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036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冷却流道、散热器、第一水泵、第二冷却流道、溢水壶和第二水泵,发动机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第一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散热器设于第一冷却流道上;第一水泵设于第一冷却流道上;第二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溢水壶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室和第二容纳腔室,第一容纳腔室与第二容纳腔室连通,第一容纳腔室的一端与第二冷却流道连通,第一容纳腔室的另一端和第二容纳腔室均与进水口连通。这样,由于溢水壶内适于存储有冷却液,以让发动机在熄火状态下溢水壶能够将冷却液驱动至发动机内进行散热,以让发动机的使用可靠性得到提升。提升。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车辆内通常设有发动机散热系统以对发动机的工作进行散热,但是在发动机刚熄火时,发动机内仍会产生热量而这部分热量会积聚在发动机内,不仅会影响发动机的使用性能,而且会对发动机的后续使用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冷却系统,所述冷却系统能够在发动机熄火后对发动机进行散热。
[0004]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内如设有如上所示的冷却系统。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冷却流道、散热器、第一水泵、第二冷却流道、溢水壶和第二水泵,所述发动机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第一冷却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上;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上,且所述第一水泵设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散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冷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100),所述发动机(100)具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第一冷却流道(200),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10)和所述出水口(120)连通;散热器(300),所述散热器(300)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00)上;第一水泵(400),所述第一水泵(400)设于所述第一冷却流道(200)上,且所述第一水泵(400)设于所述进水口(110)和所述散热器(300)之间;第二冷却流道(500),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110)和所述出水口(120)连接;溢水壶(600),所述溢水壶(600)设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00)上;第二水泵(700),所述第二水泵(700)的一端与所述溢水壶(600)连接,所述第二水泵(70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水泵(400)连接,所述第二水泵(700)为电子水泵;其中,所述溢水壶(600)内设有第一容纳腔室(610)和第二容纳腔室(620),所述第一容纳腔室(610)与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20)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室(61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却流道(500)连通,所述第一容纳腔室(610)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20)均与所述进水口(1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室(610)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口(611),所述第一容纳腔室(61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口(612),所述第二容纳腔室(620)上设有第三连接口(6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昭波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