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2006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31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技术领域。该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空穴阻挡能力、合适的HOMO能级、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热稳定性等优点,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发光材料,用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区域、发光层和光取出层时,器件的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和使用寿命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电压和使用寿命均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及其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显示器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类与机器的互动过程中,显示器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随着新的显示技术的涌现,显示器市场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发展。在新崛起的平板显示技术中,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是最具市场前景的新技术。OLED被普遍的称为有机电致发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简称OEL)。利用此元件与技术不仅可制成具有轻薄、易扭曲、低功耗等优点的显示器,而且与传统显示器相比较而言,这种显示器的可视角度宽、响应时间短,也克服了传统显示器有影像残影的缺点,是平面显示器未来发展的趋势。
[0003]OLED的基本结构组成:即在阴阳两个电极之间分别装置有电子传输层(ETL)、发光层(EML)、空穴传输层(HTL)和空穴注入层(HIL)等。OLED的发光原理与LED的发光原理是非常类似的,这两种元件首先将电子和空穴分别注入到两个电极中,然后再经过载流子传输层,在发光区域通过载流子的复合而发光,不同的是,OLED中载流子是在发光层进行复合的,而LED却是在p

n结处。
[0004]想要得到出色的OLED器件,除了合理的器件结构﹑严格的实验条件外,性能良好的OLED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根据作用的不同一般分为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和有机电致发光辅助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包括电极材料和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又分为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有机电致发光辅助材料包括载流子注入、传输材料和光取出材料,具体的可包括电子注入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电子传输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空穴阻挡材料、电子阻挡材料、光取出材料等。
[0005]随着对OLED器件研究的不断深入,OLED材料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目前大多OLED材料的性能较差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不能满足产业要求,其中电子传输材料也存在着性能较差的问题,因此,研究开发出新的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类新型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可有效提升电子迁移率,提高发光效率从而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性能,该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由下述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
[0007][0008]在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
[0009]所述环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N杂苯环,所述N原子的个数为1、2或3;
[0010]所述X选自N或CR1;
[0011]所述Y选自O、S、CR2R3或NR4;
[0012]所述Z选自CR5;
[0013]所述V选自N或CR6;
[0014]所述R1、R2、R3、R4、R5、R6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

C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相邻取代基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结构;
[0015]所述Ar1、Ar2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Ar1、Ar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结构;
[0016]所述L1、L2、L3独立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基板、阳极、阴极和有机物层,所述的有机物层含有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中的一种。
[0018]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和空穴阻挡能力,能够有效的传输电子,促进电子和空穴的传输平衡,能够将电子和空穴很好的限制在发光层内复合发光,使得器件的发光效率、驱动电压均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具有合适的HOMO能级,能够很好的和相邻的有机层匹配,降低能耗,可应用于发光层作为主体材料来改善器件的发光效率。
[0020]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分子的热稳定性,因此,本专利技术化合物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时,可保持材料成膜后的膜层稳定性,进而提高
器件使用寿命。
[0021]另外,将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应用于器件的光取出层时,能有效避免器件内部光的全反射现象,提高器件的光取出效率,进而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0023]在本专利技术的化合物中,未指定为特定同位素的任何原子被包括作为该原子的任何稳定同位素,并且包含处于其天然同位素丰度与非天然丰度两者的原子。
[0024]本专利技术所述卤素的包括氟、氯、溴、碘。
[0025]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取代基在环上的位置不固定时,表示其可连接于所述环的相应可选位点中的任一个。
[0026]例如,可表示可表示可表示可表示以此类推。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是指

Si(R)3基团,其中每个R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如下所述基团:氢、氘、氚、氰基、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6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6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脂环与C6~C6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脂环与C2~C6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优选的,每个R相同或不同的选自如下所述基团:氢、氘、氚、氰基、卤素、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所述烷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由如下化学式(1)或化学式(2)表示:在化学式(1)和化学式(2)中,所述环A为取代或未取代的N杂苯环,所述N原子的个数为1、2或3;所述X选自N或CR1;所述Y选自O、S、CR2R3或NR4;所述Z选自CR5;所述V选自N或CR6;所述R1、R2、R3、R4、R5、R6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相邻取代基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结构;所述Ar1、Ar2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或者Ar1、Ar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状结构;所述L1、L2、L3独立的选自单键、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亚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亚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二价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环A选自如下所示基团中的一种,所述R7独立的选自氢、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甲硅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硫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5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
的脂环与C6~C30的芳环的稠合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2~C3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15的脂环与C2~C30的杂芳环的稠合环基中的一种;所述a1选自0、1或2;所述a2选自0或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r1、Ar2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所示环状结构中的一种,所述取代基独立的选自氘、卤素、氰基、硝基、取代或未取代的如下所示基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金刚烷基、降冰片烷基、苯基、联苯基、萘基、吡啶基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华苗玉鹤刘小婷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海谱润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