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98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储能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压辊的中心线;所述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压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辊压部的第二辊压部,所述第二辊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压部的直径;所述第二压辊包括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辊压部以辊压集流带体的本体部的第三辊压部和用于配合所述第二辊压部以辊压集流带体的侧边部的第四辊压部,所述第四辊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辊压部的直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使集流带体的侧边部厚度相对本体部更小,从而有利于在后续加工中获得更为柔软的极耳,进而有利于降低极耳倒插的概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器件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包括中心线相互平行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卷带带材在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辊压后,形成厚度一致的集流体,此时集流体的用于涂布活性涂层的本体部和用于模切形成极耳的侧边部的厚度相同。侧边部模切成型后的极耳的厚度与本体部的厚度相同,在后续合芯工艺中,极耳特别是铝极耳出现偏离预设位置倒插至电芯内部概率较高,不利于提升电芯的生产良率。
[0003]有鉴于此,需要设计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能有利于降低极耳倒插的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及极片生产线,能有利于降低极耳倒插的概率。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包括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所述第一压辊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压辊的中心线;
[0007]所述第一压辊包括第一辊压部和连接所述第一辊压部的第二辊压部,所述第二辊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压部的直径;
[0008]所述第二压辊包括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辊压部以辊压集流带体的本体部的第三辊压部和用于配合所述第二辊压部以辊压集流带体的侧边部的第四辊压部,所述第四辊压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辊压部的直径。
[0009]可选地,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辊压集流带体时,所述第二辊压部靠近所述第四辊压部的辊面至所述第四辊压部靠近所述第二辊压部的辊面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辊压部靠近所述第三辊压部的辊面至所述第三辊压部靠近所述第一辊压部的辊面的距离为B;其中,B≥A。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一压辊和所述第二压辊辊压集流带体时;
[0011]所述第二辊压部的辊面至所述第四辊压部的辊面的距离为6μm。
[0012]可选地,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压辊沿其中心线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压辊沿其中心线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压辊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一压辊的调距装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辊压部越远离所述第一辊压部,直径越大;
[0014]所述第四辊压部越远离所述第三辊压部,直径越大。
[0015]可选地,所述第一辊压部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二辊压部;
[0016]所述第三辊压部相对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第四辊压部。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压辊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压辊一体成型。
[0018]一种极片生产线,包括有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集流体辊压设备。
[0019]可选地,极片生产线还包括分区涂布设备,所述分区涂布设备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辊压设备的下游;
[0020]所述涂布设备包括顺序设置的涂料喷头、涂布辊组和压实辊组;
[0021]所述涂布辊组包括第一涂布辊和第二涂布辊,所述第一涂布辊和第二涂布辊之间具有供辊压后的集流带体进入的辊缝,且所述第一涂布辊和第二涂布辊之间设有至少两个间距可调节以用于限定涂布区域宽度的挡料板;
[0022]所述涂料喷头用于向供辊压后的集流带体喷出活性物质,且相邻两片所述挡料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涂料喷头;所述压实辊组用于将喷涂在所述辊压后的集流带体上的活性物质压实以形成活性涂层。
[0023]可选地,极片生产线还包括用于模切集流带体的激光模切设备,所述激光模切设备设置在所述分区涂布设备的下游;
[0024]所述激光模切设备包括若干个激光模切头。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实施例中,通过巧妙地设置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形状,使第一辊压部和第三辊压部相配合对集流带体的本体部进行辊压,第二辊压部和第四辊压部相配合对集流带体的侧边部进行辊压;第二辊压部的直径大于第一辊压部的直径,且第三辊压部的直径小于第四辊压部的直径,使辊压得到的本体部的厚度大于侧边部的厚度;辊压成型后的集流带体包括本体部和连接本体部的侧边部,可将本体部和集流带体连接集流带体的部分作为极耳成型部,此时极耳成型部的根部厚度更大,且远离本体部的一端则用于连接转接板或者极柱,极耳成型部裁切成型得到的极耳,其根部厚度较大,支撑效果较好,能有效有利于降低极耳倒插的概率,从而有利于提升电芯的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8]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流体辊压设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的安装示意图;
[00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分区涂布设备的局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0032]图示说明:1、第一压辊;11、第一辊压部;12、第二辊压部;2、第二压辊;21、第三辊
压部;22、第四辊压部;3、第一转动驱动装置;4、第二转动驱动装置;5、调距装置;61、进料辊;62、涂料转移辊;63、涂布辊;64、涂布压辊;65、挡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得本技术的技术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3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6]实施例一
[00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能有利于降低极耳倒插的概率。
[0038]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流体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辊(1)和第二压辊(2),所述第一压辊(1)的中心线平行于所述第二压辊(2)的中心线;所述第一压辊(1)包括第一辊压部(11)和连接所述第一辊压部(11)的第二辊压部(12),所述第二辊压部(1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辊压部(11)的直径;所述第二压辊(2)包括用于配合所述第一辊压部(11)以辊压集流带体的本体部的第三辊压部(21)和用于配合所述第二辊压部(12)以辊压集流带体的侧边部的第四辊压部(22),所述第四辊压部(22)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辊压部(21)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和所述第二压辊(2)辊压集流带体时,所述第二辊压部(12)靠近所述第四辊压部(22)的辊面至所述第四辊压部(22)靠近所述第二辊压部(12)的辊面的距离为A,所述第一辊压部(11)靠近所述第三辊压部(21)的辊面至所述第三辊压部(21)靠近所述第一辊压部(11)的辊面的距离为B;其中,B≥2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辊(1)和所述第二压辊(2)辊压集流带体时;所述第二辊压部(12)的辊面至所述第四辊压部(22)的辊面的距离为6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压辊(1)沿其中心线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3)和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压辊(2)沿其中心线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4),以及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压辊(2)远离或者靠近所述第一压辊(1)的调距装置(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树翰魏建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