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69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涉及零件的打磨或抛光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弹性支撑体,所述弹性支撑体中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体上设有若干砂带片,若干所述砂带片等间距阵列分布,相邻所述砂带片交错层叠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砂带片在层叠区下方与所述支撑体圆周面接触的部分为支撑工作面,所述砂带片在层叠区上方的砂带部分为磨削工作面,所述砂带片与所述支撑体圆周面连接处尺寸为H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打磨效果好。打磨效果好。打磨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


[0001]本技术涉及零件的打磨或抛光
,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

技术介绍

[0002]在叶片类零件的特征面打磨领域,如叶根与叶身过渡面、叶根圆弧面或复杂叶身曲面,在上述举例的复杂表面的打磨,如发动机叶片、人工关节表面的磨抛一直是手工打磨工艺的质量问题所在,也是自动化打磨的难点所在。手工打磨叶片的叶根圆角时,常用的砂轮是不易产生弹性变形的树脂砂轮或弹性较差的圆弧百叶轮,零件表面质量完全凭操作者的经验控制打磨力度,常存在叶根圆角打磨的一致性和叶根与叶身的过渡连续性的问题。圆弧百叶轮,如专利US8177608B2、专利US2005/0000166A1、专利US2818693A其共同特点是打磨部位的横截面是半圆弧形,并且其产品用于打磨量较大的弧形焊缝面。自动化打磨圆弧角时,常用的砂轮是尼龙纤维轮,或橡胶轮,其打磨的去除量、砂轮磨损及补偿等会影响打磨效率和打磨的尺寸与形状位置精度;打磨叶身时,通常采用砂带打磨,因此不同打磨方式之间也会产生表面均匀衔接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0003]现有的柔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撑体(1),所述弹性支撑体(1)中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弹性支撑体(1)上设有若干砂带片(2),若干所述砂带片(2)等间距阵列分布,相邻所述砂带片(2)交错层叠设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砂带片(2)在层叠区下方与所述支撑体(1)圆周面接触的部分为支撑工作面,所述砂带片(2)在层叠区上方的砂带部分为磨削工作面,所述砂带片(2)与所述支撑体(1)圆周面连接处尺寸为H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的外圆周面与所述砂带片(2)的支撑工作面的软布基充分接触并紧密连接,砂带轮磨抛工作时,所述支撑体(1)的母线形状通过所述砂带片(2)的支撑工作面棱边和磨抛工作面映射到被加工表面;所述支撑体(1)的材质是尼龙纤维、硅胶、塑料、橡胶、玻璃纤维或薄壁金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的外圆周面的半锥角α的范围是:

90
°
<α<90
°
;所述母线的形状直线、折线或曲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宽度W3大于等于所述支撑体(1)两边圆弧半径R5和R6之和;所述砂带片(2)的支撑工作面宽度W2大于等于所述砂带片(2)的支撑工作面两边的圆弧半径R3和R4之和;所述砂带片(2)磨削工作面的宽度W1大于等于所述砂带片(2)磨削工作面两边的圆弧半径R1和R2之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柔性磨抛砂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带片(2)的宽度为H2,所述砂带片(2)是沿着所述砂带片(2)的宽度H2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人炜杨学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联擎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