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282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实现一种便于塑胶模具取料的脱模结构,提高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座、顶板、压模气缸、凸模和凹模,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安装有四组支撑杆,所述凹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凸模安装在压模气缸底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由升降气缸、夹板、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以及直线滑轨构成的脱模机构,当压模结束后,可以实现夹板将活芯夹起,并直线输送至装置一侧下料的效果,节省了人工手动去拿取活芯的操作,提高了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实现了活芯的便捷脱模下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义。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主要包括由凹模和凸模。
[0003]在塑胶模具压模的过程中,由于活芯嵌入模腔内部,取出活芯的操作较为麻烦,所以活芯较多的状况下,通过顶出机构实现活芯和模腔的脱模,比如中国专利CN202021967304.2(一种塑胶模具顶出机构)中提到的顶出机构的脱模方式;但是塑胶模具压模过程中,操作工的人身安全也是十分重要的,当活芯顶出之后,操作工双手伸入凹模和凸模之间,去取走活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意外按下了压模开关,凸模下降,可以直接将操作工手部压至骨折,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所以,如果塑胶模具具备机械化脱模出料结构,操作者只需要操作开关就可以取走活芯,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人工取料的危险,所以,现提出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实现一种便于塑胶模具取料的脱模结构,提高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实现一种便于塑胶模具取料的脱模结构,提高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座、顶板、压模气缸、凸模和凹模,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安装有四组支撑杆,所述凹模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凸模安装在压模气缸底端,还包括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夹板,用于控制夹板夹持的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用于控制夹板升降的升降气缸,以及用于控制夹板直线输送的直线滑轨,所述夹板由两部分板体组成,两部分板体分别位于凹模的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凸模的两侧,以及凹模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连接板,凸模的连接板分别滑动套设在支撑杆上,凹模的连接板与四组支撑杆固定连接,凹模和凸模之间的间距小于上下对应的两个连接板之间的间距。
[0008]优选的,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底板,所述直线滑轨平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直线滑轨分别安装在底板上,所述底板套设在凹模上,所述底板与凹模的连接板固定连接,两组直线滑轨之间安装有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分别套设在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之间连接有U型盖,所述U型盖盖在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二移动座与直线滑轨的移动座安装。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座上安装有第二夹持气缸,所述第二移动座上安装有第一夹持气缸,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上分别安装有滑杆,滑杆分别贯穿两个夹板,第一夹持气缸的延伸端与其中一个夹板连接,第二夹持气缸的延伸端与另一个夹板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两个U型部,U型部盖在对应的直线滑轨上,所述第一移动座和第二移动座的结构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的延伸端分别朝向相对的方向,所述第一夹持气缸的轴心线与直线滑轨的轴心线垂直。
[0012]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通过设置由升降气缸、夹板、第一夹持气缸和第二夹持气缸,以及直线滑轨构成的脱模机构,当压模结束后,可以实现夹板将活芯夹起,并直线输送至装置一侧下料的效果,节省了人工手动去拿取活芯的操作,提高了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实现了活芯的便捷脱模下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
[0014]2.通过设置与塑胶模具压模装置组装的脱模机构,脱模机构一体化设计,可以直接安装在压模装置上,可以便捷的单独拆装维护。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塑胶模具压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凸模和凹模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脱模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脱模机构拆分示意图。
[0020]图中:1、底座;2、顶板;3、压模气缸;4、支撑杆;5、凸模;6、凹模;7、连接板;8、夹板;9、升降气缸;10、底板;11、直线滑轨;12、第一移动座;13、第二移动座;14、第一夹持气缸;15、第二夹持气缸;16、滑杆;17、U型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2]参照图1

4,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座1、顶板2、压模气缸3、凸模5和凹模6,底座1和顶板2之间安装有四组支撑杆4,凹模6安装在底座1上,凸模5安装在压模气缸3底端,还包括脱模机构,脱模机构包括夹板8,用于控制夹板8夹持的第一夹持气缸14和第二夹持气缸15,用于控制夹板8升降的升降气缸9,以及用于控制夹板8直线输送的直线滑轨11,夹板8由两部分板体组成,两部分板体分别位于凹模6的两侧;
[0023]本方案具备以下工作过程:当塑胶模具压模完成后,凸模5向上运动,凹模6内的顶出机构将活芯向上顶出至凸出至凹模6上方;然后升降气缸9控制夹板8向上运动,然后第一夹持气缸14和第二夹持气缸15分别控制夹板8夹住活芯,升降气缸9继续控制夹板8向上运动至活芯完全与凹模6脱离,随后控制直线滑轨11,将活芯从凸模5的下方水平移动至底座1一侧上方,控制第一夹持气缸14和第二夹持气缸15松开,以将活芯下料,随后脱模机构复
位,节省了人工手动去拿取活芯的操作,提高了塑胶模具压模工艺的安全性,实现了活芯的便捷脱模下料,具有很好的实用意义。
[0024]进一步,凸模5的两侧,以及凹模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连接板7,凸模5的连接板7分别滑动套设在支撑杆4上,凹模6的连接板7与四组支撑杆4固定连接,凹模6和凸模5之间的间距小于上下对应的两个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具体的,连接板7的设置,用于限定凸模5的竖直运动。
[0025]进一步,脱模机构还包括底板10,直线滑轨11平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直线滑轨11分别安装在底板10上,底板10套设在凹模6上,底板10与凹模6的连接板7固定连接,两组直线滑轨11之间安装有第一移动座12和第二移动座13,第一移动座12和第二移动座13分别套设在直线滑轨11上,第一移动座12和第二移动座13之间连接有U型盖17,U型盖17盖在直线滑轨11上,第二移动座13与直线滑轨11的移动座安装,具体的,直线滑轨11启动后,第二移动座13沿两个直线滑轨11直线运动,进而可以推动第一移动座12向外侧运动,U型盖17的设置,使得第一移动座12可以完全移出直线滑轨11,便于活芯的下料。
[0026]进一步,第一移动座12上安装有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包括底座(1)、顶板(2)、压模气缸(3)、凸模(5)和凹模(6),所述底座(1)和顶板(2)之间安装有四组支撑杆(4),所述凹模(6)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凸模(5)安装在压模气缸(3)底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模机构,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夹板(8),用于控制夹板(8)夹持的第一夹持气缸(14)和第二夹持气缸(15),用于控制夹板(8)升降的升降气缸(9),以及用于控制夹板(8)直线输送的直线滑轨(11),所述夹板(8)由两部分板体组成,两部分板体分别位于凹模(6)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5)的两侧,以及凹模(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连接板(7),凸模(5)的连接板(7)分别滑动套设在支撑杆(4)上,凹模(6)的连接板(7)与四组支撑杆(4)固定连接,凹模(6)和凸模(5)之间的间距小于上下对应的两个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胶模具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机构还包括底板(10),所述直线滑轨(11)平行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直线滑轨(11)分别安装在底板(10)上,所述底板(10)套设在凹模(6)上,所述底板(10)与凹模(6)的连接板(7)固定连接,两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学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斯泊宁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