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垫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00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涂布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其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下表面设有活性物质流道,上表面设有陶瓷流道,活性物质流道的两侧设有陶瓷流道,陶瓷流道的流出口的高度高于活性物质流道的流出口的高度,而且陶瓷流道的流出口与活性物质流道的流出口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或者相互拼接。将活性物质流道与陶瓷流道分别设置于垫片本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使得活性物质流道与陶瓷流道形成高度差,同时陶瓷流道流出的陶瓷材料与活性物质流道流出的活性物质存在部分重叠或者相互拼接,如此可以避免活性物质与陶瓷材料之间出现间隙,避免漏箔的现象发生,不仅降低了电芯短路的风险,还保证了涂布工艺的优率。还保证了涂布工艺的优率。还保证了涂布工艺的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布垫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极片制造
,具体地,涉及一种涂布垫片。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自放电小等优势,被广泛使用在众多产品中,例如3C电子产品等。面对消费者对电池快充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类电池生产商为降低电池内阻而开始采用多极耳结构。而多极耳结构的电芯涂布方式一般为斑马涂布,即在空箔上一次至少同时涂布2条活性物质涂膜,每条活性物质涂膜的两侧还会同步涂布陶瓷涂层。
[0003]现有的斑马涂布方式则是在活性材料涂布模头上增加陶瓷材料的涂布结构,当进行活性材料的涂布时,也同步将陶瓷材料涂布于活性材料的两侧;但是其主要存在的弊端是涂布后经常会出现漏箔的现象,也就是说,陶瓷材料与活性材料之间存在间隙,使得箔材露出,存在电芯短路的风险,而且还大大影响了涂布工序的优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涂布垫片。
[0005]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涂布垫片,包括:垫片本体,其具有上表面及下表面,下表面设有活性物质流道,上表面设有陶瓷流道,陶瓷流道位于活性物质流道的两侧,陶瓷流道的流出口的高度高于活性物质流道的流出口的高度,而且陶瓷流道的流出口的正投影与活性物质流道的流出口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或相互拼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垫片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其形成陶瓷流道,凹槽流出的陶瓷材料与活性物质流道流出的活性物质部分重叠或相互拼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垫片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及第三支撑片,第二支撑片分别与第一支撑片的一端和第三支撑片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片的另一端和第三支撑片的另一端向平行于第二支撑片的方向延伸并且相向设置,第一支撑片及第三支撑片均设有凹槽。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垫片本体还包括M个分流片,M个分流片的一端与第二支撑片连接,分流片位于第一支撑片及第三支撑片之间;其中,M≥1。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支撑片与第三支撑片之间形成活性物质流道,或者分流片与第一支撑片之间、分流片与第三支撑片之间、相邻的分流片之间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活性物质流道,分流片还设有两个凹槽。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下表面开设有N个第一流道边界及N个第二流道边界,一个第一流道边界与一个第二流道边界对立设置,并且形成一个活性物质流道;凹槽与第一流道边界和第二流道边界在高度方向上存在叠合区;
[0011]其中,活性物质流道流出的活性物质与陶瓷流道流出的陶瓷材料在叠合区处重叠。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凹槽的槽深为垫片本体厚度的25%

50%。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叠合区宽度为0.1mm

0.5mm。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凹槽的开口呈直线延伸或向外扩宽的“八”字型。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第一流道边界与第二流道边界呈对称分布。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活性物质流道与陶瓷流道分别设置于垫片本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使得活性物质流道与陶瓷流道形成高度差,同时陶瓷流道流出的陶瓷材料与活性物质流道流出的活性物质存在部分重叠或者相互拼接,如此可以避免活性物质与陶瓷材料之间出现间隙,避免漏箔的现象发生,不仅降低了电芯短路的风险,还保证了涂布工艺的优率。
附图说明
[001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一;
[0019]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20]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21]图4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二;
[0022]图5为垫片本体的正视图;
[0023]图6为垫片本体的后视图;
[0024]图7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三;
[0025]图8为垫片本体的另一正视图;
[0026]图9为垫片本体的另一后视图;
[0027]图10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四;
[0028]图11为图10中C部放大图;
[0029]图12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五;
[0030]图13为垫片本体的立体图之六。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
垫片本体;11

上表面;12

下表面;121

第一流道边界;122

第二流道边界;13

活性物质流道;14

陶瓷流道;15

叠合区;16

第一支撑片;17

第二支撑片;18

第三支撑片;19

分流片;10

凹槽;100

活性物质;200

陶瓷材料;300

重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34]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
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实施例一
[0036]如图1

图3所示,图1为垫片本体1的立体图之一;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本申请的涂布垫片包括垫片本体1,垫片本体1具有相对的上表面11和下表面12,上表面11开设有陶瓷流道14,下表面12开设有活性物质流道13,在活性物质流道13的两侧均设有陶瓷流道14,陶瓷流道14与活性物质流道13存在高度差,同时,陶瓷流道14的流出口的正投影与活性物质流道13的流出口的正投影部分重叠,即活性物质流道13流出的活性物质100与陶瓷流道14流出的陶瓷材料200涂覆后存在重叠区域300。
[0037]垫片本体1的下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垫片本体(1),其具有上表面(11)及下表面(12),所述下表面(12)设有活性物质流道(13),所述上表面(11)设有陶瓷流道(14),所述陶瓷流道(14)位于所述活性物质流道(13)的两侧,所述陶瓷流道(14)的流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活性物质流道(13)的流出口的高度,而且所述陶瓷流道(14)的流出口的正投影与所述活性物质流道(13)的流出口的正投影部分重叠或相互拼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1)的所述上表面(11)开设有凹槽(10),其形成所述陶瓷流道(14),所述凹槽(10)流出的陶瓷材料与所述活性物质流道(13)流出的活性物质部分重叠或相互拼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1)包括第一支撑片(16)、第二支撑片(17)及第三支撑片(18),所述第二支撑片(17)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片(16)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支撑片(18)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撑片(16)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支撑片(18)的另一端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支撑片(17)的方向延伸并且相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片(16)及所述第三支撑片(18)均设有所述凹槽(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涂布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本体(1)还包括M个分流片(19),M个所述分流片(1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片(17)连接,所述分流片(19)位于所述第一支撑片(16)及所述第三支撑片(18)之间;其中,M≥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涂布垫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会陈灿杨王润发纪荣进李聪王诗龙杨山陈杰李载波郑明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