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6096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其中: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所述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设置,所述高位化粪池、与沉淀调节池上表面高差为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000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点分散、排放量小、水质水量波动大等特点,于城市污水污染物成分、浓度存在差异,传统污水处理工艺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包括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其中: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所述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设置,所述高位化粪池上表面(或上开口端面)水平线与沉淀调节池上表面高差50~55cm,所述沉淀调节池上表面与一体化反应器上表面高差50~55cm,能保证污水仅依靠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向下一个设施。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位化粪池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池体结构,所述高位化粪池上表面设置第一盖板,靠近沉淀调节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一出水口,所述高位化粪池与沉淀调节池之间设有流量泵,通过第一水管连接流量泵的进水口,第二水管通过流量泵出水口与沉淀调节池连接,所述第一水管靠近高位化粪池一端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水管通过第二阀门与厌氧池中第三水管连接;可根据实际运行需求、来水水量,通过调整流量泵的流量控制一体化反应器的进水水量。
[0007]水平方向为x轴方向、平面内垂直x轴的纵向为y轴方向、空间内垂直于x轴、y轴平面的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位化粪池为正方形池体结构,长(x轴方向):宽(y轴方向):高(z轴方向)=1:1:1,所述高位化粪池为PE材质。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调节池为长方形池体结构,靠近高位化粪池一侧侧壁下部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外部通过第二水管与流量泵连接,所述沉淀调节池靠近一体化反应器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外部连接第三水管,所述一体化反应器通过第三水管与沉淀调节池连接,所述第三水管延伸至厌氧池内距底面5~8cm高度处。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调节池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池体结构,长(x轴方向):宽(y轴方向):高(z轴方向)=1:1~1.5:2~2.5,所述沉淀调节池顶部设有第二盖板,所述沉淀调节池池体和第二盖板均为PE材质。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调节池靠近高位化粪池一侧侧壁面进水口上方和对面一侧侧壁面第二出水口下方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污水折流挡板,所述污水折流挡板相对错位设置,所述污水折流挡板与池内侧壁面留有空隙一端所在水平面位置高于其相对端所在水平面位置,所述污水折流挡板与沉淀调节池侧壁夹角55~60
°
,所述沉淀调节池
顶部设有第二盖板。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折流挡板相对错位设置;所述污水折流挡板与沉淀调节池侧壁夹角55~60
°
,所述污水折流挡板在水平面的投影部分重叠。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折流挡板宽度(y轴方向)与沉淀调节池宽度(y轴方向)相同,所述污水折流挡板长度(x轴方向)为沉淀调节池长度(x轴方向)的2/3~3/4。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水折流挡板设置2个以上时,最下端污水折流挡板距沉淀调节池底面10~20cm、最上端污水折流挡板距沉淀调节池第二出水口6~8cm。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体化反应器通过第三水管与沉淀调节池连接,所述第三水管出口端延伸至一体化反应器厌氧池内距底面5~8cm高度处。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体化反应器为内部腔室圆柱体池体,顶部设有第三盖板,底部为圆锥体或圆锥台形腔体设计,所述第三盖板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上方沿圆周均匀等间距布设固定环。
[001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一体化反应器由内至外分别为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所述厌氧池为圆柱体池体结构,所述缺氧池、接触氧化池均为圆环形池体结构,所述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体积比为V厌氧池:V缺氧池:V接触氧化池=1:2.5~2.8:5~5.5(体积比)。
[00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池与缺氧池底部密闭、顶部通过厌氧池顶部第一过水堰连通,所述缺氧池与接触氧化池顶部密闭、底部通过缺氧池底部设置的第二过水堰连通。
[001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厌氧池中水流方向为升流式,所述缺氧池中水流方向为降流式,所述接触氧化池中水流方向为升流式。
[00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缺氧池外池壁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接触氧化池内侧壁,所述支撑杆沿缺氧池外池壁(第二分隔筒外壁)四周均匀布设3~10个,所述缺氧池池壁底部沿四周设置挡水板,所述挡水板为上下二端开口的中空的圆锥台形,所述挡水板倾斜设置,与缺氧池池壁夹角140~150
°

[002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氧化池内悬挂三维螺旋生物绳帘式填料,所述三维螺旋生物绳帘式填料通过固定环悬挂于第三盖板上,所述三维螺旋生物绳帘式填料采购于日本帝人集团B式样类型,单端宽幅(y轴方向)1950mm、单端长度(x轴方向)600mm。
[002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接触氧化池底部设置微孔纳米曝气管,所述微孔纳米曝气管沿接触氧化池底部平行于圆周线方向布设,通过管夹固定于接触氧化池侧壁,通过曝气管与外置曝气泵连接进行充氧曝气。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氧化池壁外部顶端位置设置硝化液回流管,所述硝化液回流管连接生物接触氧化池和厌氧池,所述接触氧化池远离沉淀调节池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三出水口。
[0023]与现有技术/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该装置包括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其中:一体化反应器包括厌氧池、缺氧池、接触氧化池,所述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设置,所述高位化粪池、沉淀调节池、一体化反应器相邻两个设施之间存在一定高差,
能保证污水不借助外力作用自由流向下一个设施;一体化装置采用圆柱形和圆环形设计,可使装置内水流均处于循环流动状态,避免装置内出现死水区的问题。所述一体化反应器设置硝化液回流管,回流比200%~400%,脱氮效率提升25%~30%;所述接触氧化池中悬挂三维螺旋生物绳帘式填料,填料比表面积达4000~5000m2/m3,微生物数量较传统A2O工艺提高2~4倍。本专利技术专利保证在一个小型反应器内集厌氧、缺氧、好氧、沉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结构,曝气增氧、曝气搅拌、气提回流等功能一泵完成,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同时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污水折流挡板示意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位化粪池(1)、沉淀调节池(9)、一体化反应器(31);所述高位化粪池(1)、沉淀调节池(9)、一体化反应器(31)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设置,所述高位化粪池(1)上表面的水平线与沉淀调节池(9)上表面高差为50

55cm,所述沉淀调节池(9)上表面与一体化反应器(31)上表面高差为50

55cm,能保证污水仅依靠重力作用自由流向下一个设施;所述高位化粪池(1)上表面设置第一盖板(30);以所述高位化粪池(1)、沉淀调节池(9)、一体化反应器(31)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的水平方向为x轴方向、平面内垂直x轴的纵向为y轴方向、空间内垂直于x轴、y轴平面的竖直方向为z轴方向;于所述高位化粪池(1)靠近沉淀调节池(9)一侧侧壁下部或底部设有第一出水口(2),于所述沉淀调节池(9)靠近高位化粪池(1)一侧侧壁下部或底部设有进水口(7),所述高位化粪池(1)的第一出水口(2)与沉淀调节池(9)的进水口(7)之间通过第一水管(5)连接,于所述第一水管(5)上设有第一阀门(6),使高位化粪池(1)通过第一水管(5)与沉淀调节池(9)连接;所述沉淀调节池(9)靠近一体化反应器(31)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口(11),所述第二出水口(11)外部连接第二水管(12);所述沉淀调节池(9)靠近高位化粪池(1)一侧侧壁和远离高位化粪池(1)一侧侧壁上相对错位设置2个以上的污水折流挡板(10);所述一体化反应器(31)为内部腔室是圆柱体池体、顶部设有第三盖板(13)、腔室底部为圆锥体或圆锥台形池底;于一体化反应器内设置有二个与圆柱体池体同轴的上下二端开口的分隔筒,将一体化反应器由内至外依次分隔成厌氧池(20)、缺氧池(19)、接触氧化池(18),所述厌氧池(20)为圆柱体池体结构;所述厌氧池(20)与缺氧池(19)通过厌氧池(20)与缺氧池(19)间第一分隔筒顶部的第一过水堰(32)连通或第一分隔筒上开口端端面所在平面低于一体化反应器圆柱体池体上开口端端面所在平面,第一分隔筒下开口端与一体化反应器的池底密闭连接;所述缺氧池(19)与接触氧化池(18)通过缺氧池(19)与接触氧化池(18)间第二分隔筒底部设置的第二过水堰(33)连通或第二分隔筒下开口端与一体化反应器的池底间留有空隙;第二分隔筒上开口端与一体化反应器的第三盖板(13)密闭连接;所述一体化反应器(31)通过第二水管(12)与沉淀调节池(9)连接,所述第二水管(12)通过第二阀门(3)与厌氧池(20)中第三水管(4)连接,所述第三水管(4)的出口端位于厌氧池(20)内、伸入至厌氧池(20)下部距池底5

8cm;所述接触氧化池(18)内悬挂三维螺旋生物绳帘式填料(27);所述接触氧化池(18)底部设置微孔纳米曝气管(29),曝气管(16)通过与其连通的外置于一体化反应器外部的曝气泵(17)进行充氧曝气;所述曝气泵(17)通过曝气管(16)与微孔纳米曝气管(29)连接,所述曝气管(16)靠近于曝气泵(17)出口一端设有气体流量计(15);于一体化反应器池体外部设有硝化液回流管(25),硝化液回流管(25)的一端与所述接触氧化池(18)上端连通位置设置,另一端与厌氧池(20)底部相连通,所述硝化液回流管(25)连接接触氧化池(18)和厌氧池(20),所述接触氧化池(18)远离沉淀调节池(9)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三出水口(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分隔筒上开口端端面与一体化反应器圆柱体池体上开口端端面处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水管(4)的出口端位于厌氧池(20)内、与一体化反应器的池底距离为5~8cm,所述厌氧池(20)、缺氧池(19)、接触氧化池(18)的体积比为1:2.5~2.8:5~5.5;所述高位化粪池(1)、沉淀调节池(9)、一体化反应器(31)从左至右依次串联连接设置,所述高位化粪池(1)顶部开口端端面所在水平面高度与沉淀调节池(9)顶部开口端端面所在水平面高度的高差15~25cm,所述沉淀调节池顶部开口端端面所在水平面高度与一体化反应器(31)顶部开口端端面所在水平面高度的高差15~25cm;于所述高位化粪池(1)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池体结构,靠近沉淀调节池(9)一侧侧壁下部设有第一出水口(2),所述高位化粪池(1)与沉淀调节池(9)通过第一水管(5)连接,所述第一水管(5)靠近沉淀调节池(9)一端设有第一阀门(6);于所述沉淀调节池(9)为上端开口的长方体池体结构,靠近高位化粪池(1)一侧侧壁下部设有进水口(7),进水口(7)外部通过第一水管(5)连接,所述沉淀调节池(9)靠近一体化反应器(31)一侧侧壁上部设有第二出水口(11),所述第二出水口(11)外部连接第二水管(12);所述沉淀调节池(9)内靠近高位化粪池(1)一侧侧壁进水口(7)上方和相对面靠近一体化反应器一侧侧壁第二出水口(11)下方分别设置2个或3个以上的长方形污水折流挡板(10),所述靠近高位化粪池和靠近一体化反应器的相对二个侧壁面上的污水折流挡板(10)依次交错错位设置,所述污水折流挡板(10)一端与沉淀调节池内的靠近高位化粪池或靠近一体化反应器侧壁面密闭连接、另一端与沉淀调节池内的靠近一体化反应器或靠近高位化粪池侧壁面留有空隙,同时其与沉淀调节池内的除靠近高位化粪池和靠近一体化反应器的二相对侧壁面外的二相对侧壁面密闭连接;所述污水折流挡板(10)与池内侧壁面留有空隙一端所在水平面位置高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杰靳辉姜曼石玉敏王博文张茉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