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296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衬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及制备方法。其技术方案所述衬垫的重量组成为: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胶水含量为4~17%,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所述陶瓷纤维中Al2O3占比为45%且Al2O3和SiO2总含量不低于99%,纤维直径分布在4~10mm之间,纤维长度分布在0.4~2.5cm之间,纤维强度为350~500MPa。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使用浆外施胶、热压成型、大小面密度衬垫组合等方法处理,具有更均匀的胶水分布、衬垫厚度下限可做的更低、突破大面密度衬垫壁垒,同时提高了耐久性能和耐吹蚀性能。同时提高了耐久性能和耐吹蚀性能。同时提高了耐久性能和耐吹蚀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衬垫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陶瓷纤维衬垫作为后处理装置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对载体的固定、保护及隔热起到重要的作用。衬垫的综合性能决定了对催化器的保护寿命。目前的衬垫还存在老化性能低下、CPK值过低、厚度超上限等问题,因此衬垫配方和制备工艺的先进性决定了衬垫的综合性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以及制备该沉淀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及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所述衬垫的重量组成为: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胶水含量为4~17%,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
[0005]所述陶瓷纤维中Al2O3占比为45%且Al2O3和SiO2总含量不低于99%,纤维直径分布在4~10μm之间,纤维长度分布在0.4~2.5cm之间,纤维强度为350~500MPa。
[0006]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07]S1:制浆:陶瓷纤维、助剂、消泡剂混合搅拌15分钟制成陶瓷纤维浆液,其中,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
[0008]S2:供浆:通过多元回归预测函数,根据浆浓、面密度、产线运行速度等参数调整供浆阀开启度;
[0009]O=aX+bY+cZ+d (1)
[0010]a,b,c代表系数,d代表常数,X代表浆浓度%,Y代表面密度g/m2,Z代表产线运行速度m/min;
[0011]S3:斜网成型:制浆在斜网上进行沉降,形成衬垫湿坯,宽度由生产需求决定;
[0012]S4:滚压除水:通过滚轮进行衬垫湿坯除水,含水量控制在15%~30%之间;
[0013]S5:浆外施胶:对除水后的衬垫湿坯进行浆外施胶,具体采用雾化喷涂方法进行设定含胶量的喷涂,胶水含量为4~17%;
[0014]S6:组合控制:通过对小面密度衬垫进行叠加组合形成大面密度衬垫;控制原则为:小于等于1600g/m2的衬垫采用单层,1600~2200g/m2的衬垫采用双层组合,大于2200g/m2的衬垫采用三层组合;
[0015]S7:热压成型:对组合后的衬垫进行热压成型,加热板之间的温度为100~260℃,最优的温度为200℃;其中,衬垫导热系数、比热、加热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4);
[0016][0017]λ代表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W/(m
·
K),Q代表计量单元加热量,W,d代表被测样品厚度,m,A代表被测样品与计量单元接触面积,m2,T
h
代表计量面板的温度,℃,T
e
代表冷却面板的温度,℃;
[0018][0019]C
p
代表样品比热数值,kJ/(kg
·
K),m代表样品质量,mg,m
s
代表标样质量,mg,DSC
ts
代表待测样品的DSC数值,DSC
s
代表标样的DSC数值,DSC
tL
代表空白基线的DSC数值,C
ps
代表标样比热数值,kJ/(kg
·
K);
[0020][0021]m代表质量,kg,C
p
代表比热容,kJ/(kg
·
K),θ1代表初始温度,℃,θ2代表加热后温度,℃,η代表加热时间,h,t代表加热元件效率0.3~0.6。
[0022]优选的,所述S1采用浆内不施胶的方式。
[0023]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24]S1:制浆:陶瓷纤维、助剂、消泡剂、胶水混合搅拌15分钟制成陶瓷纤维浆液,胶水添加量为目标值的50%;其中,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胶水含量为4~17%,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
[0025]S2:供浆:通过多元回归预测函数,根据浆浓、面密度、产线运行速度等参数调整供浆阀开启度;
[0026]O=aX+bY+cZ+d (5)
[0027]a,b,c代表系数,d代表常数,X代表浆浓,%,Y代表面密度,g/m2,Z代表产线运行速度,m/min;
[0028]S3:斜网成型:制浆在斜网上进行沉降,形成衬垫湿坯,宽度由生产需求决定;
[0029]S4:滚压除水:通过滚轮进行衬垫湿坯除水,含水量控制在15%~30%之间;
[0030]S5:浆外施胶:采用一步成型方法,对除水后的衬垫湿坯进行浆外施胶,采用雾化喷涂方法进行设定含胶量的喷涂,胶水喷涂量为目标值的50%;
[0031]S6:热压成型:对衬垫进行热压成型,加热板之间的温度为100~260℃,最优的温度为220℃;其中,衬垫导热系数、比热、加热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4);
[0032][0033]λ代表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W/(m
·
K),Q代表计量单元加热量,W,d代表被测样品厚度,m,A代表被测样品与计量单元接触面积,m2,T
h
代表计量面板的温度,℃,T
e
代表冷却面板的温度,℃;
[0034][0035]C
p
代表样品比热数值,kJ/(kg
·
K),m代表样品质量mg,m
s
代表标样质量,mg,DSC
ts
代表待测样品的DSC数值,DSC
s
代表标样的DSC数值,DSC
tL
代表空白基线的DSC数值,C
ps
代表标样比热数值,kJ/(kg
·
K);
[0036][0037]m代表质量,kg,C
p
代表比热容,kJ/(kg
·
K),θ1代表初始温度,℃,θ2代表加热后温度,℃,η代表加热时间,h,t代表加热元件效率0.3~0.6。
[0038]优选的,所述S1采用浆内施胶的方式。
[003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40]本专利技术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使用浆外施胶、热压成型、大小面密度衬垫组合等方法处理,具有更均匀的胶水分布、衬垫厚度下限可做的更低、突破大面密度衬垫壁垒,同时提高了耐久性能和耐吹蚀性能。
附图说明
[0041]图1给出一层大面密度衬垫示意图;
[0042]图2给出两层小面密度合成一层大面密度衬垫示意图;
[0043]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垫的重量组成为: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胶水含量为4~17%,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所述陶瓷纤维中Al2O3占比为45%且Al2O3和SiO2总含量不低于99%,纤维直径分布在4~10μm之间,纤维长度分布在0.4~2.5cm之间,纤维强度为350~500MPa。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浆外施胶和热压工艺的陶瓷纤维密封衬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S1:制浆:陶瓷纤维、助剂、消泡剂混合搅拌15分钟制成陶瓷纤维浆液,其中,陶瓷纤维含量为84~96%,助剂含量为0.4~1.5%,消泡剂含量为0.5~1%;S2:供浆:通过多元回归预测函数,根据浆浓、面密度、产线运行速度参数调整供浆阀开启度;O=aX+bY+cZ+d (1)a,b,c代表系数,d代表常数,X代表浆浓度%,Y代表面密度g/m2,Z代表产线运行速度m/min;S3:斜网成型:制浆在斜网上进行沉降,形成衬垫湿坯,宽度由生产需求决定;S4:滚压除水:通过滚轮进行衬垫湿坯除水,含水量控制在15%~30%之间;S5:浆外施胶:对除水后的衬垫湿坯进行浆外施胶,具体采用雾化喷涂方法进行设定含胶量的喷涂,胶水含量为4~17%;S6:组合控制:通过对小面密度衬垫进行叠加组合形成大面密度衬垫;控制原则为:小于等于1600g/m2的衬垫采用单层,1600~2200g/m2的衬垫采用双层组合,大于2200g/m2的衬垫采用三层组合;S7:热压成型:对组合后的衬垫进行热压成型,加热板之间的温度为100~260℃,最优的温度为200℃;其中,衬垫导热系数、比热、加热总功率的计算公式分别为(2)~(4);λ代表被测样品的导热系数,W/(m
·
K),Q代表计量单元加热量,W,d代表被测样品厚度,m,A代表被测样品与计量单元接触面积,m2,T
h
代表计量面板的温度,℃,T
e
代表冷却面板的温度,℃;C
p
代表样品比热数值,kJ/(kg
·
K),m代表样品质量,mg,m
s
代表标样质量,mg,DSC
ts
代表待测样品的DSC数值,DSC
s
代表标样的DSC数值,DSC
tL
代表空白基线的DSC数值,C
ps
代表标样比热数值,kJ/(kg
·
K);m代表质量,kg,C
p
代表比热容,kJ/(k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狄明康路路石健姜耀谭丕强张允华房亮
申请(专利权)人:移动源特种纤维河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