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341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19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施工建设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桩、拦石板、折型挡板、转轴;所述锚固桩底端埋设在山坡地基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之间设有一块所述拦石板,所述拦石板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锚固桩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固定架设在所述拦石板上方;所述折型挡板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套筒、第二挡板,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外侧,所述第二挡板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挡板用于挡住滚石,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该拦石墙在使用时,当墙体内的滚石累积较多时,上层的滚石会压住第二挡板,并使得第一挡板翘起,这样墙体外侧的人员即可快速判断拦石墙内的滚石数量是否累计过多。计过多。计过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


[0001]本技术属于施工建设
,具体涉及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

技术介绍

[0002]山区特别是高陡山区的山体岩石在风吹、日晒、降雨、地震等影响下发生破碎、松动和滑落,极易对其下的铁路、公路、建筑物等造成危害,影响铁路、公路、建筑物等的正常运营和使用。因此,需要建设拦石墙对受滚石影响的铁路、公路、建筑物等进行工程防护。
[0003]当拦石墙内拦截的滚石较多时,后续滚石可能沿着前面的滚石跳出拦石墙,但是拦石墙通常为混凝土墙体,人们无法观察到墙体内的滚石情况,无法及时判断墙体内的滚石是否已经累积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可以通过观察第一挡板是否翘起,来快速判断拦石墙内的滚石数量是否累计过多。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桩、拦石板、折型挡板、转轴;
[0006]所述锚固桩底端埋设在山坡地基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之间设有一块所述拦石板,所述拦石板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锚固桩固定连接;
[0007]所述转轴固定架设在所述拦石板上方;
[0008]所述折型挡板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套筒、第二挡板,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转轴外侧,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拦石板上方,所述第一挡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30
°
,所述第二挡板位于所述拦石板与山坡之间,所述第二挡板斜向下设置。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锚固桩为竖直设置。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拦石板朝向山坡一侧设有缓冲层。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缓冲层为干砌片石缓冲层。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拦石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拦石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表面涂覆有警示漆。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130

140
°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二挡板之间的夹角为135
°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转轴为水平设置。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转轴沿所述拦石板长度方向布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当拦石墙内的滚石累积较多时,上层的滚石会压住第二挡板,由于转轴的作用,使得第一挡板翘起,这样外侧的人员即可快速判断拦石墙内的滚石数量是否累计过多。同时第一挡板翘起后可以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临时
加高拦石墙的高度,提升拦石墙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的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的折型挡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5]1、锚固桩;2、拦石板;3、折型挡板;4、转轴;5、弹簧;301、第一挡板;302、套筒;303、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
[0027]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该类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0028]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如图1

4所示,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桩1、拦石板2、折型挡板3、转轴4;
[0029]所述锚固桩1底端埋设在山坡地基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1之间设有一块所述拦石板2,所述拦石板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锚固桩1固定连接;
[0030]所述转轴4固定架设在所述拦石板2上方;
[0031]所述折型挡板3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301、套筒302、第二挡板303,所述套筒302套设在所述转轴4外侧,所述第一挡板301位于所述拦石板2上方,所述第一挡板30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30
°
,所述第二挡板303位于所述拦石板2与山坡之间,所述第二挡板303斜向下设置。
[0032]本实施例中,当有滚石滚落下来时,可以堆积到所述拦石板2内侧。当滚石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底部的滚石可以当垫层,使得后来的滚石可以直接滚出所述拦石板2,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及时处理所述拦石板2内侧的滚石,但是所述拦石板2通常为混凝土等结构,使得外侧人员无法及时观察到所述拦石板2内侧的情况,从而无法快速判断所述拦石板2内侧的滚石数量是否已经累积过多。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30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30
°
,所述第二挡板303斜向下设置。当滚石累积到一定数量时,后来的滚石可以将所述第二挡板303向下压,如图4所示,使得所述第二挡板303顺时针摆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挡板301外端翘起。所述第一挡板301翘起后,可以起到警示的作用,位于所述拦石板2外侧的人员可以快速及时注意到该情况,并做出反应。同时,所述第一挡板301翘起后,还可以起到临时加高拦石墙的作用,提升拦石墙的安全性。
[0033]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01表面可以涂覆有警示漆。例如涂覆上“小心滚石”等字样,当所述拦石板2内的滚石累积较多时,使得所述第一挡板301翘起,外侧的人员便可以立刻
知晓该情况,有效起到警示作用。同时,防护人员也可以及时知晓该情况,并迅速对滚石进行处理。
[0034]本实施例中,所述锚固桩1可以为竖直设置。所述拦石板2可以为竖直设置。竖直设置结构稳定,拦截效果好。
[0035]所述拦石板2朝向山坡一侧可以设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可以为干砌片石缓冲层。当滚石撞击到所述拦石板2上时,所述缓冲层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所述拦石板2因滚石的冲击力导致破损等情况。
[0036]由于滚石滚动时具有一定的弹力,可能有部分滚石在下落时弹起与所述第二挡板303碰撞,导致所述第二挡板303摆动,使得所述第一挡板301提前翘起,而且所述第一挡板301可能无法自动恢复至原来位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挡板303与所述拦石板2之间设有弹簧5,所述弹簧5一端与所述拦石板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挡板303固定连接。
[0037]通过所述弹簧5的设置,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锚固桩(1)、拦石板(2)、折型挡板(3)、转轴(4);所述锚固桩(1)底端埋设在山坡地基中,每相邻两个所述锚固桩(1)之间设有一块所述拦石板(2),所述拦石板(2)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锚固桩(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4)固定架设在所述拦石板(2)上方;所述折型挡板(3)包括从左至右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挡板(301)、套筒(302)、第二挡板(303),所述套筒(302)套设在所述转轴(4)外侧,所述第一挡板(301)位于所述拦石板(2)上方,所述第一挡板(30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0

30
°
,所述第二挡板(303)位于所述拦石板(2)与山坡之间,所述第二挡板(303)斜向下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桩(1)为竖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预警的拦石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拦石板(2)朝向山坡一侧设有缓冲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预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池刘佳丽徐海艳柏隽尧田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