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157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3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动汽车安全充电领域,其中方法包括:在电动汽车充电开始阶段通过在充电连接组件加载一个由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规定的某个电流值;在指定时间段内采集充电连接组件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数据,基于温度数据及时间来计算充电连接组件的温升速率;将所测得的温升速率值与连接器厂家提供的基于相同电流、时间所测得的温升速率干预值进行比较,若充电过程中测得的温升斜率值大于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温升速率干预值时,充电桩及汽车则根据温升速率超标程度进行适当的减小充电电流或停止充电,反之所测得的温升速率在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相应的干预值范围内,则可按额定电流范围内的任意电流值进行充电。的任意电流值进行充电。的任意电流值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安全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及充电设施从技术和保有量上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并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出行和用车习惯,电动汽车因能源易获取、环保无污染、驾驶体验好等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和消费的热点。
[0003]在充电过程中,充电设施端由于为公共充电设施,使用者的不规范操作可能会导致充电插头端子表面污染,长期使用后充电插头端子、车辆插座端子的正常磨损腐蚀均会导致充电连接组件耦合后(即端子接触区)的接触阻抗变大,根据焦耳定律可得知充电时过载电流所产的热量为Q=I
²
R,因此接触阻抗的增大所产生的热量是几何式增长,端子接触区附近是整个充电连接组件温升最高的地方,也是导致行业内充电过程中出现温升过高而烧坏充电接口的事件较多的主要原因。
[0004]随着大功率充电技术的普及,电流也由现行标准的最大250A提升至600A或更高,由于大功率充电采用了液冷技术后会导致端子接触区的热量在传导至温度传感器的过程中被迅速吸收带走,导致温度传感器很难检测到充电连接组件的实际温度变化,这也提高了充电过程中温升过高热失控的风险。
[0005]行业现行的做法是在充电连接组件中的车辆插头和车辆插座中设有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来实时监测端子接触区的温度。相关法规要求端子接触区的温度上限值不能超过90℃,因为超过90℃后,充电连接组件的绝缘材料会出现软化或绝缘性能严重衰减,端子簧片也会在高温环境下产生蠕变等现象。为了保证温度传感器和端子接触区之间的电气隔离,在温度传感器外表面会设有绝缘材料用于绝缘隔离,绝缘材料的热传导系数很低,导致端子接触区的热量并不能迅速的传导至温度传感器。另外受热惯性的影响,实时采集的温度和端子接触区的实际温度存在较大偏差及反应延时现象,以至充电连接组件得不到及时的过温保护而发生充电接口烧蚀损坏,给充电过程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应对充电过程中温度上升导致的安全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组件接触异常的预判方法及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7]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选取指定时间段,施加充电电流;在所述指定时间段内获取充电连接组件的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来计算温升速率;将所述温升速率与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相对应所述充电电流的温升速率
干预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充电测得的温升速率大于所述温升速率干预值,则调整充电电流,否则通过充电额定电流内的任意电流进行充电。
[000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充电连接组件在充电过程中功率端子在过载大电流时因接触阻抗产生焦耳热而产生温升,当端子随着端子表面污染或自然磨损腐蚀导致接触阻抗增加到一定值时,所产生产热量及温度会使充电连接组件处的绝缘壳体变形或融化造成电气安全事故。因此在充电过程中开始阶段以较短时间通载电流测得的温升速率值和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温升速率干预值对比来判断充电连接组件接触阻抗是否异常,预判额定电流下功率端子的接触区温升是否会超出法规要求的90℃,从而能够提前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而现有技术中等到充电连接组件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达到法规上限90℃时才开始采取保护,而实际端子温度已超出90℃甚至绝缘壳体已开始生产变形或融化现象,因此提前预测整个充电过程中充电连接组件处温度在充电完成前是否会达到预设温度干预值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000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装置包括:温度数据采集模块,具有计时功能,用于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选取充电初期的预设时长作为指定时间段,在所述指定时间段内获取充电连接组件的温度数据;温升速率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计算充电过程温升速率;温升速率比较模块,用于将所述充电过程测得的温升速率与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温升速率干预值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充电电流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充电测得的温升速率大于所述温升速率干预值,则调整充电电流,否则通过充电额定电流内的任意电流进行充电。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充电过程中的较短时间内预测充电整体过程中曲线的上升趋势,根据该曲线的上升趋势预测出行业标准要求的90℃上限或连接器生产制商提供的温度干预值是否会出现于充电完成之前的某一时刻,从而能够及时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对曲线上升趋势的预测是通过比较温升速率与温升速率干预值,当温升速率大于温升速率干预值时就采取降流的方式进行充电,当温升速率在温升速率干预值范围内则正常充电。而现有技术中仅在温度达到温度干预值时才会采取措施,如果温度监测系统反应不灵敏或反应延时,事故就会发生。因此这样提前预测整个充电过程中温度会否超过温度干预值可以极大地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的可能性。
[0011]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12]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0013]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在较短时间内采集温度传感器的温升速率,通过比较充电过程测得的温升速率结果与充电连接组件制商提供的温升速率干预值,来判断连接组件接触是否正常及后续温升趋势是否会产生温升过高的现象,从而能够提前对充电电流进行调整。提前预判整个充电
过程中充电连接组件的接触性能及温升趋势的方法可以极大地减少充电过程中因温升过高导致的热失控、烧毁充电接口或其它的车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电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温度上升曲线及标准曲线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电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

5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0016]充电枪与车辆连接处电阻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能,且该位置包有绝缘皮,热能不易耗散,因此容易使电阻本身或绝缘皮达到自燃点,绝缘皮破损后容易引起电路短路起火等问题,且电阻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自然老化现象,导致阻抗增大,使得温度上升更加快速。现有技术的处理方法是,车辆和充电桩对充电连接组件阻抗进行实时温度检测,且连接组件处设有冷却系统,充电过程中冷却系统持续工作。当检测到充电连接组件处温度达到行业标准要求的90℃上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选取指定时间段,施加充电电流;在所述指定时间段内获取充电连接组件的温度数据,基于所述温度数据及时间来计算温升速率;将所述温升速率与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相对应所述充电电流的温升速率干预值进行比较;若所述充电测得的温升速率大于所述温升速率干预值,则调整充电电流,否则通过充电额定电流内的任意电流进行充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时间段包括充电初期的预设时长;所述温升速率干预值为充电连接组件出厂前在所述指定时间段内不同电流下测得的一系列温升速率干预值。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指定时间段开始时刻起,关闭冷却系统;在所述指定时间段结束后的充电过程中启动冷却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充电电流包括:根据充电连接组件制造商提供的温升速率的取值区间和最大充电电流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充电过程测得的温升速率对应的最大充电电流,其中,所述对应关系中充电过程测得的温升速率越大,对应的最大充电电流越小。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志平王俊倪峰朱小强张萱王建东吴丹雷珽俞倩雯时珊珊张开宇丁家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