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线束及热失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935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火线束,包括导线束和耐火云母带,导线束包括至少一根导线,导线包括线芯和套设于线芯外的绝缘层,耐火云母带缠绕于导线束外并形成套筒状的耐火层,耐火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相连的缠绕节,相邻的两个缠绕节相连并搭接形成有交叠部分。本方案通过耐火云母带将导线与外部高温环境相阻隔,其中,耐火云母带的相邻两个缠绕节相连并搭接形成有交叠部分,能够避免缠绕节之间存在缝隙,有利于使得导线束中的导线的被缠绕部位能被耐火云母带完全包覆在内,有利于提高耐火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失控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失控检测设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失控检测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耐火线束及热失控检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火线束及热失控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包内部有一种检测热事件的设备,该设备需要对应的用于供电、通信等的导线,当电池包或系统在由于电池热失控而引起热扩散时,该通过供电导线供电的热事件检测设备需要通过通信导线传输热事件报警信号。
[0003]现有技术中,为缓解振动对导线的连接稳定性的影响,这些导线通常通过简易的扎带捆扎固定成导线束。该类用于供电或通信等用途的导线均包含内部的线芯和套设于线芯外部的绝缘层,当电池包内的电池热失控时,温度骤升,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快速熔化,捆扎成束的相邻导线之间短路,从而导致检测热事件的设备无法及时传递热事件的报警信号,从而造成乘员人身安全危险。
[0004]前面的叙述在于提供一般的背景信息,并不一定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线束及热失控检测设备,提高导线束的耐火性能,延缓导线的绝缘层的熔化速度,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电池热失控时,检测热事件的设备容易因导线过快短路而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报警信号无法及时传递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耐火线束,包括:
[0007]导线束,包括至少一根导线,所述导线包括线芯和套设于所述线芯外的绝缘层;
[0008]耐火云母带,所述耐火云母带缠绕于所述导线束外并形成套筒状的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相连的缠绕节,相邻的两个所述缠绕节相连并搭接形成有交叠部分。
[000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束包括至少两根导线,且其中至少有一根为用于传递报警信号的通信导线,每一根所述导线各用于连接一条电流通路。
[0010]在一实施例中,沿所述导线束的长度方向,所述耐火云母带一端为缠绕起点位置,另一端为缠绕终点位置;在相邻的两个缠绕节之间,靠近所述缠绕终点位置的缠绕节部分包覆靠近所述缠绕起点位置的缠绕节,并形成有所述交叠部分。
[00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云母带为带宽一致且带厚一致的柔性带状结构,所述交叠部分的宽度为所述耐火云母带的带宽的二分之一,所述交叠部分的厚度为所述耐火云母带的带厚的两倍。
[00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云母带包括:
[0013]带体;
[0014]胶层,所述胶层涂覆于所述带体朝向所述导线束的一侧表面,所述胶层与所述导线束粘接相连,相邻的两个所述缠绕节在所述交叠部分处通过所述胶层粘接相连。
[00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云母带的带宽为10mm

60mm。
[00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云母带的带厚为0.2mm

2mm。
[00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层的两端分别套设有一个内收口套。
[00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耐火层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护套的两端设有外收口胶带,所述外收口胶带一部分粘接于所述防护套的外表面,另一部分粘接于所述内收口套的外表面。
[00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热失控检测设备,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耐火线束。
[0021]在本技术的耐火线束中,通过耐火云母带将导线束缠绕捆扎,其中,耐火云母带的相邻两个缠绕节相连并搭接形成有交叠部分,能够避免缠绕节之间存在缝隙,有利于使得导线束中的导线的被缠绕部位能被耐火云母带完全包覆在内,耐火层将绝缘层与外部高温环境相阻隔,延缓了绝缘层的熔化进度,提高了耐火线束的耐火性能,避免绝缘层过快熔化造成导线过快短路,让热失控检测设备能够有更充足的时间检测异常高温事件并发出报警信号。
[002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热失控检测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耐火线束,也同样具备如上所述耐火线束的各种功能效果。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火线束在中部的剖面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未设置防护层的耐火线束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002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缠绕节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包含一个缠绕节以及相邻缠绕节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
[0030]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火线束的外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耐火云母带的展开示意图。
[0032]图中:1、导线束;11、导线;111、线芯;112、绝缘层;2、耐火云母带;21、带体;211、缠绕节;212、交叠部分;213、缠绕起点位置;214、缠绕终点位置;22、胶层;3、防护套;4、内收口套;5、外收口胶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5]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6]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仅是为了区别属性类似的元件,而不是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特定的顺序。
[0037]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0038]如图1

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耐火线束,包括导线束1和耐火云母带2;导线束1,包括至少一根导线11,导线11包括线芯111和套设于线芯111外的绝缘层112;耐火云母带2缠绕于所述导线束1外并形成套筒状的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相连的缠绕节211,相邻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火线束,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束(1),包括至少一根导线(11),所述导线(11)包括线芯(111)和套设于所述线芯(111)外的绝缘层(112);耐火云母带(2),所述耐火云母带(2)缠绕于所述导线束(1)外并形成套筒状的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包括至少两个依次相连的缠绕节(211),相邻的两个所述缠绕节(211)相连并搭接形成有交叠部分(2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束(1)包括至少两根导线(11),且其中至少有一根为用于传递报警信号的通信导线,每一根所述导线(11)各用于连接一条电流通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线束,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导线束(1)的长度方向(L),所述耐火云母带(2)一端为缠绕起点位置(213),另一端为缠绕终点位置(214);在相邻的两个缠绕节(211)之间,靠近所述缠绕终点位置(214)的缠绕节(211)部分包覆靠近所述缠绕起点位置(213)的缠绕节(211),并形成有所述交叠部分(2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火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火云母带(2)为带宽(W1)一致且带厚(D1)一致的柔性带状结构,所述交叠部分(212)的宽度(W2)为所述耐火云母带(2)的带宽(W1)的二分之一,所述交叠部分(212)的厚度(D2)为所述耐火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永周知义肖宁强
申请(专利权)人: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