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可更换桥-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352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可更换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结构建筑
,涉及一种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线路工程修建于山区之中,山区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往往较为复杂,特别是在隧道洞口附近地形险峻、峡谷深切地段,线路工程常以桥隧相连的方式通过。危岩落石作为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之一,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颇为严重的损失。桥隧相连地段地形地质条件良好时常采用传统被动防护网、明洞、棚洞等防护措施来保护线路,传统被动防护网稳定性较差。
[0003]为此,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洞口防落石矩形防护结构[授权公告号为CN214464202U],包括矩形防护主体结构、缓冲层、连接纵梁和基础桩;其中矩形防护主体结构包括垂直段和水平段;垂直段一端与水平段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纵梁固定在基础桩的上部;缓冲层水平铺满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该结构需在线路两边设置较多独立基础,对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段,难以实施,不利于河道行洪,且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大,造价高。
[0004]又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铁路桥墩加上承式拱防落石结构[申请公布号为CN108716192A],于铁路梁下方的桥墩顶部两侧加宽部分的上方纵向设置上承式拱结构,上承式拱结构包括两侧纵向的弧形拱肋,拱肋上方设置有竖撑,竖撑上部与水平的纵梁固结,通过水平横向的横撑将上部的水平纵梁连接。
[0005]上述结构由于采用弧形拱肋,不仅施工复杂,施工周期长,而且弧形拱肋会对桥墩产生水平推力,对桥墩不利。现有防护结构为整体结构,不方便检修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方便检修的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包括若干设于桥梁一侧的第一支撑柱、若干设于桥梁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柱、设于若干第一支撑柱上的第一纵梁以及设于若干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上设有由若干独立单元拼接而成的防护层,若干所述独立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防护层上设有缓冲层。
[0009]防护层采用若干位于同一平面内的独立单元拼接而成,当其中一块独立单元损坏时,可单独对该块独立单元进行更换。
[0010]在上述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中,所述独立单元为一端搭在第一纵梁上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另一端搭在第二纵梁上。
[0011]若干横梁沿桥梁的长度方向无缝拼接,当其中一个横梁损坏时,可将损坏的横梁取出后更换新的横梁。
[0012]在上述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中,所述横梁呈T型。即横梁由横板和立板构成,立板的上端与横板的下侧中部连为一体,立板的下端贴靠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横板的侧边和与之相邻的横板的侧边相贴靠。将横梁设置呈T型,减轻了横梁的整体重量,有利于运输及对横梁的更换。
[0013]在上述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中,所述缓冲层为覆土层。在防护层上覆土后形成缓冲层,并在缓冲层上植草,对落石起缓冲作用,起到防落石效果。
[0014]在上述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中,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固连在桥梁的桥墩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下端也固连在桥墩上。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桥墩合修,增加了整体刚度,增强了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0015]在上述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中,所述第一纵梁与第二纵梁之间设有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一端与第一纵梁固连,连接梁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梁固连。通过连接梁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连接梁一般位于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之间。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具有以下优点:采用T型横梁的防护方案,构件小,方便预制和吊装施工,施工周期短,后期也便于快速对损坏的横梁进行更换,减小了对铁路运营的影响;结构设计合理,仅产生竖向载荷,充分发挥桥墩混凝土材料的抗压能力,通过防护结构压重对桥梁本身稳定性起加强作用,等同条件下桥墩尺寸更小,更经济;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桥墩合修,结构刚度大,抗击能力大,保证山区高速铁路行车安全和桥下行洪安全;在防护层上覆土植草以形成缓冲层,不仅对落石的缓冲效果好,而且与山区景色相互呼应,实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横梁的端面示意图。
[0019]图中,1、桥梁;2、第一支撑柱;3、第一纵梁;4、横梁;41、横板;42、立板;5、桥墩;6、连接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1]如图1所示的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用于防止落石掉落到桥梁1上,在桥梁1的下方设置沿桥梁1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桥墩5,桥梁1架设在桥墩5上。本桥梁1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包括若干设于桥梁1一侧的第一支撑柱2、若干设于桥梁1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柱、设于若干第一支撑柱2上的第一纵梁3以及设于若干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纵梁,若干第一支撑柱2与桥墩5一一对应设置,第一支撑柱2的下端均固连在与之对应的桥墩5上,若干第二支撑柱也与桥墩5一一对应设置,第二支撑柱的下端均固连在与之对应的桥墩5上。
[0022]即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支撑柱2、第二支撑柱和桥墩5合修的方式,增加了整体刚度,增强了结构的抗冲击能力。
[0023]第一纵梁3与第二纵梁相互平行,在第一纵梁3与第二纵梁之间设有连接梁6,且连
接梁6位于第一支撑柱2与第二支撑柱之间,连接梁6的一端与第一纵梁3固连,连接梁6的另一端与第二纵梁固连,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0024]在第一纵梁3与第二纵梁上设有由若干独立单元拼接而成的防护层,若干独立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内,可单独对该块独立单元进行更换。在防护层上设有缓冲层。本实施例中,在防护层上覆土植草后形成缓冲层,对落石起缓冲作用,起到防落石效果。
[0025]本实施例中,独立单元为一端搭在第一纵梁3上的横梁4,横梁4的另一端搭在第二纵梁上。若干横梁4沿桥梁1的长度方向无缝拼接,当其中一个横梁4损坏时,可将损坏的横梁4取出后更换新的横梁4。
[0026]如图2所示,横梁4呈T型,即横梁4由横板41和立板42构成,立板42的上端与横板41的下侧中部连为一体,立板42的下端贴靠在第一纵梁3和第二纵梁上,横板41的侧边和与之相邻的横板4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包括若干设于桥梁(1)一侧的第一支撑柱(2)、若干设于桥梁(1)另一侧的第二支撑柱、设于若干第一支撑柱(2)上的第一纵梁(3)以及设于若干第二支撑柱上的第二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3)与第二纵梁上设有由若干独立单元拼接而成的防护层,若干所述独立单元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防护层上设有缓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可更换桥

棚合建危岩落石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单元为一端搭在第一纵梁(3)上的横梁(4),所述横梁(4)的另一端搭在第二纵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可更换桥

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俭飞雷敏陈阳阳秦光祥肖强赵品毅涂文才秦煜杨益态吕祥明曾忠苟彬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重庆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