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790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防夹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骨架上的圆筒管连接的骨架安装部、用于防止夹脚的防护部、用于与汽车座椅滑轨连接的滑轨安装部,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自后向前依次排布,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一体制成。有益效果是:将本防夹脚机构安装在五座车的前排座椅后端或者七座车的前排及二排座椅后端时,在前排或者二排乘员使用者进行汽车座椅位置调节时,有效避免将后面的乘客的脚夹住,避免对乘坐于座椅后面的乘客无意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汽车内部的被动安全进一步考虑,提高整车内有关人因素的安全性,给予客户及终端用户更好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使用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座椅后端没有安装防夹脚机构,汽车座椅滑轨与汽车座椅的坐垫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坐在后面的乘客容易将脚伸入间隙中,若前面的座椅前后移动或调整高度时,容易将后面的乘客的脚夹住,容易对乘坐于座椅后面的乘客无意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
[0004]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所述防夹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骨架上的圆筒管连接的骨架安装部、用于防止夹脚的防护部、用于与汽车座椅滑轨连接的滑轨安装部,所述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自后向前依次排布,所述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一体制成。
[0006]其中,所述防夹脚机构分为外侧防夹脚机构和内侧防夹脚机构。
[0007]其中,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骨架安装部包括“Ω”字形的第一塑料卡扣、“Z”字形的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防护部包括矩形的第一塑料防护片,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滑轨安装部包括矩形的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矩形的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第一侧面塑料片、第二侧面塑料片,所述第一塑料卡扣的前端中部与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一塑料防护片的后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塑料防护片的前端与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第二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连接,所述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顶端设置有第一U型塑料卡块,所述第一U型塑料卡块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顶端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卡在滑轨头部的开口向前的第一滑轨卡槽。
[0008]其中,所述内侧防夹脚机构的骨架安装部包括“J”字形的第二塑料卡扣、矩形的第三柔性塑料连接片,所述内侧防夹脚机构的防护部包括直角梯形的第二塑料防护片,所述内侧防夹脚机构的滑轨安装部包括条形的第四柔性塑料连接片、L形的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第三侧面塑料片、第四侧面塑料片,所述第二塑料卡扣的前端与第三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三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二塑料防护片的后端一边连接,所述第二塑料防护片的前端与第四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四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三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第四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连接,所述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的顶端设置
有第二U型塑料卡块,所述第二U型塑料卡块与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顶端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卡在滑轨头部的开口向前的第二滑轨卡槽。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本防夹脚机构安装在五座车的前排座椅后端或者七座车的前排及二排座椅后端时,在前排或者二排乘员使用者进行汽车座椅位置调节时,有效避免将后面的乘客的脚夹住,避免对乘坐于座椅后面的乘客无意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对汽车内部的被动安全进一步考虑,提高整车内有关人因素的安全性,给予客户及终端用户更好的服务,不断满足客户持续增长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技术中外侧防夹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中内侧防夹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本技术中第一侧面塑料片、第二侧面塑料片与汽车座椅滑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技术中汽车座椅滑轨的头部插入第一滑轨卡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是本技术中第一塑料卡扣卡在圆筒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是本技术中第三侧面塑料片、第四侧面塑料片与汽车座椅滑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7是本技术中汽车座椅滑轨的头部插入第二滑轨卡槽中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8是本技术中第二塑料卡扣卡在圆筒管上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说明:外侧防夹脚机构1、第一塑料卡扣11、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第一塑料防护片13、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14、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第一侧面塑料片16、第二侧面塑料片17、第一U型塑料卡块18、第一滑轨卡槽19、第一加强筋110、第二加强筋111、第三加强筋112、限位凸块113、内侧防夹脚机构2、第二塑料卡扣21、第三柔性塑料连接片22、第二塑料防护片23、第四柔性塑料连接片24、第二硬性塑料连接片25、第三侧面塑料片26、第四侧面塑料片27、第二U型塑料卡块28、第二滑轨卡槽29、第四加强筋210、螺丝3、圆筒管a、汽车座椅滑轨b。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1]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防夹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骨架上的圆筒管a连接的骨架安装部、用于防止夹脚的防护部、用于与汽车座椅滑轨b连接的滑轨安装部,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自后向前依次排布,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一体制成。
[0022]防夹脚机构分为外侧防夹脚机构1和内侧防夹脚机构2。
[0023]外侧防夹脚机构1的骨架安装部包括“Ω”字形的第一塑料卡扣11、“Z”字形的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外侧防夹脚机构1的防护部包括矩形的第一塑料防护片13,外侧防夹脚
机构1的滑轨安装部包括矩形的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14、矩形的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第一侧面塑料片16、第二侧面塑料片17,第一塑料卡扣11的前端中部与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的后端连接,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的前端与第一塑料防护片13的后端中部连接,第一塑料防护片13的前端与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14的后端连接,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14的前端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的后端连接,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侧面塑料片16的后部内侧、第二侧面塑料片17的后部内侧连接,第一侧面塑料片16的前部和第二侧面塑料片17的前部分别用螺丝3与汽车座椅滑轨b连接,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的顶端设置有第一U型塑料卡块18,第一U型塑料卡块18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顶端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卡在滑轨头部的开口向前的第一滑轨卡槽19。
[0024]第一塑料卡扣11与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0,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12的顶端中部设有两条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加强筋111,第一塑料防护片13的顶端前部设有U型的第三加强筋112,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15的后部顶端设有向上突出的限位凸块113,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14向下弯曲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的防夹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脚机构包括用于与汽车座椅骨架上的圆筒管连接的骨架安装部、用于防止夹脚的防护部、用于与汽车座椅滑轨连接的滑轨安装部,所述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自后向前依次排布,所述骨架安装部、滑轨安装部和防护部一体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夹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夹脚机构分为外侧防夹脚机构和内侧防夹脚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夹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骨架安装部包括“Ω”字形的第一塑料卡扣、“Z”字形的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防护部包括矩形的第一塑料防护片,所述外侧防夹脚机构的滑轨安装部包括矩形的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矩形的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第一侧面塑料片、第二侧面塑料片,所述第一塑料卡扣的前端中部与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一塑料防护片的后端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塑料防护片的前端与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二柔性塑料连接片的前端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后端连接,所述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第二侧面塑料片的后部内侧连接,所述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的顶端设置有第一U型塑料卡块,所述第一U型塑料卡块与第一硬性塑料连接片顶端之间围合形成用于卡在滑轨头部的开口向前的第一滑轨卡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夹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塑料卡扣与第一柔性塑料连接片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添晏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安道拓汽车座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