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51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送风机具备:叶轮,其具有由马达进行旋转驱动的圆柱状的轮毂及从轮毂呈放射状地设置的多个叶片;筒状的导风部,其被设置成覆盖多个叶片的外周端,供气流从导风部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以及环状的喇叭口,其从比导风部的一端靠下游侧且比叶轮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至比导风部的一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在内侧形成有第一吸入流路,并且在外侧,在与导风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吸入流路。喇叭口在位于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入口的上游侧端点与在喇叭口中位于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出口的下游侧端点之间的区间具有最小半径点,该最小半径点与轮毂的旋转轴的径向的距离比下游侧端点与轮毂的旋转轴的径向的距离小。轴的径向的距离小。轴的径向的距离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送风机


[0001]本公开涉及一种具备轮毂的送风机。

技术介绍

[0002]在送风机中,例如轴流送风机或斜流送风机等送风机具备如下的叶轮,所述叶轮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轮毂及设置在轮毂的外周的多个叶片。这样的送风机构成为:在筒状的壳体内配备有叶轮及驱动叶轮的马达,通过利用马达使叶轮旋转,从而从壳体的一方吸入空气,并将通过叶轮后的空气从壳体的另一方排出。在这样的送风机中,存在如下的轴流送风机,所述轴流送风机在叶轮的前方将内侧壁设置为使其位于壳体的内侧并与壳体重叠,在壳体的内表面与内侧壁之间形成有第二吸入路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的轴流送风机中,构成为:内侧壁具有恒定的厚度,内侧壁的下游侧与壳体的内表面平行,第二吸入路径的叶轮侧的排出开口部朝向轴向的下游侧。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轴流送风机中,构成为:内侧壁的吸入侧的侧端缘形成为喇叭口形状,第二吸入路径的与叶轮相反的吸入开口部在比壳体靠上游侧的位置朝向壳体的半径方向的外方。
[0003]在先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913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根据专利文献1的轴流送风机,能够利用通过第二吸入路径并流入到壳体内的气流来抑制叶片的外周端部处的朝向上游侧的泄漏流动的产生,能够抑制在叶轮与壳体的内表面之间产生的噪声。然而,由于专利文献1的轴流送风机的内侧壁(喇叭口)在排出开口部的附近与壳体的内表面平行,因此,分别通过主流路径及第二吸入路径后的气流沿轴向被排出,并向下游侧直行。因此,从主流路径排出的气流及从第二吸入路径的排出开口部排出的气流有时会与叶片的外周部干涉,噪声抑制的效果及送风性能有时会降低。特别是,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轴流送风机那样,在叶片的外周端位于比内侧壁的下端靠径向的外侧的位置的结构中,气流与叶片的外周部干涉的可能性变高,噪声抑制的效果及送风性能有时会降低。
[0008]本公开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噪声抑制的效果并且抑制送风性能降低的送风机。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本公开的送风机具备:叶轮,所述叶轮具有由马达进行旋转驱动的圆柱状的轮毂及从所述轮毂呈放射状地设置的多个叶片;筒状的导风部,所述筒状的导风部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多个叶片的外周端,并且供气流从所述导风部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以及环状的喇叭口,所述环状的喇叭口从比所述导风部的所述一端靠下游侧且比所述叶轮靠上游侧的位
置设置至比所述导风部的所述一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在内侧形成有第一吸入流路,并且在外侧,在与所述导风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吸入流路,所述喇叭口在位于所述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入口的上游侧端点与在所述喇叭口中位于所述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出口的下游侧端点之间的区间具有最小半径点,所述最小半径点与所述轮毂的旋转轴的径向的距离比所述下游侧端点与所述轮毂的旋转轴的所述径向的距离小。
[0011]专利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公开,由于在喇叭口中在上游侧端点与下游侧端点之间存在最小半径点,因此,在喇叭口的下游侧端点的附近,气流具有朝向径向外侧的成分,朝向叶轮排出的气流具有朝向外周侧的成分。由此,与以往相比,从第二吸入流路排出的气流难以与叶片的外周部干涉,并且与以往相比,能够使在叶片与导风部的间隙流动的风量增加。因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噪声抑制的效果,并且能够抑制送风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的叶轮的立体图。
[0014]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图。
[0015]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0016]图4是示出图3的送风机的喇叭口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0017]图5是示出图4的送风机中的流量系数与比噪声(日文:比騒音)的关系的图表。
[0018]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送风机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图。
[0019]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送风机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图。
[0020]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4的送风机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图。
[0021]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5的送风机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10是将图9的A

A

处的圆筒截面投影展开而得到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方式1.
[0024]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的叶轮1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送风机100的半径方向截面的概略图。具体而言,在图2中示出了将包含旋转轴RS的送风机100的截面在与旋转轴RS平行的平面上进行旋转投影而得到的剖视图。基于图1及图2,对送风机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0025]如图2所示,送风机100具有壳体4和配置在壳体4内的叶轮1。另外,送风机100具备未图示的马达。送风机100例如为轴流送风机,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叶轮1,具备螺旋桨风扇。如图1所示,叶轮1由大致圆柱状(包含圆锥台形状)的轮毂2和安装在轮毂2的外周的多个叶片3构成。未图示的马达与轮毂2连接并配置在轮毂2的内部或下游侧。利用马达以旋转轴RS为中心对轮毂2进行旋转驱动。在图中,叶轮1的旋转方向由箭头R表示,被吸入叶轮1的气流的方向由空心的箭头F表示。叶轮1沿旋转轴RS的轴向(箭头F的方向)将气流吸入,并沿旋转轴RS的轴向(箭头F的方向)将气流排出。
[0026](叶片3)
[0027]多个叶片3从轮毂2朝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设置。在图1中示出了设置有7片叶片3
的情况,但叶片3的片数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叶片3分别具有预先确定的三维立体形状。叶片3由朝向旋转方向(箭头R的方向)的前方的叶片前缘31伸出到前方侧的前进叶片构成。
[0028](轮毂2)
[0029]轮毂2的中央部与未图示的马达连接,叶轮1接受马达的驱动力而进行旋转。
[0030](壳体4)
[0031]如图2所示,壳体4具有覆盖叶轮1的外周即多个叶片3的外周端3e的筒状的导风部6和将空气引导到导风部6内的环状的喇叭口5。另外,壳体4具有与喇叭口5连续地设置的凸缘部12。
[0032](导风部6)
[0033]导风部6例如具有圆筒形状。叶轮1以使导风部6的轴与叶轮1的旋转轴RS一致的方式配置在导风部6内。气流从导风部6的上游侧的一端被吸入到导风部6内,并且,气流通过叶轮1并从导风部6的下游侧的另一端排出。即,在通过叶轮1的气流的方向(箭头F的方向)上,导风部6的吸入侧开口部6a位于上游侧,导风部6的排出侧开口部6b位于下游侧,气流从导风部6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在以后的说明中,将导风部6中的最上游侧的部位称为上游侧端点U1。
[0034]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导风部6仅由从吸入侧开口部6a起到排出侧开口部6b为止内径即导风部6的内表面61与旋转轴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送风机,其中,所述送风机具备:叶轮,所述叶轮具有由马达进行旋转驱动的圆柱状的轮毂及从所述轮毂呈放射状地设置的多个叶片;筒状的导风部,所述筒状的导风部被设置成覆盖所述多个叶片的外周端,并且供气流从所述导风部的一端向另一端流通;以及环状的喇叭口,所述环状的喇叭口从比所述导风部的所述一端靠下游侧且比所述叶轮靠上游侧的位置设置至比所述导风部的所述一端靠上游侧的位置,在内侧形成有第一吸入流路,并且在外侧,在与所述导风部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二吸入流路,所述喇叭口在位于所述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入口的上游侧端点与在所述喇叭口中位于所述第一吸入流路的流出口的下游侧端点之间的区间具有最小半径点,所述最小半径点与所述轮毂的旋转轴的径向的距离比所述下游侧端点与所述轮毂的旋转轴的所述径向的距离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机,其中,在所述喇叭口中形成所述第一吸入流路的内周面形成为:在通过所述旋转轴的截面中,从所述最小半径点起到所述下游侧端点为止,所述喇叭口的内径逐渐扩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中,所述内周面形成为曲线状,在所述喇叭口中,在与所述导风部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吸入流路的外周面以沿着所述内周面的方式形成为曲线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机,其中,在所述喇叭口中,在与所述导风部的所述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吸入流路的外周面形成为与所述导风部的所述内表面的径向的距离在轴向上恒定。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智哉谷岛诚浅野隆太郎畠中贵翔迫田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