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83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青枯病是一种由茄科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土传植物病害,因其具有分布范围广,传染速度快,造成危害严重等特点,已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防控番茄青枯病的方法主要有施用农药等化学防治措施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其中,化学防治的防治成本较高,防控难度较大,易造成环境污染,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病原菌抗性增强。生物防治具有稳定、环保且靶向性较强等优点,近年来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能够在植株根际有效定殖,对植物生长有直接或间接促进作用,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控病害的益生菌,即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抑制土壤和植物根际的病原菌。PGPR可以通过在植物根际与病原微生物竞争生态位,或者通过分泌抗生物质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达到对土传病害的抑制效果。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PGPR菌株为芽孢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微生物。因此,筛选出优质高效的有益微生物是当前根际微生物区系调控的重要基础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

J7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
[0005]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生防菌剂,由上述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

J78制备。
[0006]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的链霉菌NJAU

J78液体发酵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
×
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的链霉菌NJAU

J78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发酵,发酵条件为:30℃、170r/min培养3d,待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
×
106CFU/ml,形成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高效生防菌剂在生物防治番茄青枯病中的应用。
[0009]进一步地,应用时于番茄根际灌施所述高效生防菌剂。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筛选出了对茄科劳尔氏菌具有高拮抗能力的有益微生物,并利用该有益微
生物研制高效生防菌剂,对番茄青枯病进行生物防治。
[0011]该高效生防菌剂由链霉菌NJAU

J78构成,该高效生防菌剂的施用,能有效消减土壤中的病原菌

茄科劳尔氏菌,为番茄青枯病的生物防治措施提供生防菌资源及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有益菌株拮抗茄科劳尔氏菌试验效果。
[0013]图2为生防菌剂田间试验效果。
[0014]图3为菌株NJAU

J78鉴定结果。
生物材料保藏信息
[0015]链霉菌NJAU

J78,分类命名,Streptomyces sp.,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更进一步地解释。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
[0017]实施例1 有益菌株的筛选选取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中健康番茄植株,无菌操作采集其根际土,将根际土用无菌水进行梯度稀释,均匀涂布于1/5NA平板培养基中,并均匀喷洒茄科劳尔氏菌,进行拮抗试验。培养结束后挑取具有明显拮抗效果菌株进行纯化分离,并多次检验其对茄科劳尔氏菌的拮抗效果,直至筛选出较为稳定且互不拮抗的5株有益菌株,包括四株链霉菌(NJAU

J17、NJAU

J18、NJAU

J78、NJAU

J82)和一株微杆菌(NJAU

J84)。
[0018]实施例2 有益菌株拮抗茄科劳尔氏菌的能力将实施例1筛选的各菌株分别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中,在30℃、170rpm下培养3d。待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各菌悬液的浓度都在106CFU/ml。
[0019]将调整好浓度的菌悬液分别接种于NA平板培养基上,分散且均匀接种三个重复,每个重复接种5μL菌悬液,待自然风干后,置于30℃静置培养。24h后取出,用无菌喷壶将稀释浓度为5
×
106CFU/mL左右的茄科劳尔氏菌菌悬液均匀地喷洒2ml在接有有益菌株处理的NA平板培养基上,30℃静置培养,每12h取出检查,待出现有明显拮抗圈时使用刻度直尺进行拮抗圈直径的量取,并计算拮抗强度。
[0020]如图1所示,不同的有益菌株在固体培养基上对茄科劳尔氏菌拮抗能力具有显著性差异,菌株NJAU

J78拮抗茄科劳尔氏菌的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有益菌株(p<0.05),此外,菌株NJAU

J84的单菌处理未表现出明显拮抗茄科劳尔氏菌的能力。
[0021]实施例3 生防菌剂田间试验效果将实施例1筛选的各菌株分别接种于NA液体培养基中,在30℃、170rpm下培养3d。待培养结束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各菌悬液浓度在≥5
×
106CFU/ml,制成生防菌剂,并应用于田间试验。
[0022]使用田间试验,评估灌施含不同有益菌株(NJAU

J17、NJAU

J18、NJAU

J78、NJAU

J82和NJAU

J84)的生防菌剂对设施番茄根际土中茄科劳尔氏菌数量的影响。田间试验于青枯病轻微发病(零星发病)田块进行。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布置。小区面积5m2左右。腐熟鸡粪有机肥作为基肥亩施540kg。在番茄定植第30d时开始向番茄植株根际灌施20mL含菌量≥5
×
106CFU/mL菌悬液,此后每14d灌施一次,在整个生育期共灌施三次。于定植90d后进行番茄植株根际土壤中茄科劳尔氏菌含量测定。
[0023]如图2所示,进一步通过灌施有益菌株生防菌剂的田间试验,评估了筛选出的有益菌株在设施番茄栽培过程中的抑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

J78,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日期为2022年1月24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2.一种高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番茄青枯病高效生防链霉菌NJAU

J78制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生防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生防菌剂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将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371的链霉菌NJAU

J78液体发酵后,用无菌水调OD值,使菌悬液的浓度≥5
×
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郝忻奕沈其荣陶成圆郑金伟邓旭辉吕子健沈宗专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