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百里香酚在制备MCR-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9346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1酶抑制剂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百里香酚的一种新的用途,具体为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1酶抑剂中的医用用途,属于医学制药


技术介绍

[0002]产碳青霉烯酶的革兰氏阴性肠杆菌引发了严重的院内感染,特别是ICU重症感染,几乎对临床一线抗生素全部耐药,死亡率极高。细菌多重耐药危机迫使沉寂多年的“老药”黏菌素重新回归临床,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呈现快速的杀菌效果,对该类耐药菌体外敏感性高达90%。然而随着黏菌素抗性基因MCR

1的发现及在全球迅速传播,应对上述重症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岌岌可危,MCR

1阳性菌株引发的感染性疾病将无药可用。截至目前,尚无有效的MCR

1抑制剂产品应用于临床。基于此,进一步研发新的安全有效的MCR

1抑制剂并应用于临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003]百里香酚亦称为麝香草酚,是百里香(一种食用和药用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十分有价值的活性成分,亦可通过化学合成途径获取,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和抗血脂活性,在有效剂量范围内未见毒副作用报道,但目前国内外未见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1抑制剂中的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1酶抑制剂中的医用用途,公开了百里香酚能够抑制MCR

1酶的活性,恢复黏菌素对MCR

1阳性革兰氏阴性菌的杀菌活性。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百里香酚,其分子式:C
10
H
14
O,分子量:150.22;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黏菌素包括多黏菌素B和黏菌素的硫酸盐,其分子式分别为:C
55
H
96
N
16
O
13
·
H2SO4和C
52
H
100
N
16
O
17
S;分子量分别为:1287.53和1253.51。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棋盘法、时间

杀菌曲线法、体外酶活性试验、荧光光谱法验证百里香酚能够抑制MCR

1酶的活性,恢复黏菌素对MCR

1阳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试验所用肠杆菌主要包括MCR

1阳性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氏菌。通过细胞实验证明百里香酚协同黏菌素能有效保护细胞免受细菌的侵袭感染。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鸡肠道感染模型证明百里香酚联用黏菌素对携带MCR

1的肠杆菌造成的肠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08]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意义在于:提供了百里香酚在制备MCR

1酶抑制剂中的新医用用途,公开了百里香酚能够抑制MCR

1酶的活性,恢复黏菌素对MCR

1肠杆菌的杀菌活性。在进一步的体内治疗试验中,百里香酚联用黏菌素对MCR

1阳性肠杆菌引起的肠道感染等感染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广泛的医用用途。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百里香酚联合黏菌素对MCR

1阳性沙门氏菌的时间

杀菌曲线;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百里香酚抑制MCR

1体外酶活性TLC色谱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百里香酚与MCR

1蛋白互作荧光光谱图;
[0012]图4为本专利技术百里香酚与黏菌素协同对细胞的保护试验;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百里香酚口服制剂联合黏菌素对感染雏鸡的治疗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0014]进一步通过下述实施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15]实施例1
[0016]百里香酚作为MCR

1酶抑制剂用于可供临床药用的任何制剂形式。
[0017]实施例2
[0018]百里香酚作为MCR

1酶抑制剂用于制备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0019]实施例3
[0020]百里香酚作为MCR

1酶抑制剂用于治疗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特别是MCR

1阳性肠杆菌引起的感染。
[0021]试验例1
[0022]最小抑菌浓度试验
[0023]于96孔无菌微孔板内按棋盘法进行百里香酚、黏菌素单用及二者联用抗产MCR

1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实验,确定二者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MIC值,计算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FIC=MIC(联用)/MIC(多粘菌素)+MIC(联用)/MIC(百里香酚),结果见表1:
[0024]表1百里香酚联用多粘菌素对MCR

1阳性肠杆菌分离株的MIC及FIC值1阳性肠杆菌分离株的MIC及FIC值
[0025]结论:百里香酚单独应用对MCR

1阳性菌株不具备抑菌效果,与黏菌素联用能够降低黏菌素对MCR

1阳性大肠杆菌的MIC值16倍,对MCR

1阳性沙门氏菌的MIC值8倍,对MCR

1阳性肺炎克雷伯菌MIC值32倍,FICI数值进一步表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0026]试验例2
[0027]时间

杀菌曲线试验
[0028]挑取MCR

1阳性沙门氏菌分离株单菌落于无菌LB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取无菌试管加入2mL高压灭菌的LB培养基,加入适量过夜培养的菌液至终浓度为5
×
105CFUs/mL,按下述处理组(无抗生素对照组、2μg/mL黏菌素组,64μg/mL百里香酚,64μg/mL百里香酚联用2μg/mL黏菌素组)加入黏菌素和百里香酚适量,每组标记为1、3、5、7、9、24h,充分涡旋后,立即将无抗生素对照组的菌液进行涂板计数,作为0h的菌落数。随后按标记的时间点,分别取对应试管内的菌液进行涂板计数,绘制时间

杀菌曲线,结果见图1。
[0029]结论:与空白对照组,单独给药组相比,百里香酚联合黏菌素24h内表现了显著的杀菌效果。
[0030]试验3
[0031]体外酶活性试验
[0032]MCR

1蛋白与不同浓度的百里香酚(Thymol)(0,16,32μg/mL)在缓冲液中37℃共孵育过夜,点样于TF254薄层版中,于展开剂(乙酸乙酯/甲醇/水)中展开,观察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百里香酚与黏菌素联合在制备治疗MCR

1阳性的肠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百里香酚可显著抑制MCR

1蛋白体外转移磷酸乙醇胺的活性。2.根据权利要求1,百里香酚通过与MCR

1蛋白结合,影响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旭明王建锋徐蕾周永林盛秋双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