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62756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管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将下部管桩施工至预留位置,在下部管桩上套装加固环管;将上部管桩吊装至所述下部管桩的上方,并将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为整体;将所述加固环管上提,使所述加固环管套设在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上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在所述下部管桩上安装卡扣型加固环,所述卡扣型加固环套设在所述下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且弥补所述加固环管上提后的遗留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高且稳定可靠;施工时间短,焊接位置较少,施工方便;结构简单合理,管桩受力性能好,适于推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预制管桩
,尤其是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管桩作为一种技术成熟的装置,凭借其预制化、轻量化等诸多优点已应用在各类工程之中。一般而言,管桩在预制时采用的是以一定标准长度的节段式预制,因此在其使用过程中,常常因为需要满足其使用长度的要求而进行接长作业。
[0003]目前,管桩的常用接长方式主要包括焊接连接以及螺纹连接两种。
[0004]焊接连接是指将各段管桩依次焊接形成整体,其连接强度高且稳定,但是焊接耗时较长而且需要对管桩之间进行精准定位,例如保证管桩同心。
[0005]螺纹连接则是指在相对接的两个管桩之间的连接端部设置对应的螺纹,使管桩之间可通过螺纹配合进行连接,此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较高且操作方便,但是由于采用螺纹配合,因此若发生与螺纹方向相反的旋转时,例如在锤击沉桩时,因锤击造成管桩发生与螺纹方向相反的反向旋转,管桩之间的螺纹连接便会发生松动,无法保证连接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通过凸齿结构和凹齿结构的配合实现管桩之间的快速连接,配合加固环管和卡扣型加固环,实现管桩之间的高精度的定位连接。
[0007]本专利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下部管桩施工至预留位置,在下部管桩上套装加固环管;将上部管桩吊装至所述下部管桩的上方,并将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为整体;将所述加固环管上提,使所述加固环管套设在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上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在所述下部管桩上安装卡扣型加固环,所述卡扣型加固环套设在所述下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且弥补所述加固环管上提后的遗留位置。
[0008]在所述上部管节在预制时,在其底端通过端板设置凸齿结构或凹齿结构中的一者,而在所述下部管节的预制时,在其顶端通过端板设置凸齿结构或凹齿结构中的另一者;所述凸齿结构与所述凹齿结构构成螺纹配合连接。
[0009]所述上部管桩的底部局部外壁以及所述下部管桩的顶部局部外壁均设置有沿管桩高度方向布置的预留槽道,所述加固环管和所述卡扣型加固环的内圈设置有与所述预留槽道相匹配的凸齿,所述加固环管和所述卡扣型加固环分别通过各自的所述凸齿与所述预留槽道之间的配合与所述上部管桩或所述下部管桩连接并可在两者的外围上下滑动,实现所述加固环管的上提。
[0010]所述卡扣型加固环包括两块对称的拼合体,旋转打开两块所述拼合体并套设在所述下部管桩上,而后将两块所述拼合体焊接构成整体。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管桩之间的连接强度高且稳定可靠;施工时间短,焊接位置较少,施工方便;结构简单合理,管桩受力性能好,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凸齿结构和凹齿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加固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卡扣型加固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

4所示,图中标记1

13分别表示为:端板1、凸齿结构2、凹齿结构3、预留槽道4、加固环管5、卡扣型加固环6、开口7、转轴8、凸齿9、上部管桩10、下部管桩11、连接段12、连接段13。
[0014]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啮合式管桩接头结构用于实现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之间的连接,并可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性能。
[0015]如图1所示,上部管桩10的底部设置有凸齿结构2,该凸齿结构2通过端板1与上部管桩10的底端固定连接,在凸齿结构2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外螺纹。下部管桩11的顶部设置有凹齿结构3,该凹齿结构3通过端板1与下部管桩11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凹齿结构3的内侧表面设置有与凸齿结构2的外螺纹相吻合适配的内螺纹。当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对接时,可将上部管桩10的凸齿结构2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旋入下部管桩11的凹齿结构3之中,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快速连接。
[0016]如图1所示,上部管桩10的底部以及下部管桩11的顶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段,即上部管桩10的底部设置有连接段12,下部管桩1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段13;其中,连接段12的直径与连接段13的直径相等,且连接段12的直径小于上部管桩10的管径,连接段13的直径小于下部管桩11的管径,与此同时,连接段12和连接段13的长度满足于加固环管5、卡扣型加固环6的安装要求。
[0017]在连接段12和连接段13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预留槽道4,且连接段12上的预留槽道4与连接段13上的预留槽道4相匹配,尤其是当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之后,两者的预留槽道4仍构成位置对应。
[0018]在连接段12和连接段13的外围套装有加固环管5、卡扣型加固环6,用于对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之间的连接进行加固和保护。
[0019]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2所示,加固环管5为一环状结构,其内圈的形状、大小与连接段12及连接段13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在加固环管5的内圈设置有与预留槽道4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的凸齿9,凸齿9可卡接在预留槽道4内,使得加固环管5可与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之间形成连接并可在上部管桩10和下部管桩11的外围上下滑动。
[0020]结合图1和图3所示,卡扣型加固环6为一环状结构,其内圈的形状、大小同样与连接段12和连接段13的形状、大小相吻合适配。该卡扣型加固环6由对称的两块拼合体构成,两个拼合体的一端之间通过转轴8构成铰接,另一端之间留有开口7;在使用时,通过旋转转轴8可打开拼合体,而后再次旋转转轴8围合在连接段12和连接段13的外围。在卡扣型加固环6的内圈同样设置有与预留槽道4的数量及位置相匹配的凸齿。
[0021]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包括如下使用方法:1)施工时,下部管桩11施工到预留位置,将加固环管5沿预留槽道4套入下部管桩11的连接段13上。
[0022]2)将上部管桩10进行起吊,将上部管桩10与下部管桩11对齐,上、下管桩的凸齿结构2与凹齿凹槽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0023]3)然后将加固环管5从连接段13上提,使加固环管5套住上、下管桩之间的接头位置以及上部管桩10的连接段12,有效防止上、下管桩的桩身在施工中或后续使用过程中发生旋转,尤其是沉桩过程中的反向旋转,从而避免螺纹连接的松动,保证连接性能。
[0024]4)将卡扣式加固环6包住加固环管5上提后的遗留位置,即连接段13及其上、下管桩之间接头位置的剩余部分,而后将开口7进行焊接,上、下管桩接桩完毕,实现管桩的接长。
[0025]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加固环管5和卡扣型加固环6的壁厚均与上部管桩10或下部管桩11的直径与连接段12、连接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下部管桩施工至预留位置,在下部管桩上套装加固环管;将上部管桩吊装至所述下部管桩的上方,并将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为整体;将所述加固环管上提,使所述加固环管套设在所述上部管桩与所述下部管桩之间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上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在所述下部管桩上安装卡扣型加固环,所述卡扣型加固环套设在所述下部管桩的局部桩身处且弥补所述加固环管上提后的遗留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啮合式管桩连接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部管节在预制时,在其底端通过端板设置凸齿结构或凹齿结构中的一者,而在所述下部管节的预制时,在其顶端通过端板设置凸齿结构或凹齿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凯柴俊虎张新蕊左骁遥杨洁高斌峰邓育荣郭贵敏徐万龙刘俊毕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