的控制阀组件(2),所述水箱(1)和控制阀组件(2)之间连接有冷水通道(3),所述控制阀组件(2)设有用于流入冷水的冷水进口,所述水箱(1)设有用于流出热水的热水出口;所述水箱(1)内部形成有相互隔离的加热腔(4)和安装腔(5),所述安装腔(5)内设有控制主板(6),所述加热腔(4)内设有电热组件(7),所述冷水通道(3)的外侧设有与控制主板(6)电连接的可控硅组件(8),所述可控硅组件(8)电连接电热组件(7)并控制其加热功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和控制阀组件(2)之间连接有进水接头(9),所述冷水通道(3)设置于进水接头(9)的内部,所述可控硅组件(8)固定于进水接头(9)的外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组件(8)包括可控硅本体(81)和散热片(82),所述散热片(82)连接在进水接头(9)的外侧壁,可控硅本体(81)连接在散热片(82)上,所述散热片(82)上设有散热柱(821),所述散热柱(821)经进水接头(9)的侧壁插入到冷水通道(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驳式电热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组件(8)还包括可控硅支架(83)和电路板(84),所述电路板(84)连接在进水接头(9)的外侧壁,所述可控硅支架(83)设置在电路板(84)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元博吴兴华潘进军王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飞羽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