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12477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池控制管理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包括外壳体、水泵、底座、制冷箱、保温箱和安装架,底座设置在安装架内,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外壳体,外壳体上方设置有制冷箱和保温箱,制冷箱和保温箱与水泵连通;电源由两个相同的安装有电池的电池箱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控温管理,使低温时的电池能够快速升温到合适的工作温度,减轻电池的损耗,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能够在电池温度较高时为电池降温,同时还能收集电池产生的热量,为电池下次启动进行预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电池只能降温却不能对其预热的问题。中对于电池只能降温却不能对其预热的问题。中对于电池只能降温却不能对其预热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控制管理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源的控制往往仅限于降温,却忽略汽车启动时电池需要预热,预热能够提升电池的使用寿命,反之则会减少其使用寿命;此外现有技术中不能在对电池降温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预防电池因短路可能导致的起火;由于电源一般由多个电池组成,其中一个电池燃烧很容易波及到其它电池,不仅会导致电源的进一步损坏,还会导致汽车直接在行驶过程中抛锚,从而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000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了现有技术缺点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包括外壳体、水泵、底座、制冷箱、保温箱和安装架,所述底座设置在安装架内,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方设置有制冷箱和保温箱,所述制冷箱和保温箱与水泵连通;所述电源由两个相同的电池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滑动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外围滑动设置有多个控温管,所述控温管之间通过连通管固定连接且连通,最下方所述控温管通过排水管与水泵连通,最上方所述控温管与入水管连通,入水管与保温箱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在保温箱和制冷箱上的控温箱;所述入水管上端穿过开设在控温箱内上的长方形通孔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在控温箱内始终能够覆盖住控温箱上的长方形通孔;所述入水管与控温箱连通,所述控温箱靠近保温箱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所述保温箱和制冷箱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对应的第四圆孔和第一圆孔;所述保温箱和制冷箱靠近水泵的一侧也开设有与其远离水泵的一侧相同的第四圆孔和第一圆孔;所述保温箱和制冷箱靠近水泵一侧也设置有一个控温箱;靠近所述水泵一侧的第四圆孔和第一圆孔也与靠近水泵一侧的控温箱上的第二圆孔和第三圆孔对应;靠近所述水泵一侧的控温箱内的滑板与水泵固定连接,且水泵与控温箱连通;两个所述控温箱通过同步板固定连接;所述入水管外侧设置有将其包裹住的测温箱,所述测温箱内设置有受热易膨胀液体,所述测温箱与设置在其上方的伸缩管连通,所述伸缩管的伸缩端与滑动连接在测温箱内的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与控温箱通过第二连杆固定连接。
[0006]使用时:初始位置,首先两电池相接触,测温箱内的第二圆孔与保温箱内的第四圆孔连通,第三圆孔与制冷箱内的第一圆孔错开,即不连通,由于两控温箱的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一致,所以靠近水泵一侧的控温箱与靠近水泵一侧的保温箱、制冷箱的连通关系与远离水泵的一侧相同,即两侧的控温箱同保温箱和制冷箱之间的连通关系始终保持一致;在电
池开始工作时,由于开始时电池的温度较低,为延长电池寿命,保护电池,所以在电池低温时,先对电池进行预热,使电池能够快速进入最佳状态工作;由于控温箱首先是与保温箱连通的,所以与控温箱连通的水泵会将保温箱内的热水抽入到排水管内,热水沿排水管进入最下方的控温管,随后热水会沿连通管进入各个控温管内,最终进入到最上方的控温管内沿入水管流出,最终循环进入保温箱,从而使温度较低的电池快速升温,使其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随着电池工作的时间越久,此时在控温管内循环的水温会逐渐上升,当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包裹在入水管外围的测温箱内的易挥发液体会大量挥发成气体,随着易挥发液体大量挥发,测温箱内的气压会逐渐上升,从而推动与测温箱连通的伸缩管伸长,进而使伸缩管带动控温箱在制冷箱和保温箱上向制冷箱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第二圆孔与第四圆孔错开,使第三圆孔与第一圆孔连通,由于两侧的控温箱通过同步板固定连接,所以两控温箱运动时同步的,即相对位置始终保持一致,所以靠近水泵一侧的第二圆孔与靠近水泵的第四圆孔也会错开,靠近水泵一侧的第三圆孔与靠近水泵一侧的第一圆孔连通,从而使保温箱脱离水循环,将制冷箱接入水循环;被电池加热的水会进入制冷箱被冷却,再从水泵注入到各个控温管内,进而完成对电池的降温,式电池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环境内;当电池停止工作时,控温管内的水在失去外界供热后温度也会逐渐降低,易挥发液体挥发后的气体也会逐渐重新液化成液体,由于第一连杆与测温箱是弹性滑动连接的,所以测温性也会在第一连杆的回弹下复位。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其中一个所述电池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另一个所述电池滑动设置在安装架上,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分离槽,所述分离槽内滑动设置有两个滑柱,每个分离槽内所述的滑柱分别与两个铰接杆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铰接杆互相铰接,每个分离槽内的两个滑柱上方圆周上套接有牵引环,所述牵引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工作时:由于电池工作时需要一定的工作环境,为使电池在快速升温后能够进一步的更好的降温,也为了防止其中一块电池起火波及到另一块电池,所以希望电池温度升高后能够使相邻的电池之间产生一定的距离;在入水管内的水温升高后,测温箱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带动控温箱运动时,第一连杆也会带动牵引环向测温箱的方向移动,随第一连杆同步运动的牵引环会带动设置在其内部的两个滑柱向测温箱的方向移动,从而通过滑动设置在分离槽内的两滑柱带动两个铰接杆沿分离槽绕两个铰接杆的交接点做圆周运动,从而推动滑动设置在安装架内的电池移动,使相邻的电池间产生一定的距离,从而使电源的散热进一步提高。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底座内的底面上固定设置有两块电磁铁;所述底座内设置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与底座内底面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工作时:由于电池起火通常是因为其短路造成的,所以希望电池短路时能够及时将短路的电池切断其与电路的连接;单个电池中的电磁铁与电池时串联的,所以在电池短路时将不再为电磁铁供电,从而使电磁铁失去磁力,设置在承托板上的电池会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被向上弹起,使电池与底座内的触点接口断开,从而防止电池起火,影响到其它电池工作。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壳体上滑动连接有拨杆,所述拨杆下方与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滑槽内的拨片接触,所述第一滑槽内的拨片与底座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拨片穿过第一滑槽与开设在电池上的斜槽滑动连接,所述拨片插入斜槽的一端与斜槽的形状匹配;此外,拨片的下表面与斜槽的下底面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差;工作时:当电池短路
后,电池会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向上弹起,但由于拨片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和电池上的斜槽内,且拨片的下表面与斜槽的底面存在一定的距离差,所以第二弹簧在推动电池升起一定距离后会被拨片阻挡,无法继续推动电池向上运动。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保温箱和制冷箱底面上均滑动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保温箱和制冷箱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溢流管下底面与电池上表面之间设置有一定的距离差;工作时:当电池短路时,电池就有可能会燃烧,由于电池此时只存在燃烧的可能性,并没有燃烧的趋势;所以不希望电池触发上方的溢流管,通过溢流管将上方保温箱和制冷箱内的水导入到外壳体中;如果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源控制设备,包括外壳体(3)、水泵(15)、底座(3

1)、制冷箱(1)、保温箱(1

1)和安装架(10),所述底座(3

1)设置在安装架(10)内,所述底座(3

1)上方固定连接有外壳体(3),所述外壳体(3)上方设置有制冷箱(1)和保温箱(1

1),所述制冷箱(1)和保温箱(1

1)均能够与水泵(15)连通;所述电源由两个相同的电池(26)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

1)上滑动设置有电池(26),所述电池(26)外围滑动设置有多个控温管(17),所述控温管(17)之间通过连通管(18)固定连接且连通,最下方所述控温管(17)通过排水管(20)与水泵(15)连通,最上方所述控温管(17)与入水管(21)连通,入水管(21)与保温箱(1

1)之间设置有滑动连接在保温箱(1

1)和制冷箱(1)上的控温箱(14);所述入水管(21)上端穿过开设在控温箱(14)内上的长方形通孔的部分固定连接有滑板(7),所述滑板(7)在控温箱(14)内始终能够覆盖住控温箱(14)上的长方形通孔;所述入水管(21)与控温箱(14)连通,所述控温箱(14)靠近保温箱(1

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圆孔(31)和第三圆孔(32),所述保温箱(1

1)和制冷箱(1)上分别开设有与第二圆孔(31)和第三圆孔(32)对应的第四圆孔(33)和第一圆孔(30);所述保温箱(1

1)和制冷箱(1)靠近水泵(15)的一侧也开设有与其远离水泵(15)的一侧相同的第四圆孔(33)和第一圆孔(30);所述保温箱(1

1)和制冷箱(1)靠近水泵(15)一侧也设置有一个控温箱(14);靠近所述水泵(15)一侧的第四圆孔(33)和第一圆孔(30)也与靠近水泵(15)一侧的控温箱(14)上的第二圆孔(31)和第三圆孔(32)对应;靠近所述水泵(15)一侧的控温箱(14)内的滑板(7)与水泵(15)固定连接,且水泵(15)与控温箱(14)连通;两个所述控温箱(14)通过同步板(13)固定连接;所述入水管(21)外侧设置有将其包裹住的测温箱(2),所述测温箱(2)内设置有受热易膨胀液体,所述测温箱(2)与设置在其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琼海市多玫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