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汕头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85664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内部真空密封且设有依次相连的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的外管壳体、位于蒸发段和部分绝热段的毛细吸液芯、填充于所述毛细吸液芯内部的液态工质、以及固设于所述外管壳体内且位于绝热段以及冷凝段的内管壳体,所述毛细吸液芯固定在所述外管壳体一端内壁,所述内管壳体一端固定穿接在部分毛细吸液芯内部且与所述毛细吸液芯密封相接,所述内管壳体另一端与所述外管壳体远离所述毛细吸液芯一端内侧壁相隔一段距离,位于部分绝热段和冷凝段的外管壳体内壁不设置毛细吸液芯,从内管壳体端口流出的蒸气可以直接与外管内壁接触并冷凝,从而减少了传热热阻,增大了热管的传热效率。增大了热管的传热效率。增大了热管的传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热管
,尤其涉及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热管作为一种高效传热元件,具有高导热性、高稳定性和无需额外动力传输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军工设备、商业设备等领域的电子设备中。传统的热管为圆柱形管状密封结构,由封闭的金属外壳、壳体内壁毛细吸液芯和壳内的液体工质组成,且壳内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其工作原理为:热管的蒸发段与热源接触,热管的冷凝段与散热器接触,管内工质吸收热量后汽化形成高压蒸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往热管的冷凝段流动,在冷凝段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冷凝液并释放潜热,冷凝液在吸液芯的毛细压力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段,由此形成气液循环传热过程。
[0003]在上述循环中,由于气液流动方向相反,气体和液体的接触界面存在剪切阻力;当传热功率增大时,吸液芯中的回流液体将不再只局限于吸液芯内部而超出吸液芯的表面并与蒸气形成相对流动,较大的剪切阻力会抑制液体工质回流,对液体的回流造成阻挡将减弱热管的传热性能。
[0004]另外,环路热管的工作原理与传统热管相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真空密封且设有依次相连的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的外管壳体(1)、位于蒸发段和部分绝热段的毛细吸液芯(3)、填充于所述毛细吸液芯(3)内部的液态工质、以及固设于所述外管壳体(1)内且位于绝热段以及冷凝段的内管壳体(2),所述毛细吸液芯(3)固定在所述外管壳体(1)一端内壁,所述内管壳体(2)一端固定穿接在部分毛细吸液芯(3)内部且与所述毛细吸液芯(3)密封相接,所述内管壳体(2)另一端与所述外管壳体(1)远离所述毛细吸液芯(3)一端内侧壁相隔一段距离,所述内管壳体(2)两端贯通且内部设有供所述液态工质蒸发后形成的气态工质流动的通道,位于绝热段的内管壳体(2)外壁和外管壳体(1)内壁以及毛细吸液芯(3)与内管壳体(2)穿接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储液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芯(3)固定烧结于所述外管壳体(1)内壁且内部沿长度方向贯穿开设有通孔,所述内管壳体(2)穿接于所述毛细吸液芯(3)内的一段外壁与所述通孔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毛细吸液芯(3)内存在可供所述液态工质流动的毛细通道,未穿接内管壳体(2)的一段所述通孔形成蒸气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壳体(2)与所述外管壳体(1)同轴布设,且所述内管壳体(2)远离所述毛细吸液芯(3)的一端外壁固定套设有与所述外管壳体(1)内壁相抵的内管支架(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壳体(1)固定所述毛细吸液芯(3)的一端外端面处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真空注液口(6),所述真空注液口(6)用于向所述通孔灌注液态工质并在灌注完成后进行封口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同轴环路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段从所述内管壳体(2)穿入所述通孔一端的端口处延伸至与所述外管壳体(1)布设毛细吸液芯(3)的一端端面相隔一段距离的位置处,所述绝热段从所述内管壳体(2)穿入所述毛细吸液芯(3)一端的端口处沿内管壳体(2)轴向延伸并超出毛细吸液芯(3)端面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桂生方冠捷饶龙石王双喜温明富牛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