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350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包括:由底座与顶盖组成的电箱,分别安装在底座、顶盖上的底部液冷板、顶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底板液冷板接触的电芯组件;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进水管连接有进水三通管,所述进水三通管的进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进水端分为上进水部与下进水部;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回水管连接有回水三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冷却水经过进水三通管的进水端流入,分别进入到上进水部、下进水部,再流入到顶部液冷板与底板液冷板内,顶部液冷板与底板液冷板共同对电芯组件进行水冷降温,有效解决了单个水冷板对电芯冷却存在温差的问题,同时,占用空间少,对电池箱电量的影响小。电量的影响小。电量的影响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202020278518.2的专利揭示了一种电池液冷装置,包括:水冷板、冷却管路和动力装置。水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相接触,水冷板内部形成有冷却通路。冷却管路连接介质入口、介质出口和各个水冷板的冷却通路,形成冷却介质的流道。动力装置驱动冷却介质在流道内循环流动。其中,该电池冷却液装置分为前部模组和后部模组,前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共用一块水冷板且前部模组中的水冷板水平放置,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分别使用独立的水冷板且后部模组中的水冷板竖直放置。前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串并联混联式布局,后部模组中的冷却介质的流道为并联式布局。该电池液冷装置具有冷却效率高、集成度高、电池温度一致性好、重量轻等优点。
[0003]其后部模组中的电池模组竖直放置,电池模组底部的散热面朝向侧面,与竖直放置的后部模组水冷板接触,后部模组水冷板的两侧都能放置电池模组并与电池模组的散热面接触;每一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覆盖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全部区域,冷却通路的入口连接一个流入分支管路,冷却通路的出口连接一个流出分支管路;流入管路和流出管路沿后部模组中的数个电池模组的外围延伸,流入分支管路和流出分支管路分别从流入管路和流出管路上向内侧延伸,后部模组水冷板的冷却通路的入口和出口布置在外侧,靠近流入分支管路和流出分支管路。
[0004]然而,电芯自身导热系数低,水冷板设置在底板会导致电芯的顶部与底部存在温差,温差大致有三十度;而采用申请号为202020278518.2的专利记载的内容,水冷板会挤占电芯的空间,导致电池箱的有效电量减少。
[000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
[0007]为达到本技术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包括:
[0009]由底座与顶盖组成的电箱,分别安装在底座、顶盖上的底部液冷板、顶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底板液冷板接触的电芯组件;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进水管连接有进水三通管,所述进水三通管的进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进水端分为上进水部与下进水部;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回水管连接有回水三通管。
[0010]进一步的:所述上进水部与所述下进水部的体积比为3:1。
[0011]进一步的:所述进水三通管进水端的内径为所述回水三通管回水端内径的1.2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回水三通管的回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片。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冷却水经过进水三通管的进水端流入,分别进入到上进水部、下进水部,再流入到顶部液冷板与底板液冷板内,顶部液冷板与底板液冷板共同对电芯组件进行水冷降温,有效解决了单个水冷板对电芯冷却存在温差的问题,同时,占用空间少,对电池箱电量的影响小。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5]图1为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的进水三通管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的回水三通管示意图。
[0019]图中:1、电箱;2、顶部液冷板;3、底部液冷板;4、电芯组件;5、进水三通管;51、隔水片;6、底部液冷板;61挡片;a、上进水部;b、下进水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2]如图1所示,本技术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包括:
[0023]由底座与顶盖组成的电箱1,分别安装在底座、顶盖上的底部液冷板63、顶部液冷板2,与顶部液冷板2、底板液冷板接触的电芯组件4。
[0024]本技术中,顶部液冷板2与底板液冷板共同对电芯组件4进行水冷降温,有效解决了单个水冷板对电芯冷却存在温差的问题,同时,占用空间少,对电池箱电量的影响小。
[0025]底部液冷板63与顶部液冷板2的进水管连接有进水三通管5,所述进水三通管5的进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水片51,所述隔水片51将进水端分为上进水部a与下进水部b。
[0026]本技术中,所述进水三通管5的出水端分别与底部液冷板63、顶部液冷板2的进水管连接,冷却水经过进水三通管5的进水端流入,分别进入到上进水部a、下进水部b,再
流入到顶部液冷板2与底板液冷板内,所述隔水片51起到分流的作用,其优选为弧形板,即端部向上弯曲,将冷却水导向顶部液冷板2,避免冷却水过多的流入到底部液冷板63,造成顶部液冷板2的水压不足。
[0027]底部液冷板63与顶部液冷板2的回水管连接有回水三通管,所述回水三通管的回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挡片61。
[0028]本技术中,所述挡片61起到分隔的作用,将底部液冷板63与顶部液冷板2排出的水分隔开,避免底部液冷板63与顶部液冷板2的回水相互影响。
[002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进水部a与所述下进水部b的体积比为3:1,上进水部a的体积远远大于下进水部b,会使得冷却水更加容易进入到顶部液冷板2内;所述进水三通管5进水端的内径为所述回水三通管回水端内径的1.2倍,增大进水三通管5进水端的进水流量,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进水量。
[0030]工作原理:
[0031]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层液冷散热结构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底座与顶盖组成的电箱,分别安装在底座、顶盖上的底部液冷板、顶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底板液冷板接触的电芯组件;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进水管连接有进水三通管,所述进水三通管的进水端内部固定连接有隔水片,所述隔水片将进水端分为上进水部与下进水部;底部液冷板与顶部液冷板的回水管连接有回水三通管。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新越姜子亮雷以模田玉马冬琴
申请(专利权)人:又一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