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3132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SP)具备与输入部件(I)驱动连结的第一旋转构件(Es1)、与输出部件(O2)驱动连结的第二旋转构件(Es2)、以及与旋转电机(MG1)驱动连结的第三旋转构件(Es3)。在因输出部件(O2)的旋转速度的上升而第二旋转构件(Es2)的旋转速度与第一旋转构件(Es1)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差为同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执行同步维持控制,在同步维持控制中,通过向内燃机(EG)输出目标转矩,并且根据第二旋转构件(Es2)的旋转速度进行旋转电机(MG1)的旋转速度控制,将该旋转速度差维持在设定为同步阈值以下的规定的差速旋转,在同步维持控制执行过程中,执行使第二卡合装置(CL2)从分离状态向卡合状态转移的卡合控制。卡合状态转移的卡合控制。卡合状态转移的卡合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备与内燃机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与车轮驱动连结的输出部件;旋转电机;使多个旋转构件中的各个与输入部件以及旋转电机驱动连结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进行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与输出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的传递机构;将输入部件与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的第一卡合装置;以及将从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的多个旋转构件中选择的两个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的第二卡合装置的车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上述那样的车用驱动装置能够选择以下两种模式,即将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将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通过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将旋转电机的转矩作为反作用力来放大内燃机的转矩并向输出部件侧传递,使车辆行驶的电动变矩器模式(eTC模式);以及将第一卡合装置以及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使内燃机以及旋转电机的转矩向输出部件传递的混合动力模式。在日本特开2005

176481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的车用驱动装置。该车用驱动装置在从eTC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的迁移时,若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与维持为目标旋转速度的内燃机的旋转速度一致或者大致一致,则使相当于第二卡合装置的离合器接合,而将内燃机和旋转电机驱动连结。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176481号公报
[0004]然而,在从eTC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的迁移时,在内燃机的旋转速度与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存在差的情况下,第二卡合装置有可能无法顺利地卡合。特别是,在eTC模式中,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虽以差动状态进行动作,但从eTC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的迁移并不是在差动状态而是在各旋转构件等速旋转的状态下,使第二卡合装置卡合。然而,那样的卡合时刻并不是较长期间,使第二卡合装置顺利地卡合并不容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背景,期望提供一种在从电动变矩器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的动作模式的迁移时,能够使卡合装置顺利地卡合的技术。
[0006]鉴于上述情况,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是将具备:输入部件,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输出部件,其与车轮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以及第三旋转构件,使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与上述输入部件驱动连结,并使上述第三旋转构件与上述旋转电机的转子驱动连结;传递机构,其至少进行上述第二旋转构件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第一卡合装置,其配置在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并将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以及第二卡合装置,其将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上述第二旋转构件以及上述第三旋转构件这三个旋转构件中选择的两个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的车用驱动装置作为控制对象的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中,能够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将
上述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将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并将上述内燃机以及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向上述输出部件传递,在第二模式中,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并将上述内燃机以及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向上述输出部件传递,在使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上升的状态下,在从上述第一模式向上述第二模式转移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比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低,且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差大于规定的同步阈值的期间,执行控制上述旋转电机的异步控制,以便向上述内燃机输出目标转矩,并且使上述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从动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以及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在因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的上升而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差为上述同步阈值以下的情况下,执行同步维持控制,在同步维持控制中,通过向上述内燃机输出目标转矩,并且根据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进行上述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控制,将该旋转速度差维持在设定为上述同步阈值以下的规定的差速旋转,在该同步维持控制执行过程中,执行使上述第二卡合装置从分离状态向卡合状态转移的卡合控制。
[0007]根据该结构,在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比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内燃机的旋转速度)低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从动于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以及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能够以第一模式适当地加速车辆。另外,在车辆的速度上升,而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车辆的速度)与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内燃机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差为规定的同步阈值以下之后,通过根据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进行内燃机以及旋转电机的旋转速度控制,将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的三个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差维持在设定为同步阈值以下的规定的差速旋转(同步维持控制)。因此,能够将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的三个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差维持得较小并且能够适当地加速车辆。而且,在同步维持控制执行过程中,执行使第二卡合装置从分离状态移至卡合状态的卡合控制,所以能够顺利地进行第二卡合装置的卡合动作。即、根据本结构,在从电动变矩器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的动作模式迁移时,能够使卡合装置顺利地卡合。
[0008]进一步特征和优点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例示性且非限定性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将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车用驱动装置的第一驱动部的示意图。
[0010]图2是车用驱动装置的第二驱动部的示意图。
[0011]图3是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框图。
[0012]图4是第一模式(eTC模式)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以及传递机构的速度线图。
[0013]图5是第二模式(第一HV模式以及第二HV模式)的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以及传递机构的速度线图。
[0014]图6是从eTC模式向第一HV模式迁移时的时序图。
[0015]图7是从eTC模式向第一HV模式迁移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的实施方式。如图1以及图2所示,车用驱动装置100具备第一驱动部100A和第二驱动部100B。第一驱动部100A将一对第一车轮W1作为驱动对象,第二驱动部100B将一对第二车轮W2作为驱动对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车轮W1是车辆的前轮,第二车轮W2是车辆的后轮。
[0017]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部100A具备:与内燃机EG驱动连结的输入部件I、与第一车轮W1驱动连结的第一输出部件O1、具备第一定子St1以及第一转子Ro1的第一旋转电机MG1、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SP、具备传递卡合装置CLt的传递机构T、第一卡合装置CL1以及第二卡合装置CL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部100A还具备第一输出用差动齿轮机构DF1。
[0018]这里,在本申请中,“驱动连结”是指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将两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状态,包含以一体旋转的方式将该两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状态或经由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传动部件以能够传递驱动力的方式将该两个旋转构件连结的状态。作为这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其将车用驱动装置作为控制对象,上述车用驱动装置具备:输入部件,其与内燃机驱动连结;输出部件,其与车轮驱动连结;旋转电机;分配用差动齿轮机构,其具备第一旋转构件、第二旋转构件以及第三旋转构件,使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与上述输入部件驱动连结,并使上述第三旋转构件与上述旋转电机的转子驱动连结;传递机构,其至少进行上述第二旋转构件与上述输出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第一卡合装置,其配置在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的动力传递路径并将上述输入部件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之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以及第二卡合装置,其将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上述第二旋转构件以及上述第三旋转构件这三个旋转构件中选择的两个间的动力传递切断和连接,其中,上述车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能够执行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中,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将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分离状态,并将上述内燃机以及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向上述输出部件传递,在第二模式中,将上述第一卡合装置以及上述第二卡合装置设为卡合状态,并将上述内燃机以及上述旋转电机的转矩向上述输出部件传递,在使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上升的状态下,在从上述第一模式向上述第二模式转移的情况下,在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比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低,且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的旋转速度差大于规定的同步阈值的期间,执行控制上述旋转电机的异步控制,以便向上述内燃机输出目标转矩,并且使上述第三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从动于上述第一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以及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在因上述输出部件的旋转速度的上升而上述第二旋转构件的旋转速度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草部圭一朗津田耕平中矢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