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1693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包括锚杆本体、内螺旋管件和包括第一活动杆件、第二活动杆件以及第三活动杆件在内的三根活动杆件,锚杆本体插装在内螺旋管件的内部且两者之间构成螺纹配合使锚杆本体可在内螺旋管件内部旋进或旋出,活动杆件设置在锚杆本体的外围,其中第一活动杆件的一端与内螺旋管件铰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活动杆件的一端铰接,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第三活动杆件铰接,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锚杆本体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利用简单的螺纹逐渐增加压,使锚杆嵌入土体,形成锚固,产生抗拉拔力,减少施工流程及砂浆凝固时间,缩短施工工期,并可在使用完成后利用反向转动回收锚杆,减少材料的浪费。减少材料的浪费。减少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


[0001]本技术涉及锚杆
,尤其是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

技术介绍

[0002]在锚固力不足的地段,例如砂石土、块石土或砂层地段,采用常规的锚杆进行加固时,容易导致钻孔塌孔或需要对锚杆本身的结构进行设计,例如锚杆的锚固段加长设计,造成施工成本的提高。基于此,目前针对此类地段常采用注浆锚杆固或具有张开式锚爪的锚杆来进行施工。
[0003]注浆锚杆指的是,锚杆在锚入后对锚杆的锚固段进行注浆加固,从而提高其锚固力。但是这样一来,注浆锚固的施工流程复杂,因在锚固后需要进行注浆作业,不得不需要在施工场地内布置配套的注浆设备,与此同时在施工中还需要等待砂浆的凝固时间,施工工期较长,而且此类锚杆不便回收,造成成本浪费。
[0004]具有张开式锚爪的锚杆则是在锚入后通过驱动其外部锚爪向外张开以抓牢土体的方式提高锚杆的锚固力。但目前,常见的锚爪一般均采用爪状结构,在伸出之后,其爪状结构与锚杆本体之间的连接较为薄弱,当锚固力变化时,薄弱连接处易发生断裂,导致锚爪与锚杆相分离,失去其作用,进而导致锚杆本身的锚固作用并未得到提高。此外,此类的锚杆也不易回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通过螺纹逐渐增压的方式,在锚杆嵌入土体时张开活动杆件形成锁定,实现锚固作用,而在施工完成后可全回收锚杆,减少材料的浪费。
[0006]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本体、内螺旋管件和包括第一活动杆件、第二活动杆件以及第三活动杆件在内的三根活动杆件,所述锚杆本体插装在所述内螺旋管件的内部且两者之间构成螺纹配合使所述锚杆本体可在所述内螺旋管件内部旋进或旋出,所述活动杆件设置在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内螺旋管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杆件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锚杆本体铰接。
[0008]所述锚杆本体距顶部锚固长度一定距离安装有活动轴承,所述锚杆本体与所述活动轴承的轴圈固定。
[0009]所述锚杆的外围四周对称间隔布置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所述活动杆件,每组所述活动杆件均分别包括所述第一活动杆件、所述第二活动杆件和所述第三活动杆件。
[0010]所述内螺旋管件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锚杆本体的一端杆体外围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0011]所述第一活动杆件、第二活动杆件和所述第三活动杆件的长度不一,满足于在所
述锚杆本体的驱动下可向外呈开口状张开的要求。
[0012]本技术的优点是:利用简单的螺纹逐渐增加压,使锚杆嵌入土体,形成锚固,产生抗拉拔力,代替现有的注浆锚固方式,减少施工流程及砂浆凝固时间,缩短施工工期,并可在使用完成后利用反向转动回收锚杆,减少材料的浪费,可应用于浅层土质地层的超前支护。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8]如图1

4所示,图中标记1

6及A

D分别表示为:第一活动杆件1、第二活动杆件2、第三活动杆件3、内螺旋管件4、锚杆本体5、固定轴6、固定轴A、固定轴B、固定轴C、固定轴D。
[0019]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自锁式螺旋锚杆包括内螺旋管件4、锚杆本体5和活动杆件这三个组成部分。
[0020]其中,内螺旋管件4的管孔直径与锚杆本体5的杆径相匹配,使锚杆本体5可插装在内螺旋管件4的内部。在内螺旋管件4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在锚杆本体5的杆体一端外围局部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使锚杆本体5与内螺旋管件4之间构成螺纹配合连接,进而使锚杆本体5可在内螺旋管件4的内部旋进或旋出。在本实施例中,在锚杆本体5距顶部锚固长度一定长度的位置处安装有活动轴承,杆件与活动轴承的轴圈固定,从而保证锚杆本体5在旋转时的限位并且进一步实现其与活动杆件之间的连接。
[0021]在内螺旋管件4和锚杆本体5之间设置有活动杆件,该活动杆件作为锚杆本体5的加强件,其可在锚杆钻入土体后张开从而形成锁定。具体而言,活动杆件由第一活动杆件1、第二活动杆件2和第三活动杆件3组合构成,其中第一活动杆件1的一端通过固定轴A与内螺旋管件4构成铰接,另一端通过固定轴C与第二活动杆件2构成铰接,第二活动杆件2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D与第三活动杆件3构成铰接,第三活动杆件3的另一端通过固定轴B与锚杆本体5构成铰接。
[0022]对比图1和图2所示,在使用时,锚杆本体5通过螺纹逐步旋入内螺旋管件4的同时,固定轴A和固定轴B之间的距离也在逐步减少,而由于活动杆件的总长度不变,因此活动杆件会受到两端的加压,从而变得弯曲。然后,固定轴D的位置由于靠近活动杆件的中心距离较近,因此会先发生变形,从而向锚杆本体5的外侧方向凸起,随着固定轴A和固定轴B的距离逐渐缩短,固定轴C位置处也发生变形,最后形成靠近固定轴B点凸起较大,靠近固定轴A点凸起较小的开口状张开。第一活动杆件1、第二活动杆件2和第三活动杆件3所构成的活动杆件在开口状张开后,可牢牢嵌入土体形成锁定,使锚杆本体5实现锚固作用。
[0023]在此之中,由于活动杆件的两端分别与内螺旋管件4和锚杆本体5牢固连接,因此
其在使用过程中均可保证锚固力。与此同时,当锚杆本体5通过螺纹反向旋出内螺旋管件4时,各活动杆件以张开相反的方向逐步回缩,实现锚杆的全回收。
[002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锚杆的锚固作用并平衡锚固力,在锚杆本体5的外围对称间隔布置有三组活动杆件,每组活动杆件夹角120
°
,每组活动杆件均包括第一活动杆件1、第二活动杆件2和第三活动杆件3。
[0025]本实施例在施工时,包括如下步骤:
[0026]施工前组装锚杆,先用钻机钻出孔洞,将杆件整体插入触底,顶住杆件,按螺纹方向旋转锚杆本体5,使锚杆本体5顶入内螺旋管件4,活动杆件先是低部张开,然后顶部也逐渐张开呈开口状,最后杆件嵌入锚固成土体内形成锁定,形成锚固作用。
[0027]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锚杆本体5由直径不小于32mm的钢筋制成,其一端头部50cm设置成外螺纹,锚杆本体5距顶部锚固长度位置200cm处安装活动轴承。内螺旋管件4的长度为51cm,螺旋段为50cm,顶部封口。
[0028]第一活动杆件1的长度为20cm,第二活动杆件2的长度为200cm,第三活动杆件的长度为30cm。
[0029]虽然以上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锚杆本体、内螺旋管件和包括第一活动杆件、第二活动杆件以及第三活动杆件在内的三根活动杆件,所述锚杆本体插装在所述内螺旋管件的内部且两者之间构成螺纹配合使所述锚杆本体可在所述内螺旋管件内部旋进或旋出,所述活动杆件设置在所述锚杆本体的外围,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杆件的一端与所述内螺旋管件铰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活动杆件铰接,所述第二活动杆件的另一端与所述锚杆本体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锁式螺旋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本体距顶部锚固长度一定距离安装有活动轴承,所述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凯杨洁高斌峰柴俊虎张新蕊左骁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岩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