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859276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与抽油管连通,所述抽油管通过自动转管器卷绕拉伸,且抽油管的抽油阀口与探针管组件连通,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输油软管与量杯连通,且量杯的出油口通过排废油管与废油桶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抽油管、卷管器、气动泵、量杯、废油桶、探针管组件、管路等的组合,取代了传统人工手动进行抽油的方式,较传统的放油或抽油模式,此种抽油方式速度快、环保、无油滴溢流、避免人接触,抽油干净卫生、快捷,省去了举升汽车的繁琐操作,能够实现废油一次输送到废油桶,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提高了抽油效率。了抽油效率。了抽油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关系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简单来说,发动机就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转变为机械能;发动机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环境差,工作温度可达400℃至600℃,在这样恶劣的工况下面,只有合格的润滑油才可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0003]润滑油作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减磨、辅助冷却降温、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作用,而当汽车行驶至一定里程时,发动机内润滑油由于长久摩擦下,极易出现粘稠固化的现象,对于发动机的润滑效果降低,因此需定期对发动机润滑油进行更换处理,然而现有用于汽车发动机润滑油的抽油方式大多为人工将发动机卸油螺栓拧下或者采用吸筒手动抽油的方式,此类方式不仅操作强度较高,耗时较长,且在抽油的同时,极易出现漏油、滴油的现象,造成后续清理困难。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包括废油桶、量杯、抽油泵、自动转管器、抽油管、探针管组件,其中:
[0006]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与抽油管连通,所述抽油管通过自动转管器卷绕拉伸,且抽油管的抽油阀口与探针管组件连通;
[0007]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通过输油软管与量杯连通,且量杯的出油口通过排废油管与废油桶连通。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油泵通过固定泵架固定安装于距离地面1.4m以上的位置处。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量杯安装于距离地面1.5m以上的位置处,且量杯的安装高度大于抽油泵的安装高度。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量杯的容量为10L,且量杯的筒壁标刻有量度标尺,所述量杯与排废油管的连通端安装有球阀开关。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废油桶上端进油口安装于距离地面1m或者放置于地下位置处。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废油管、输油软管、抽油管的油管材质优选选取PPR、POM、丁腈橡胶、TPE材质的一种,且排废油管、输油软管、抽油管的油管内径均相同,
油管的内径为22mm。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抽油管的抽油阀口端安装有润滑油流量传感器,其流量计量公式如下:
[0014]流量:Q=[d2√]√;
[0015]式中:Q—流量;π—圆周率;d—管内径,L—管道长度;g—重力加速度;H—管道两端水头差;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Z—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探针管组件包括探管,所述探管的吸油口连通有转向软管,且探管的出油口连通有多组分流软管,多组分流软管均与汇流阀头连通,且汇流阀头的出油口连通有汇流排管。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多组所述分流软管的数量为三组,且三组分流软管呈星三角对称排列。
[0018]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0019]S1、选择合适型号的探针管组件插入发动机抽油口,利用探针管组件中转向软管的伸缩弯折性能,将其抽油口探入发动机底部,而后将探针管组件中的汇流排管与抽油管的抽油阀口对接好;
[0020]S2、打开抽油泵上配套的气动截止阀开关,抽油泵工作产生负压,利用负压对发动机内润滑油进行负压抽取;
[0021]S3、打开抽油管中抽油阀口的阀门开关,开始抽油,润滑油液在抽油泵的负压作用下,通过探针管组件、抽油管被负压抽取,而后通过输油软管抽送至量杯内留存计量;
[0022]S4、抽油完成后,将抽油管的抽油阀口关闭,同时分离探针管组件,并将抽油管的抽油阀口用堵头堵上,而后利用自动转管器将抽油管收回,继而关闭气动截止阀,将探针管组件抽出放回探针管桶内;
[0023]S5、记录量杯内抽油数据后,打开其下方的球阀开关阀门,将废油通过排废油管排到废油桶内,关闭球阀开关阀门,完成发动机润滑油的抽油工作。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5]本专利技术通过利用抽油管、卷管器、气动泵、量杯、废油桶、探针管组件、管路等的组合,取代了传统人工手动进行抽油的方式,较传统的放油或抽油模式,此种抽油方式速度快、环保、无油滴溢流、避免人接触,抽油干净卫生、快捷,省去了举升汽车的繁琐操作,能够实现废油一次输送到废油桶,极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提高了抽油效率。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中探针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废油桶;2、排废油管;3、球阀开关;4、量杯;5、输油软管;6、抽油泵;7、自动转管器;8、抽油管;9、探针管组件;91、探管;92、转向软管;93、把手;94、分流软管;95、汇流阀头;96、汇流排管;10、固定泵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包括废油桶1、
量杯4、抽油泵6、自动转管器7、抽油管8、探针管组件9,抽油泵6通过固定泵架10固定安装于距离地面1.4m以上的位置处,量杯4安装于距离地面1.5m以上的位置处,且量杯4的安装高度大于抽油泵6的安装高度。
[0030]抽油泵6的出油口通过输油软管5与量杯4连通,且量杯4的出油口通过排废油管2与废油桶1连通,量杯4的容量为10L,且量杯4的筒壁标刻有量度标尺,量杯4与排废油管2的连通端安装有球阀开关3,废油桶1上端进油口安装于距离地面1m或者放置于地下位置处。
[0031]抽油泵6的进油口与抽油管8连通,抽油管8通过自动转管器7卷绕拉伸,且抽油管8的抽油阀口与探针管组件9连通,排废油管2、输油软管5、抽油管8的油管材质优选选取PPR、POM、丁腈橡胶、TPE材质的一种,且排废油管2、输油软管5、抽油管8的油管内径均相同,油管的内径为22mm,抽油管8的抽油阀口端安装有润滑油流量传感器,其流量计量公式如下:
[0032]流量:Q=[π/4d2√1+λL/d+Z]√2gH;
[0033]式中:Q—流量m3/s;π—圆周率;d—管内径m,L—管道长度m;g—重力加速度m/s2;H—管道两端水头差m;λ—管道的沿程阻力系数无单位;Z—管道的局部阻力系数无单位;
[0034]在利用排废油管2、输油软管5、抽油管8的组合,对发动机润滑油废油进行定量抽取时,废油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油桶(1)、量杯(4)、抽油泵(6)、自动转管器(7)、抽油管(8)、探针管组件(9),其中:所述抽油泵(6)的进油口与抽油管(8)连通,所述抽油管(8)通过自动转管器(7)卷绕拉伸,且抽油管(8)的抽油阀口与探针管组件(9)连通;所述抽油泵(6)的出油口通过输油软管(5)与量杯(4)连通,且量杯(4)的出油口通过排废油管(2)与废油桶(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泵(6)通过固定泵架(10)固定安装于距离地面1.4m以上的位置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杯(4)安装于距离地面1.5m以上的位置处,且量杯(4)的安装高度大于抽油泵(6)的安装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杯(4)的容量为10L,且量杯(4)的筒壁标刻有量度标尺,所述量杯(4)与排废油管(2)的连通端安装有球阀开关(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油桶(1)上端进油口安装于距离地面1m或者放置于地下位置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油管(2)、输油软管(5)、抽油管(8)的油管材质优选选取PPR、POM、丁腈橡胶、TPE材质的一种,且排废油管(2)、输油软管(5)、抽油管(8)的油管内径均相同,油管的内径为22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抽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管(8)的抽油阀口端安装有润滑油流量传感器,其流量计量公式如下:流量:Q=[(π/4)d2√(1+λL/d+Z)]√(2gH);式中:Q—流量(m3/s);π—圆周率;d—管内径(m),L—管道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延书代春海孙浩位淑娟张敬
申请(专利权)人:中驰车之谷互联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