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用树脂膜以及使用了该端子用树脂膜的蓄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825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5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端子用树脂膜具备7层以上的层,至少7层对应于选自由下述A层、B层、C层以及D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具有以A层/B层/A层/C层或D层/A层/B层/A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A层:使用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MFR为2.0~50g/10分钟的层。B层:使用含有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MFR为0.05g/10分钟以上且小于2.0g/10分钟的层。C层:使用含有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MFR为0.05~50g/10分钟的层。D层: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剂层。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剂层。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端子用树脂膜以及使用了该端子用树脂膜的蓄电装置


[0001]本公开涉及端子用树脂膜以及使用了该端子用树脂膜的蓄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便携设备的小型化和有效利用自然发电能量的要求增加,能够得到更高电压且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蓄电装置的一种)的研究开发正在进行。
[0003]作为上述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使用的包装材料,以往多使用金属制的罐体,但是针对适用产品的薄型化和多样化等要求,从制造成本低的理由考虑,多使用将金属层(例如铝箔)和树脂膜层叠而成的层叠体做成袋状的包装材料。
[0004]在上述包装材料的内部容纳密封有电池主体的层压型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被称为极耳的电流输出端子。极耳与电池主体的负极或正极连接、并且具有在包装材料(封装材料)的外侧延伸的金属端子(有时也称为“极耳引线”)和分别覆盖金属端子的一部分外周面的端子用树脂膜(有时也称为“极耳密封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5]3)。通常,端子用树脂膜熔接在金属端子上。
[0006]现有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4316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218766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

2597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12]但是,近年来随着电池的大容量化,金属端子逐渐厚膜化,因此端子用树脂膜也倾向于要求厚膜化。然而,在将现有的薄膜的端子用树脂膜直接厚膜化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对于高温条件下的封装材料的密合性的降低,从而容易导致剥离。另外,在想要维持密合性的情况下,存在端子用树脂膜的强度容易降低的问题。
[0013]本公开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厚膜化的情况下,与将现有的端子用树脂膜直接厚膜化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高温条件下对封装材料的密合性、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端子用树脂膜、以及使用了该端子用树脂膜的蓄电装置。
[0014]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端子用树脂膜,其以覆盖与构成蓄电装置的蓄电装置主体电连接的金属端子的一部分外周面的方式配置,上述端子用树脂膜具备7层以上的层,构成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层当中的至少7层对应于选自由下述A层、B层、C层以及D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以A层/B层/A层/C层或D层/A层/B层/A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
[0016]A层:使用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50g/10分钟的层。
[0017]B层:使用含有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g/10分钟以上且小于2.0g/10分钟的层。
[0018]C层:使用含有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50g/10分钟的层。
[0019]D层: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剂层。
[0020]根据上述端子用树脂膜,通过满足上述层构成、熔体流动速率(MFR)、酸改性的有无、以及粘接剂层的结构的条件,即使在厚膜化的情况下,与将以往的端子用树脂膜直接厚膜化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高温条件下对封装材料的密合性、断裂强度以及断裂伸长率。根据上述端子用树脂膜,通过形成包含上述特定的7层的多层结构,即使厚膜化也能够适度地分散应力,从而能够在维持密合性的同时提高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0021]在上述端子用树脂膜中,上述A层中使用的上述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可以为100℃以上且小于160℃,上述B层中使用的上述聚烯烃树脂的熔点可以为130~175℃,上述C层中使用的上述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可以为160~175℃。
[0022]在上述端子用树脂膜中,上述C层中使用的上述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可以为上述B层中使用的上述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以上。
[0023]构成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所有层可以对应于选自由上述A层、上述B层以及上述C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
[0024]构成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所有层可以对应于选自由上述A层、上述B层以及上述D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
[0025]在上述端子用树脂膜中,上述D层可以为使用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和选自由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缩水甘油基化合物、具有羧基的化合物及具有噁唑啉基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固化剂的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层。
[0026]在构成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层当中,对应于上述A层的层的合计厚度可以为对应于上述B层的层的合计厚度以上。
[0027]上述端子用树脂膜的总厚度可以为160μm以上。
[0028]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具备:蓄电装置主体;与上述蓄电装置主体电连接的金属端子;夹持上述金属端子且容纳上述蓄电装置主体的封装材料;以及覆盖上述金属端子的一部分的外周面、且配置在上述金属端子与上述封装材料之间的上述本公开的端子用树脂膜。
[0029]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0]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即使在厚膜化的情况下,与将现有的端子用树脂膜直接厚膜化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高温条件下对封装材料的密合性、断裂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端子用树脂膜、以及使用了该端子用树脂膜的蓄电装置。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透视图。
[0032][图2]为示出图1所示的封装材料的切断面的一个例子的剖面图。
[0033][图3]为图1所示的端子用树脂膜和金属端子的A

A线方向的剖面图。
[0034][图4]为示出端子用树脂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剖面图。
[0035][图5]为说明实施例中的对于封装材料的耐热热封强度测定用样品的制作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的尺寸比例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0037][蓄电装置][0038]图1为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蓄电装置的示意性构成的透视图。在图1中,列举并图示了锂离子二次电池作为蓄电装置10的一个例子,并进行以下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图1所示的构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时被称为电池组或电池单元等。
[0039]图1所示的蓄电装置10为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蓄电装置主体11、封装材料13、一对金属端子14(极耳引线)、以及端子用树脂膜16(极耳密封体)。
[0040]蓄电装置主体11是进行充放电的电池主体。封装材料13以覆盖蓄电装置主体11的表面并且与端子用树脂膜16的一部分接触的方式配置。
[0041]图2为示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端子用树脂膜,其以覆盖与构成蓄电装置的蓄电装置主体电连接的金属端子的一部分外周面的方式配置,所述端子用树脂膜具备7层以上的层,构成所述端子用树脂膜的层当中的至少7层对应于选自由下述A层、B层、C层以及D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层,所述端子用树脂膜的至少一部分具有以A层/B层/A层/C层或D层/A层/B层/A层的顺序层叠而成的结构,A层:使用含有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50g/10分钟的层,B层:使用含有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g/10分钟以上且小于2.0g/10分钟的层,C层:使用含有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230℃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50g/10分钟的层,D层:含有具有交联结构的树脂的粘接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用树脂膜,其中,所述A层中使用的所述酸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为100℃以上且小于160℃,所述B层中使用的所述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为130~175℃,所述C层中使用的所述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为160~175℃。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用树脂膜,其中,所述C层中使用的所述未改性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为所述B层中使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元惇哉
申请(专利权)人: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