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以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40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6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以及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沿着光线传播方向依次设置的发光板、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和均光膜片。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包括片层区和多个全反射透镜单体;片层区的出光面为平面;多个全反射透镜单体设于片层区的相对出光面的侧面上,全反射透镜单体的端部中间处形成有凹槽,凹槽具有开口及面对开口的槽底曲面,全反射透镜单体具有周围曲面,周围曲面连接端部的端面及片层区的侧面。本申请中,只需使用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和均光膜片两个光学元件,能减少背光模组整体的体积和重量,同时也提高背光模组组装的便利性;全反射透镜组膜片搭配具有长条形结构的均光膜片使用,能达到所需视角的亮度与9点均匀度80%以上的需求。度80%以上的需求。度80%以上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以及背光模组


[0001]本申请属于抬头显示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以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0002]抬头显示器(Head

Up Display,HUD)于高亮度的环境使用时,特别是在阳光直射的时候,为了保证HUD的抬头显示效果,就必须确保设备本身的亮度,目前业界要求HUD最大亮度需在12000cd/m2以上。
[0003]薄膜电晶体(Thin

Film Transistor,TFT)的穿透率约5%且成像系统的光学件与挡风玻璃的反射率都并非100%,故会对光的传递产生能量损耗,所以图像生成显示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PGU)的背光模组会建议视角内的亮度需达到800000nits以上,且9点均匀度80%以上,但为达到此规格,通常需搭配至少3种以上光学件,所以会增加系统的体积与背光组装的困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以及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片层区,所述片层区具有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为平面;以及多个全反射透镜单体,设于所述片层区的相对所述出光面的侧面上,所述全反射透镜单体的端部中间处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以容纳发光元件,所述凹槽具有开口及面对所述开口的槽底曲面,所述槽底曲面朝向所述开口凸起且相对所述出光面,所述全反射透镜单体具有周围曲面,所述周围曲面朝向所述全反射透镜单体的外侧凸起且环绕所述端部,所述周围曲面连接所述端部的端面及所述片层区的所述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曲面与所述侧面的连接处构成六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围曲面用以全反射来自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一部分光线并使被反射的所述第一部分光线朝向所述出光面射出,所述槽底曲面用以收聚来自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第二部分光线并使被收聚的所述第二部分光线朝向所述出光面射出,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光线及所述第二部分光线于所述出光面部分相交。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其特征在于,来自于所述发光元件发出的至少35%的光线从所述出光面射出的角度在
±6°
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反射透镜组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全反射透镜单体的光束角度设计为8
°
至12
°
。6.一种背光模组,应用于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庆良高志强蔡馥宇陈俊翰
申请(专利权)人:弘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