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9307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属于热管技术领域。热管包括:柔性外壳、复合吸液芯和注液管,复合吸液芯设置于柔性外壳内,注液管装于柔性外壳一端,复合吸液芯由焊接铜网和编织铜网复合而成,其靠近注液管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蒸发段亲水处理,冷凝段疏水处理。上述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切割加工各部件;S2、将编织铜网和焊接铜网烧结成复合吸液芯;S3、复合吸液芯整体亲水处理;S4、复合吸液芯一端疏水处理;S5、将复合吸液芯置于柔性外壳,三面密封;S6、将注液管接入密封;S7、抽真空处理,注入液态工质,对注液管冲压密封;S8、传热测试。本发明专利技术热管能够实现单向导热,不受外界环境温度或重力影响。响。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管
,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管是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性能的传热元件,已被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散热领域。现有的热管一般是根据温差方向双向传导热量的,即由高温传向低温。当电子产品处于外界环境比电子器件的温度高的环境下,这时,热量由外界传递到电子器件内部,使得电子器件温度急剧上升,导致装置损坏。
[0003]传统的热管不能同时具备高传热极限和反重力传热效果,电子产品的散热领域特点是使用角度多变和热流密度高,因此传统的热管无法满足电子产品散热需要。
[0004]鉴于上述原因,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液态工质在热管内只能从冷凝段流向蒸发段,实现单向导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及其加工方法,该热管能够使得液态工质只能从能蒸发端流向冷凝段,从而实现单向导热性,不受外界环境温度或重力的影响。
[0006]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包括:柔性外壳、复合吸液芯和注液管,所述柔性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复合吸液芯设置于空腔内,所述注液管安装于所述柔性外壳的一端,并与其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复合吸液芯由焊接铜网和编织铜网复合而成,所述复合吸液芯的靠近所述注液管一端为蒸发段,远离所述注液管一端为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为经过亲水处理的亲水端,所述冷凝段为经过疏水处理的疏水端。
[0007]优选地,所述柔性外壳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管与所述注液孔配合安装,所述注液孔与所述柔性外壳内部的空腔相连通,通过所述注液管向所述柔性外壳内部通入液态工质。
[0008]优选地,注液管通过耐高温胶或直接焊接固定的方式密封在注液孔。
[0009]优选地,所述液态工质为去离子水。
[0010]优选地,所述焊接铜网的网孔密度为300目~500目。
[0011]优选地,所述焊接铜网和所述编织铜网通过烧结方式复合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柔性外壳由柔性金属导热材料制成。
[0013]优选地,所述柔性金属导热材料为铜或铝塑膜。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同时提供了上述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S1、切割出合适尺寸的柔性外壳、编织铜网和焊接铜网;
[0016]S2、将编织铜网排列在焊接铜网上,再置于烧结炉中烧结成复合吸液芯;
[0017]S3、将烧结完毕的复合吸液芯整体进行亲水处理;
[0018]S4、将亲水处理后的复合吸液芯一端进行疏水处理,作为冷凝段;
[0019]S5、将复合吸液芯置于柔性外壳上,对柔性外壳的各侧通过热压或者焊接的方式进行密封,并留一端不进行密封;
[0020]S6、将注液管接入未密封的一端,再次进行热压或者焊接,使得注液管与柔性外壳密封连接;
[0021]S7、通过注液管连接真空装置对热管内部进行抽真空处理,待抽真空结束后迅速通过注液管向热管内部注入液态工质,完成注液后,对注液管的管口进行冲压使其发生形变密封;
[0022]S8、对该热管进行传热测试,确保更够正常使用。
[0023]优选地,所述步骤S6还包括将注液管插入柔性外壳上开设有的注液孔内,并用耐高温胶将注液管的外壁与注液孔胶接。
[002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复合吸液芯一端做疏水处理,一端做亲水处理,疏水处理端为冷凝段,亲水处理端为蒸发段,蒸发段与热源接触,液态工质吸收热量后蒸发为气态工质,复合吸液芯将焊接铜网和编织铜网相复合,其中,编织铜网作为保持架,将柔性外壳撑起,二者间形成供气态工质流动的气体通道,复合吸液芯作为液体通道,其中,焊接铜网的网孔作为低流阻液体通道,可在正常情况下使液态工质流向蒸发段,当热管处于外界高温环境或反重力条件下,由于冷凝段经疏水处理,蒸发段经亲水处理,液态工质仍可在编织铜网的毛细作用下由冷凝段流向蒸发段,实现液态工质的单向流动,保证蒸发段能够正常进行吸热蒸发,进而保证热管的正向有效导热性,反向的阻断性,保证热量的单向传递,提高极限环境下散热能力以及反重力条件下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管爆炸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复合吸液芯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热管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图4沿B

B剖切后的剖视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0:柔性外壳;20:注液管;30:编织铜网;40:焊接铜网;50:注液孔;61:第一液道;62:第二液道;70:气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
围。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如图1

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包括:柔性外壳10、复合吸液芯和注液管20,柔性外壳10内部设置有空腔,复合吸液芯设置于空腔内,注液管20安装于柔性外壳10的一端,并与其内部空腔相连通,用于向热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外壳、复合吸液芯和注液管,所述柔性外壳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复合吸液芯设置于空腔内,所述注液管安装于所述柔性外壳的一端,并与其内部空腔相连通,所述复合吸液芯由焊接铜网和编织铜网复合而成,所述复合吸液芯的靠近所述注液管一端为蒸发段,远离所述注液管一端为冷凝段,所述蒸发段为经过亲水处理的亲水端,所述冷凝段为经过疏水处理的疏水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外壳上开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管与所述注液孔配合安装,所述注液孔与所述柔性外壳内部的空腔相连通,通过所述注液管向所述柔性外壳内部通入液态工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注液管通过耐高温胶或直接焊接固定的方式密封在注液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工质为去离子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铜网的网孔密度为300目~500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铜网和所述编织铜网通过烧结方式复合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液芯单向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建化何振霆黄家乐邵斐菲张鸿祥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