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和车辆,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包括:行李箱下护板,行李箱下护板包括:固定下护板和移动下护板;升降装置,升降装置设置于移动下护板的下方,移动下护板相对升降装置可前后滑动,移动下护板具有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升降装置驱动移动下护板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升降;滑动装置,滑动装置设置于升降装置上。由此,通过将升降装置设置于移动下护板的下方,升降装置可以驱动移动下护板升降,并且将滑动装置设置于升降装置上,滑动装置可以驱动移动下护板前后滑动,这样移动下护板可以在固定下护板的前端和后端之间运动,移动下护板可以运输物品,不仅方便用户存取物品,而且可以避免物品刮伤行李箱下护板。箱下护板。箱下护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辆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车辆内设置有行李箱,行李箱可以储存用户的物品,行李箱下护板是行李箱内部常见的部件,位于行李箱下部,用于遮挡行李箱下部钣金或备胎、随车工具等相关零件,同时可以支撑行李箱内的物品。
[0003]在相关技术中,部分车辆的行李箱较深,用户站在后背门处无法顺利将物品放入行李箱深处或将行李箱深处的物品取出,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并且在用户手动往行李箱里深处推较重的物品时,容易刮坏行李箱下护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行李箱总成,该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移动下护板可以相对固定下护板升降和滑动,可以方便存取物品,可以避免刮坏行李箱下护板。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包括:行李箱下护板,所述行李箱下护板包括:固定下护板和移动下护板,所述移动下护板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下护板的前端;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设置于所述移动下护板的下方,所述移动下护板相对所述升降装置可前后滑动,所述移动下护板具有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所述升降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下护板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升降,当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移动下护板与所述固定下护板相平齐,当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所述固定下护板上方;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上,当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滑动装置驱动所述移动下护板向后滑动至所述固定下护板的后端。
[0007]由此,通过将升降装置设置于移动下护板的下方,升降装置可以驱动移动下护板升降,并且将滑动装置设置于升降装置上,滑动装置可以驱动移动下护板前后滑动,这样移动下护板可以在固定下护板的前端和后端之间运动,移动下护板可以运输物品,不仅方便用户存取物品,而且可以避免物品刮伤行李箱下护板。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移动下护板下方设置有滑轮件,所述固定下护板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轨件,所述升降装置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滑轨件,当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第二滑轨件低于所述第一滑轨件,当所述移动下护板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滑轨件与所述第一滑轨件相互平齐且对接连通,所述滑动装置驱动所述滑轮件在所述第二滑轨件和所述第一滑轨件中向后滑动。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滑轨件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轨件,所述
滑轮件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滑轨件的长度相同。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轮件的一侧设置有齿条部,所述滑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传动配合,所述传动件靠近所述齿条部的一端设置有齿轮部,所述齿轮部与所述齿条部相互啮合,以使所述滑动装置驱动所述滑轮件滑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滑轨件和所述第二滑轨件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件一一对应且均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滑轮件为两个,两个所述滑轮件和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件一一对应,所述滑动装置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件之间,所述传动件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传动件上的所述齿轮部与两个所述滑轮件上的所述齿条部一一对应。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滑轮件包括板部、轮部和所述齿条部,所述板部与所述移动下护板相连,所述轮部设置于所述板部的下方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件中,所述齿条部设置于所述板部的一侧。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二驱动件、固定座和升降臂组,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固定座固定设置于车架上,所述升降臂组包括第一升降臂和第二升降臂,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交叉设置且可转动地相互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臂和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滑轨件可滑动地相连,所述第一升降臂的下端与所述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传动连接。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丝杠和螺母,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二驱动件传动连接且穿设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相连,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丝杠转动,所述丝杠驱动所述螺母在丝杠上移动,以使所述螺母带动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在固定座上滑动。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升降臂组为两个,所述固定座为两个,两个所述升降臂组和两个所述固定座一一对应且均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之间,所述螺母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升降臂组中的所述第二升降臂的下端相连。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爆炸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下护板处于静止位置时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下护板处于工作位置时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示意图;
[002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下护板处于静止位置或工作位置时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下护板处于运输位置时车辆的行李箱总成的示意图;
[002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移动下护板处于运输位置时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002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升降装置的示意图;
[0028]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动装置的示意图;
[0029]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轮件的示意图;
[0030]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滑轨件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
[0032]100、行李箱总成;
[0033]10、行李箱下护板;11、固定下护板;12、移动下护板;
[0034]20、升降装置;21、第二驱动件;22、固定座;221、第一滑槽;23、升降臂组;231、第一升降臂;232、第二升降臂;24、丝杠;25、螺母;
[0035]30、滑动装置;3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行李箱下护板(10),所述行李箱下护板(10)包括:固定下护板(11)和移动下护板(12),所述移动下护板(12)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下护板(11)的前端;升降装置(20),所述升降装置(20)设置于所述移动下护板(12)的下方,所述移动下护板(12)相对所述升降装置(20)可前后滑动,所述移动下护板(12)具有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所述升降装置(20)驱动所述移动下护板(12)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升降,当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移动下护板(12)与所述固定下护板(11)相平齐,当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所述固定下护板(11)上方;滑动装置(30),所述滑动装置(30)设置于所述升降装置(20)上,当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所述工作位置时,所述滑动装置(30)驱动所述移动下护板(12)向后滑动至所述固定下护板(11)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下护板(12)下方设置有滑轮件(40),所述固定下护板(11)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一滑轨件(50),所述升降装置(20)设置有前后延伸的第二滑轨件(60),当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静止位置时,所述第二滑轨件(60)低于所述第一滑轨件(50),当所述移动下护板(12)处于工作位置时,所述第二滑轨件(60)与所述第一滑轨件(50)相互平齐且对接连通,所述滑动装置(30)驱动所述滑轮件(40)在所述第二滑轨件(60)和所述第一滑轨件(50)中向后滑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轨件(6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轨件(50),所述滑轮件(40)的长度与所述第二滑轨件(60)的长度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件(40)的一侧设置有齿条部(41),所述滑动装置(30)包括第一驱动件(31)和传动件(32),所述传动件(32)和所述第一驱动件(31)传动配合,所述传动件(32)靠近所述齿条部(41)的一端设置有齿轮部(321),所述齿轮部(321)与所述齿条部(41)相互啮合,以使所述滑动装置(30)驱动所述滑轮件(40)滑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行李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件(50)和所述第二滑轨件(60)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轨件(50)和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件(60)一一对应且均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滑轮件(40)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宁,李永乐,王运生,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