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776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包括:前轮挡泥板;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前轮之间;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具有格栅口并对应的安装在散热器的前方,且所述格栅板沿车轮的周向延伸形成有挡泥部,所述挡泥部与前轮挡泥板共同完成对前轮的挡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摩托车的散热器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的自身结构及相应的布置安装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能够有效的提升散热器的进风量,冷却散热的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挡泥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局部行驶阻力;另外结构简洁,不影响摩托车的整体美观性。托车的整体美观性。托车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摩托车


[0001]本技术属于摩托车结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摩托车的散热器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

技术介绍

[0002]摩托车的散热器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前方和前轮后方之间,这样使得散热器在摩车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接收到冷却空气。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摩托车前轮夹带的泥沙和碎石会飞溅到散热器的芯体表面并沉积在散热器的散热翅片之间,严重时甚至破坏散热器。为了减小摩托车前轮夹带的泥沙和碎石对散热器造成的影响,目前通常会在散热器前方加装格栅板来进行防护,同时前轮挡泥板也可防止一些污垢溅到散热器、发动机以及人身上,防止沙石飞出对散热器、发动机等零部件造成的损害。
[0003]然而,摩托车的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等不可避免的会对散热器的进风量造成影响。现有相关结构中,散热器格栅很少考虑对散热器进风量的影响,其对挡泥板后端气流的梳理能力较差,使流向散热器的气流减少,进而导致散热器的进风量减小,同时气流紊乱也会增加一部分的行驶阻力;普通的挡泥板结构也忽略了对散热器进风量的影响,挡泥板周围的气流复杂紊乱,会增加行驶阻力,且防泥效果不好,散热器进风量不足会导致整车冷却系统出现水温过高等不良情况。
[0004]综上所述,有必要对现有摩托车的散热器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等的结构进行改进设计,要求能够提升散热器的进风量,减少行驶阻力,同时改善挡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通过对摩托车的散热器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的自身结构及相应的布置安装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保证可以提升散热器的进风量,减少行驶阻力,同时改善挡泥效果。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包括:前轮挡泥板;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前轮之间;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具有格栅口并对应的安装在散热器的前方,且所述格栅板沿前轮的周向延伸形成有挡泥部,所述挡泥部与前轮挡泥板共同完成对前轮的挡泥;
[0007]通过在格栅板上沿车轮的周向延伸形成挡泥部,该挡泥部配合前轮挡泥板完成对前轮的挡泥,可以更好的在车轮的周向上形成挡泥,具有较好的挡泥效果;为了达到相应的挡泥效果,现有结构中前轮挡泥板的尾端就需要沿前轮的周向设置得比较长,然而当前轮挡泥板做长后会影响格栅板上格栅口处的进风量,本申请由于在格栅板上延伸形成有挡泥部,故前轮挡泥板就可大幅度缩短设计,使得挡泥板后端的气流可以更好的经格栅口进入散热器内,增大散热器的进风量。
[0008]进一步,所述前轮挡泥板的尾端水平向后的投影在格栅板上位于格栅口所在的区域内;这样结构设置使得前轮挡泥板的尾端位置对应设置格栅口处,减少前轮挡泥板对格
栅口处气流的阻挡,同时前轮挡泥板还有一定的导流作用,于挡泥板周围形成的气流都可以导向格栅口处,尽可能的增大进风量。
[0009]进一步,所述格栅板的横向两端分别向前向外延伸形成有导流板;这样的结构设置使由前吹来的气流受到导流板的导流,可以更好的聚拢到格栅口的位置,使前轮挡泥板后端的气流平顺地进入散热器,进一步增大进风量。
[0010]进一步,所述格栅板横向截面尺寸由上而下渐变缩小,所述格栅板横向两端的导流板对应格栅口所在的区段在横向方向上均向外超出摩托车的前减震器设置;这里两端的导流板对应所述格栅口所在的区段在横向方向上均向外超出摩托车的前减震器设置可以保证由前吹来的风可以不受任何零部件的阻挡直接吹到导流板上,可以增大散热器的进风量;这里格栅板横向截面尺寸由上而下渐变缩小,下部主要起到挡泥作用,这样设置可以减少行驶阻力,同时整体结构美观,不会增大太多的横向尺寸。
[0011]进一步,所述格栅板横向两端的导流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泄压口,且两个第一泄压口位于格栅口横向两侧对应的导流板上;由于导流板是向前向外延伸设置的,必然会增大横向尺寸,进而增大行驶阻力,这里通过设置第一泄压孔可以对前方气流有一定的泄压作用,可以减少行驶阻力,增强对气流的梳理作用。
[0012]进一步,所述格栅板上设有第二泄压口,所述第二泄压口具有倒三角形结构并位于格栅口下方;这里的第二泄压口在格栅板上是处于格栅口的下方的,即是在延伸形成的挡泥部上的,开设第二泄压口主要为了减少行驶阻力,同时可以起到减重的效果,成倒三角形结构可以适应格栅板的形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
[0013]进一步,所述导流板的前端边缘设有翻边,所述翻边向后倾斜;这里翻边向后倾斜可以更好的梳理气流,减少行驶阻力。
[0014]进一步,所述挡泥部整体具有弧形结构,且其尾端的最低点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前轮的中心;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对前轮形成足够的覆盖,提升挡泥效果。
[0015]进一步,所述摩托车还包括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间隔距离的布置于前轮挡泥板的上方,所述导风板具有向下的弯折部并延伸至格栅板的上端,且所述导风板上朝向前轮挡泥板的一侧设有导风槽;通过设置导风板可以使得由前轮挡泥板上方吹来的风可以更好的导向格栅板的格栅口处,进一步的提升散热器的进风量。
[0016]进一步,所述前轮挡泥板靠前端的横向两侧均设有导风口;现有结构中通常没有设置该导风口,使得前轮挡泥板的内侧容易积蓄泥土,不易清理,同时增大车轮的运行阻力;通过设置导风口,增强了前轮挡泥板内壁面气流流速,改善了车辆的防泥害效果。
[0017]本技术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通过对摩托车的散热器格栅板和前轮挡泥板的自身结构及相应的布置安装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能够有效的提升散热器的进风量,冷却散热的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好的挡泥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局部行驶阻力;另外结构简洁,不影响摩托车的整体美观性。
[0019]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局部结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前视示意图
[0022]图3为格栅板的轴测示意图
[0023]图4为摩托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1

前轮;2

前轮挡泥板;3

散热器;4

格栅板;5

导风板;
[0025]6‑
前减震器;7

车架;8

发动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请参阅图1

4,一种摩托车,包括:
[0028]前轮挡泥板2,这里的前轮挡泥板2安装在摩托车的前减震器6上,用来完成对前轮1的挡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轮挡泥板;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摩托车的发动机和前轮之间;格栅板,所述格栅板上具有格栅口并对应的安装在散热器的前方,且所述格栅板沿前轮的周向延伸形成有挡泥部,所述挡泥部与前轮挡泥板共同完成对前轮的挡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挡泥板的尾端水平向后的投影在格栅板上位于格栅口所在的区域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的横向两端分别向前向外延伸形成有导流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横向截面尺寸由上而下渐变缩小,所述格栅板横向两端的导流板对应格栅口所在的区段在横向方向上均向外超出摩托车的前减震器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板横向两端的导流板上分别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琳周贤杰张洋黄灿刘进伟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