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放置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9475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辅助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线束放置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腔内呈镂空状态,主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腔内固定安装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杆呈平行状态,放置槽腔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共有两个。通过设置万向轮,万向轮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的底部壁面上,通过万向轮和地面之间进行摩擦,能够使得主体轻松地进行移动,防止出现主体的位置相对固定,导致需要对主体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对其进行移动,减少人工移动主体造成的人力成本,提高线束放置架的灵活机动性和使用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放置架


[0001]本技术属于线束辅助工具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线束放置架。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线束产业链包括电线电缆、连接器、加工设备、线束制造和下游应用产业,线束应用非常广泛,可用在汽车、家用电器、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各种电子仪器仪表等方面,车身线束连接整个车身,大体形状呈H形,线束在存放与使用时容易凌乱,不方便拿取,占用场地大,因此多功能的线束放置架越来越有市场。
[0003]现有技术的线束放置架主要是通过简单地将线束放置在对应的横杆上进行放置,在实际使用中,有些线束在长期的弯卷条件下,导致其无法稳定地放置在对应的放置杆中,致使将线束放置在线束放置架可能出现掉落的情况,容易出现汽车辊压、人为踩踏等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线束放置架的使用效率,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
[0005]一种线束放置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腔内呈镂空状态,主体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腔内固定安装第一限位杆,第一限位杆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杆呈平行状态,放置槽腔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杆,第二限位杆共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杆呈平行状态且两个第二限位杆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杆的位置相对应。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体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万向轮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呈平行状态,四个万向轮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的底部壁面上。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顶部壁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呈弧形,第一限位槽共有十个,十个第一限位槽均匀分布在对应第一限位杆的顶部壁面上,十个第一限位槽均贯穿对应第一限位杆,十个第一限位槽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垫。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底部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呈弧形,第二限位槽共有十个,十个第二限位槽均匀分布在对应第二限位杆的底部壁面上,十个第二限位槽与十个第一限位槽呈平行状态且十个第二限位槽与对应第一限位槽形成完整的圆形,十个第二限位槽腔内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橡胶垫。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的两侧壁面上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杆,移动杆共有四个,四个移动杆呈平行状态,放置槽的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共有四个,四个移动槽的位置与四个移动杆的位置相对应且四个移动杆贯穿对应移动槽并伸入至主体腔内,四个移动杆其中靠近一侧的两个移动杆伸入至主体腔内的一端外
壁上活动安装有蜗轮,两个蜗轮呈平行状态,两个蜗轮的外壁上活动安装有蜗杆,蜗杆与两个蜗轮均呈活动啮合,蜗杆的顶部壁面活动连接在主体的顶部内壁上,蜗杆的底部壁面上活动安装有伺服电机,蜗杆连接在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上。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伺服电机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主体的底部内壁上,主体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顶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液压伸缩杆,主体远离伺服电机的一侧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伸缩杆。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液压伸缩杆和第二液压伸缩杆呈平行状态,第一液压伸缩杆和第二液压伸缩杆相互靠近的一侧壁面上均固定连接在对应移动杆的外壁上。
[0012]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一种线束放置架,通过设置万向轮,万向轮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的底部壁面上,通过万向轮和地面之间进行摩擦,能够使得主体轻松地进行移动,防止出现主体的位置相对固定,导致需要对主体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对其进行移动,减少人工移动主体造成的人力成本,提高线束放置架的灵活机动性和使用效率。
[0014](2)、该一种线束放置架,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当线束放置在第一限位槽腔内后,第二限位杆向下移动使得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之间进行重合从而对线束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对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腔内线束进行防护,防止出现线束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腔内直接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表面进行摩擦,导致线束外壁上的橡胶皮出现磨损或破损的现象,致使影响线束的正常使用,减少线束放置架对线束的损耗,提高线束放置架的使用效率。
[0015](3)、该一种线束放置架,通过设置蜗轮,当需要对第二限位杆进行上下移动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蜗杆进行旋转,蜗杆旋转带动蜗轮旋转和移动,蜗轮移动带动移动杆进行上下移动,移动杆上下移动带动对应的第二限位杆进行上下移动,第二限位杆上下移动从而对线束进行夹紧或放松的操作,防止出现线束直接裸露放置在线束放置架上,导致线束可能出现掉落的情况,致使出现外力对线束出现损坏的现象,提高线束放置架对线束的保护作用。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17]在附图中:
[0018]图1为一种线束放置架示意图;
[0019]图2为一种线束放置架剖视图;
[0020]图3为A部分放大图。
[0021]图中:10、主体;11、万向轮;12、放置槽;13、第一限位杆;14、第一限位槽;15、第一橡胶垫;16、第二限位杆;17、第二限位槽;18、第二橡胶垫;19、移动槽;20、移动杆;21、蜗轮;22、蜗杆;23、伺服电机;24、第一液压伸缩杆;25、第二液压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
[0023]实施例一:一种线束放置架,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腔内呈镂空状态,主体10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腔内固定安装第一限位杆13,第一限位杆13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杆13呈平行状态,放置槽12腔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6,第二限位杆16共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杆16呈平行状态且两个第二限位杆16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杆13的位置相对应,主体10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1,万向轮11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11呈平行状态,四个万向轮1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10的底部壁面上。
[0024]通过设置万向轮11,万向轮11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1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10的底部壁面上,通过万向轮11和地面之间进行摩擦,能够使得主体10轻松地进行移动,防止出现主体10的位置相对固定,导致需要对主体10的位置进行移动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对其进行移动,减少人工移动主体10造成的人力成本,提高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放置架,包括主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腔内呈镂空状态,主体(10)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放置槽(12),放置槽(12)腔内固定安装第一限位杆(13),第一限位杆(13)共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杆(13)呈平行状态,放置槽(12)腔内活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杆(16),第二限位杆(16)共有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杆(16)呈平行状态且两个第二限位杆(16)的位置与两个第一限位杆(13)的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放置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的底部壁面上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1),万向轮(11)共有四个,四个万向轮(11)呈平行状态,四个万向轮(1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主体(10)的底部壁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放置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杆(13)的顶部壁面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4),第一限位槽(14)呈弧形,第一限位槽(14)共有十个,十个第一限位槽(14)均匀分布在对应第一限位杆(13)的顶部壁面上,十个第一限位槽(14)均贯穿对应第一限位杆(13),十个第一限位槽(14)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橡胶垫(15)。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线束放置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16)的底部壁面上均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7),第二限位槽(17)呈弧形,第二限位槽(17)共有十个,十个第二限位槽(17)均匀分布在对应第二限位杆(16)的底部壁面上,十个第二限位槽(17)与十个第一限位槽(14)呈平行状态且十个第二限位槽(17)与对应第一限位槽(14)形成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顺卿张晓艳屈昌芬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顺元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