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61365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针对齿轮驱动的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真实结构而设计,结构与真实结构具有高度一致性,可模拟开式转子发动机、齿轮驱动的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等齿驱式双转子结构。该试验台对于研究发动机双转子系统自动平衡、动力学特性分析、模拟开式转子发动机常见故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所设计并搭建的试验台,可了解发动机输出端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的运动规律,完成对发动机振动信号的监测,在线抑制双转子系统不平衡振动,对于提高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模拟试验台
,尤其涉及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

技术介绍

[0002]开式转子发动机、齿轮驱动的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等大功率发动机具有低油耗、高效率的特点,但是对发动机机械结构、动力学特性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模拟发动机实际故障、优化发动机机械结构、提升零部件可靠性是上述发动机的重要研究内容。齿轮驱动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是发动机的核心部件,对转双转子结构可有效减小转子的陀螺力矩,降低机匣的负荷,减轻发动机重量,进一步提高飞机机动性。风扇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振动问题则是制约该类型发动机使用的关键问题。过大的不平衡能够对转子造成较大的应力和变形,使连接松动、轴承的负荷超过允许范围、损坏发动机。目前开式转子发动机的输出端内外双转子结构一般是通过行星差动齿轮箱进行输出。行星差动传动具有整体结构紧密、体积小,承受负荷能力大,传动比较稳定、能抵抗冲击和振动的优点。
[0003]专利CN103308313A公开了一种基础运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模型试验台,可实现航空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21)、电机轴承座(20)和减速器(4),所述电机(21)固定设置在电机轴承座(20)上;所述减速器(4)包括输入齿轮轴(3)、减速器壳体、输出外转子(7)和输出内转子(29),所述输入齿轮轴(3)通过联轴器(2)与电机(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减速器壳体包括依次连接呈圆筒状的减速器左端壳体(22)、减速器中间壳体(32)和减速器右端壳体(27),所述输入齿轮轴(3)从减速器左端壳体(22)穿入减速器壳体内且穿入部分固定设有定齿轮和太阳轮(31),所述减速器左端壳体(22)上支承设有一级定轴齿轮(23)以及通过定轴(24)与其连接的二级定轴齿轮(25),所述减速器右端壳体(27)上支承设有输出外转子(7),所述输出外转子(7)包括一体化的内环齿轮和输出外转子长轴,所述内环齿轮包括第一内环齿轮(42)和第二内环齿轮(43),所述输出外转子(7)内支承设有输出内转子(29),所述输出内转子(29)包括一体化的行星架和输出内转子长轴,所述行星架的外边缘支承设有行星齿轮(26),所述一级定轴齿轮(23)与输入齿轮轴(3)上的定齿轮啮合传动,所述二级定轴齿轮(25)与输出外转子(7)的第一内环齿轮(42)啮合传动,所述行星齿轮(26)分别与太阳轮(31)和第二内环齿轮(43)啮合传动;所述输出外转子长轴和输出内转子长轴从减速器右端壳体(27)穿出,所述输出外转子长轴的末端通过胀紧套连接有输出外转子模拟桨叶盘(17),所述输出内转子长轴的末端通过胀紧套连接有输出内转子模拟桨叶盘(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外转子(7)的内环齿轮通过二级定轴齿轮(25)和行星齿轮(26)支承;所述输出外转子长轴的支承结构包括输出外转子第一轴承(28)、输出外转子第二轴承(33)和输出外转子轴承座(34),所述输出外转子长轴的左端通过输出外转子第一轴承(28)与减速器右端壳体(27)的中心孔支承连接,所述输出外转子长轴的右端通过输出外转子第二轴承(33)与输出外转子轴承座(34)支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齿轮式同轴对转双转子系统模拟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内转子(29)的行星架通过行星齿轮(26)支承;所述输出内转子长轴的支承结构包括第一中介轴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鑫卢加乔高金吉江志农张梦张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