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307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属于轧钢机械技术领域。提供的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包括四块轴承板、两个第一支架、四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三十二根螺钉、八个滚动轴承、十二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该装置能够实现移动单根钢管的目的,并具有制造成本低、操作简单和使用效果好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轧钢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无缝钢管的生产领域和加工领域,许多工序需要将钢管进行移动操作,因此,多个工位之间通常需要一个能够移动钢管的机构,多数企业采用起重设备来移动钢管。由于钢管的横截面为环状结构、且钢管的纵向尺寸较长,如果采用起重设备来移动钢管,需要配合钢丝绳或尼龙带来捆绑钢管;如果捆绑钢管的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钢管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倾斜、甚至脱落的风险,后果通常都是灾难性的;此外,通常的起重设备操作相对较为繁琐,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且成本相对较高。
[0003]专利文献CN106629539B公开一种用于钢管移动的升降装置,其主要由底座、限位块、安装盒、滑块、连接杆、转轴、齿轮、电机、电动伸缩杆、固定杆、紧固装置、定位板、齿条、橡胶垫、卡块、螺帽和螺杆组成,该装置虽然能够移动或升降钢管,但该装置的机动性相对较差,使用不便且效率相对较低。专利文献CN210048081U公开一种钢管转向移动装置,其主要由移动机构、推动平台、支撑平台、水平移动台、平面支撑台、横梁支架、铰链、套接头、抱环、连接凸块和万向轮组成,该装置虽然能将多根钢管同时移至转动装置之内、提高了工作效率,但钢管需要竖向设置,因此,该装置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专利文献CN213504448U公开一种钢管移动机构,其主要由机架、活动摆渡架、固定架、传动轴、驱动电机、减速器、凸轮摆头、铰轴和油漆盒组成,通过传动轴和凸轮摆头带动活动摆渡架做升降摆转运动,能对成批的钢管进行移动,但该装置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因此,该装置的制造成本也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本技术基于对称结构进行设计,螺钉的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和第五支架车的联动;第一支架和螺钉的联合使用,能实现四块轴承板的相对设置;轴承板和滚动轴承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二支架沿竖立方向的自由翻转、进而实现沿竖立方向对钢管进行卡位;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五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钢管沿竖立方向的自由升降,因此,本技术装置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好。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其包括:四块轴承板、两个第一支架、四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三十二根螺钉、八个滚动轴承、十二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其中:
[0007]所述轴承板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板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所述轴承板的后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
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所述第一凹槽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支架的轴承段;
[0008]所述第一支架由两个第一本体和两个第一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一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凸台同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本体之间;所述第一本体对称开设有四个螺孔,所述螺孔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
[0009]所述第二支架由一个第三本体、两个第三凸台和两个轴承段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和所述第三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三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左端面,两个所述轴承段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轴承段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段套设有所述滚动轴承;
[0010]所述第三支架由一个第四本体、四个第四凸台和四个第五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四本体、所述第四凸台和所述第五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四凸台同时位于所述第四本体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五凸台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四凸台的下端面;所述第五凸台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第二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铰;所述第四本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个长方体状的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轴承板;所述第四本体对称开设有四组、共十六个圆柱体状的第五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
[0011]所述第四支架由一个第五本体和一个第六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五本体和所述第六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六凸台位于所述第五本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五本体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六通孔,所述第六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杆;所述第六凸台的后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三凹槽,用于对所述轮子进行导向;
[0012]所述第五支架由两个第六本体和两个第七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六本体和所述第七凸台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七凸台同时位于两个所述第六本体之间;所述第六本体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通槽,所述通槽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所述通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八通孔,所述第八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铰;所述第七凸台对称开设有两组、共八个圆柱体状的第七通孔,所述第七通孔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钉由同轴的一个第二本体和一个第二凸台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二凸台均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第二凸台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后端面;所述第二凸台的端部设有螺纹,用于拧接所述第一支架的螺孔。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螺杆的螺纹端拧接有所述螺母。
[00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滚动轴承、所述轮子、所述铰、所述螺杆和所述螺母均为标准件。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装置包括四块轴承板、两个第一支架、四个第二支架、一个第三支架、四个第四支架、一个第五支架、三十二根螺钉、八个滚动轴承、十二个轮子、十二根铰、十六根螺杆和十六个螺母,材料普通、且方便加工成型,因此,本技术装置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
[0018]2)本技术装置使用时,旋转四个第二支架的八个轴承段、以便八个第三凸台
均呈竖立设置,水平移动第三支架车、同时向下移动第五支架车、以便两个第一支架位置在下的两个第一本体正对钢管的两个端口,旋转四个第二支架的八个轴承段、以便八个第三凸台均呈水平设置,向上移动第五支架车、以便将钢管升起一定的高度,移动第三支架车将钢管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因此,本技术装置的操作相对较为简单,且稳定性相对较好。
[0019]3)本技术基于对称结构进行设计,螺钉的使用能实现第一支架和第五支架车的联动;第一支架和螺钉的联合使用,能实现四块轴承板的相对设置;轴承板和滚动轴承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二支架沿竖立方向的自由翻转、进而实现沿竖立方向对钢管进行卡位;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的联合使用,能实现第五支架车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实现钢管沿竖立方向的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竖立式移动单根钢管的装置包括:四块轴承板(1)、两个第一支架(2)、四个第二支架(4)、一个第三支架(5)、四个第四支架(6)、一个第五支架(7)、三十二根螺钉(3)、八个滚动轴承(8)、十二个轮子(9)、十二根铰(10)、十六根螺杆(11)和十六个螺母(12),其中:所述轴承板(1)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板(1)对称开设有四个圆柱体状的第一通孔(101),所述第一通孔(101)之内穿设有所述螺钉(3);所述轴承板(1)的后端面对称开设有两个圆柱体状的第一凹槽(102),所述第一凹槽(102)之内穿设有所述滚动轴承(8);所述第一凹槽(102)的轴线位置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二通孔(103),所述第二通孔(103)之内穿设有所述第二支架(4)的轴承段(403);所述第一支架(2)由两个第一本体(201)和两个第一凸台(202)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本体(201)和所述第一凸台(2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一凸台(202)同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本体(201)之间;所述第一本体(201)对称开设有四个螺孔(203),所述螺孔(203)之内拧接有所述螺钉(3);所述第二支架(4)由一个第三本体(401)、两个第三凸台(402)和两个轴承段(403)连接组成,所述第三本体(401)和所述第三凸台(402)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两个所述第三凸台(402)同时位于所述第三本体(401)的左端面,两个所述轴承段(403)分别位于所述第三本体(401)的前端面和后端面;所述轴承段(403)为圆柱体状的对称结构,所述轴承段(403)套设有所述滚动轴承(8);所述第三支架(5)由一个第四本体(501)、四个第四凸台(502)和四个第五凸台(503)连接组成,所述第四本体(501)、所述第四凸台(502)和所述第五凸台(503)均为长方体状的对称结构,四个所述第四凸台(502)同时位于所述第四本体(501)的下端面,四个所述第五凸台(503)分别位于四个所述第四凸台(502)的下端面;所述第五凸台(503)的下端面开设有一条长方体状的第二凹槽(505),所述第二凹槽(505)之内穿设有所述轮子(9);所述第二凹槽(505)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一个圆柱体状的第三通孔(504),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小冬吴明宏倪鑫周力姜海龙余泽金魏淼贾冬梅裴福莉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