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541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连接电子元件的电连接器,包含有基座、组装于基座的第一压接件,第一压接件包括第一压接臂、连接于第一压接臂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安装于基座,第一压接件相对于基座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当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第一压接臂让位于电子元件的第一导接部;当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第二位置相对于第一位置朝第一导接部偏移,第一压接臂用以抵压第一导接部。其中第二位置较靠近第一导接部,缩短了第一压接臂与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抵压位置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达到不妨碍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且省力的效果。到不妨碍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且省力的效果。到不妨碍电子元件安装或取出且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电性连接一电子元件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习知的一种电连接器,如中国专利CN200620060962.7,其包括可容纳芯片的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盖于芯片上的盖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与芯片上的端子相对应的挤压臂,所述盖体通过转轴可绕所述绝缘本体转动,所述转轴的位置固定,且所述转轴设在所述挤压臂较远离于所述芯片的一侧,所述转轴与所述挤压臂相连接。当所述盖体打开完成后,所述芯片可以安装到所述绝缘本体或者从所述绝缘本体取出;当所述盖体扣合完成后,可将所述芯片保持在所述绝缘本体中并且能通过所述挤压臂将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与所述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0003]在所述盖体旋转扣合于所述芯片时,使用者向所述盖体的一按压位置施加一扣合力,所述挤压臂挤压所述芯片上的端子,所述芯片上的端子的受压处向所述挤压臂提供一个反作用力,以所述转轴的轴心为支点,所述扣合力的作用力臂为所述按压位置到所述支点之间的距离,而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力臂为所述支点到所述端子的受压处之间的距离。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由于所述转轴决定着所述盖体打开后的位置,为了所述芯片在所述盖体打开完成后能被顺利安装或取出,上述电连接器的转轴的轴心远离于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以使所述盖体打开后,带动所述挤压臂也能远离于所述芯片上的端子,以提供充足的空间来安装或取出所述芯片。但是在扣合所述盖体时,所述转轴远离于所述芯片的端子会导致所述反作用力的作用力臂较长,根据杠杆原理可知,上述电连接器所需的扣合力较大,导致使用者扣合所述盖体时较费力。
[0005]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在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处于打开位置时,其第一转轴的轴心位于较远离电子元件的第一位置,在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处于闭合位置时,其第一转轴的轴心位于较靠近电子元件的第二位置,既能便于电子元件的安装或取出,还能减少使用者操作第一盖体(或第一压接件)时的施加力,达到省力效果。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第一种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和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安装,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一接脚电性连接;一第一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自所述第一压接臂延伸
的一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扣合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一第二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且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遮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基座相扣合;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一接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脚电性接触。
[0009]进一步,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
[0010]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第二盖体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盖体运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脚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脚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0011]进一步,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
[0012]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二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
[0013]进一步,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
[0014]进一步,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用以面对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让位
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第一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可变,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位置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使得所述第一压接臂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带动下也较远离所述第一导接部,让所述第一压接臂能让位所述第一导接部,便于所述电子元件顺利取出或安装;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位置较靠近所述第二导接部,能缩短所述第一压接臂与所述第一导接部之间的抵压位置到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根据杠杆原理能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连接一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和一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用以供所述芯片沿所述第一方向安装,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槽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枢接部和所述第二枢接部之间;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一接脚电性连接;一第一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的一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自所述第一压接臂延伸的一第一主体、以及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扣合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一第二盖体,其具有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且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遮盖所述安装槽,所述扣合部与所述基座相扣合;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一压接臂用以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一接脚,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接脚电性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和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均处于第三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第二盖体的一部分以限制所述第二盖体运动,所述第三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接脚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接脚的距离,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枢接部设有收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尺寸。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并用以与所述芯片的第二接脚电性连接的多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盖体还具有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四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
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四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二接脚,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与所述第二接脚的投影相重叠,所述第二压接臂沿所述第一方向抵压所述第二接脚,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二接脚电性接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定义所述按压部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距离。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还包括用以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二主体和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一台阶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用以面对所述安装槽的一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一第二表面,所述第一主体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一让位槽以及与所述让位槽连通的一凹槽;当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均处于对应的闭合位置时,所述让位槽收容所述第二主体,所述凹槽收容所述台阶部,且所述凹槽的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遮盖所述台阶部。8.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基座,所述基座具有沿第一方向凹设的一安装槽以及沿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一侧的一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垂直;多个第一端子,固定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一抵接部;一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具有一第一主体、自所述第一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一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压接臂的一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一枢接部,所述第一主体具有一按压部,所述第一盖体绕所述第一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一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一盖体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位置靠近于所述第一抵接部,且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一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一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一压接臂的投影相重叠。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安装槽另一侧的一第二枢接部,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基座的多个第二端子和一第二盖体,所述第二端子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显露出所述基座的一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盖体具有一第二主体、自所述第二主体延伸的至少一第二压接臂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压接臂的一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安装于所述第二枢接部,所述第二盖体绕所述第二转轴相对于所述基座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第三位置,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二压接臂的投影相错开;当所述第二盖体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心处于所述第三位置,且所述第二抵接部和所述第二压接臂之间具有一第二收容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看,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投影和所述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昌泰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