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阀单元、车辆热管理系统以及用于操作阀单元的方法
[0001]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阀单元。该阀单元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和壳体结构。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布置在壳体结构内,并且相对于壳体结构能够转动地布置在围绕公共旋转轴线的不同阀位置之间。本公开内容还涉及一种包括阀单元的车辆热管理系统、一种包括热管理系统的车辆以及一种用于操作阀单元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车辆热管理系统通常用在如今的车辆中,以用于控制不同车辆单元(诸如例如电池单元、功率电子单元、加热、通风和空调(HVAC)系统以及作为车辆构造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车辆单元或构件)的温度范围。在例如新能源车辆中,诸如例如混合动力或电动车辆(包括电池电动车辆、燃料电池电动车辆和插电式混合电动车辆),需要对用于向电机提供能量的高压电池构件和功率电子构件进行温度控制。温度控制可能取决于例如如下因素,即,车辆的行驶条件、环境温度、以及在车辆系统中使用的构件的类型。车辆的热管理被构造成用于冷却或加热相应的车辆系统。
[0003]对于新能源汽车,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S)的阀单元(1),其中,所述阀单元(1)包括第一阀体(2a)、第二阀体(2b)和壳体结构(3),其中,所述第一阀体(2a)和所述第二阀体(2b)布置在所述壳体结构(3)内,并且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3)能够转动地布置在围绕公共旋转轴线(A)的不同阀位置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阀体(2a)连接至致动器(4),所述致动器(4)用于使所述第一阀体(2a)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转动地移位;其中,所述第二阀体(2b)经由弹簧(5)连接至所述第一阀体(2a),其中,所述第二阀体(2b)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第一阀体(2a)转动移位时通过所述弹簧(5)而能够围绕所述旋转轴线(a)转动地移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3)包括与所述第一阀体(2a)相关联地布置的第一混合室(3a)以及与所述第二阀体(2b)相关联地布置的第二混合室(3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被构造成用于在弹簧张力(T)至少等于预定弹簧张力值(T
PD
)时使所述第二阀体(2b)能够转动地移位,其中,在低于所述预定弹簧张力值(T
PD
)时,通过所述弹簧(5)防止所述第二阀体(2b)可转动地移位,其中,所述弹簧张力(T)取决于所述第一阀体(2a)相对于所述第二阀体(2b)围绕所述轴线(A)的相对角位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是扭转弹簧。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包括附接至所述第一阀体(2a)的第一端(5a)以及附接至所述第二阀体(2b)的第二端(5b)。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5)或所述第二阀体(2b)包括突出元件(6),其中,所述突出元件(6)被构造成用于与所述第二阀体(2b)一起能够转动地移位,并且被构造成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阀体(2b)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3)的转动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3)包括第一阻挡部件(7a)和第二阻挡部件(7b),其中,所述突出元件(6)被构造成用于与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相互作用;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突出元件(6)在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之间与所述第二阀体(2b)一起能够转动地移位时,允许所述第二阀体(2b)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3)移位;以及其中,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被构造成用于通过所述突出元件(6)和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之间的接合或者通过所述突出元件(6)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之间的接合,防止所述第二阀体(2b)相对于所述壳体结构(3)移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元件(6)径向地延伸到所述第二阀体(2b)之外,其中,所述突出元件(6)被构造成用于能够移动地布置在所述壳体结构(3)的槽(8)内,其中,所述槽(8)由所述第一阻挡部件(7a)和所述第二阻挡部件(7b)限定。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2a)经由驱动轴(4a)附接至所述致动器(4)。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合室(3a)布置为所述阀单元(1)中的内部容积,所述内部容积被构造成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阀体(2a)接收来自所述壳体结构(3)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流端口的热传递流体流、并且经由所述第一
阀体(2a)将热传递流体的混合流分配到所述壳体结构(3)的一个或多个输出流端口;其中,所述第二混合室(3b)布置为所述阀单元(1)中的内部容积,所述内部容积被构造成用于经由所述第二阀体(2b)接收来自所述壳体结构(3)的两个或更多个输入流端口的热传递流体流、并且经由所述第二阀体(2b)将热传递流体的混合流分配到所述壳体结构(3)的一个或多个输出流端口。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阀单元(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结构(3)包括第一输入流端口(9a)、第二输入流端口(9b)、第一输出流端口(10a)和第二输出流端口(10b),这些端口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壳体结构(3)连接至至少第一热控制环路(CL1)和第二热控制环路(CL2),并且被构造成用于与第一阀体(2a)流体连通;其中,所述壳体结构(3)包括第三输入流端口(9c)、第四输入流端口(9d)、第三输出流端口(10c)和第四输出流端口(10d),这些端口被构造成用于将所述壳体结构(3)连接至至少所述第一热控制环路(CL1)和所述第二热控制环路(CL2),并被构造成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