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8249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属于压力管道领域。该组对夹具包括支架系统和液压泵系统。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固定立柱,使得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构成中间放置管道筒节的框架。底座垂直于下横梁设置,底座上设置有减小管道筒节滑动摩擦力的滚珠。下横梁和立柱连接处设置有避免管道筒节翻转侧滚的防滚楔块。上横梁的下表面固定有液压泵柱塞,液压泵柱塞的位移输出端固定有传力板。液压泵柱塞通过输油管与液压泵连接。该组对夹具采用机械顶压替代人工组对,能够解决当前冷箱管道筒节焊接前的圆管错边问题,以及焊接后出现的变形情况,能够减少制作工序,提高制作质量和精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企业成本。节省企业成本。节省企业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


[0001]本技术属于压力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

技术介绍

[0002]在压力管道领域,各管道多为圆管,但在原材料采购阶段,出于便于运输等原因,大多数厂家均采购板材,再通过液压机或滚轴卷圆机对板材进行卷制得到管道筒节粗料,之后对管道筒节粗料进行纵缝组对、点焊、焊接,最后复圆得到符合规范要求圆度的管道筒节。
[0003]用于冷箱管道的管道筒节不同于常规的管道筒节。由于后续焊接工艺等特殊原因,需要在冷箱管道筒节顶部纵缝对接位置的两侧各伸出一段平直的区域(约占筒节圆周的1/20~1/30),以保证对接纵缝板件两边始终处于板对接位置,避免应力集中,从而得到质量优良的焊缝。
[0004]由于各冷箱管道的材质、规格相同,以及受到液压机自身的设备性能的限制,卷制管道筒节的圆度一般只能达到近似程度,不能直接成型。并且由于板材原始边处刚度大、卷制后材料回弹、卷制过程精度控制差等多种因素造成卷制的筒节存在纵缝错边问题,这对冷箱管道纵缝焊接造成了很大困难,不能得到优良的纵缝板对接质量。如不解决这个问题,筒节将在焊接时产生错边,轻则返修,重则报废。
[0005]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卷圆工序结束后,将有问题的管道筒节再放入滚轴卷圆机多次复圆解决错边问题,之后再进行纵缝焊接和复圆。该方法中采用滚轴卷圆机多次复圆的过程耗时长且完成度低,因为存在问题的管道筒节上错边位置的区域远小于无错边区域,将整个管道筒节复圆造成了较大的成本浪费。将管道筒节置于滚轴卷圆机多次复圆还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材料性能损失。
[0006]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用于冷箱管道筒节卷制的组对夹具,解决冷箱管道筒节卷制过程错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目前冷箱管道筒节焊接前的圆管错边问题,以及解决后续焊接过程管道筒节出现变形状态,提供一种管道筒节点焊半自动组对夹具。
[0008]本技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9]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包括支架系统和液压泵系统。
[0010]支架系统包括底座、立柱、上横梁和下横梁;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柱塞、传力板和液压泵。
[0011]上横梁和下横梁的两端之间分别固定有立柱,使得上横梁、下横梁和两条立柱构成中间放置管道筒节的框架。底座垂直于下横梁设置,底座的上表面作为放置管道筒节的水平支撑面且与下横梁的上表面平齐,水平支撑面上分布有减小管道筒节滑动摩擦力的滚
珠。下横梁和两条立柱连接处均设置有避免管道筒节翻转侧滚的防滚楔块。
[0012]上横梁的下表面固定有液压泵柱塞。液压泵柱塞的位移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筒节上部纵缝位置的传力板。液压泵柱塞通过输油管与液压泵连接,由液压泵驱动液压泵柱塞进行伸缩位移。
[0013]作为优选,上述液压泵柱塞通过焊接固定于上横梁的下表面。
[0014]作为优选,上述传力板通过焊接固定于液压泵柱塞的位移输出端。
[0015]作为优选,上述传力板的面积大于液压泵柱塞的下表面截面。
[0016]进一步的,上述传力板与管道筒节接触面的水平方向长度为管道筒节圆周长度的1/20~1/30。
[0017]作为优选,上述上横梁的上表面固定有用于起吊组对夹具的受力构件。
[0018]进一步的,上述受力构件为吊耳。
[0019]作为优选,上述底座上的滚珠设置为两列,管道筒节(1)能够置于两列滚珠(2)上滑动。
[0020]作为优选,上述上横梁、下横梁和底座为工字梁。
[0021]作为优选,上述液压泵上设置有开关和压力数显表。
[0022]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1)本技术提供的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可以用于不同管径、不同板材厚度(4

12mm)的铝制或其它有色金属的冷箱管道筒节焊接工艺;
[0024](2)本技术在液压泵柱塞底面设置传力板,使得焊接前管道筒节顶部纵缝对接位置存在一段平直的区域,以抵消焊接后出现的变形。通过上述方法,以保证对接纵缝板件两边始终处于板对接位置,避免应力集中,从而得到质量优良、符合圆度需求的管道筒节,减少后续复圆工序;
[0025](3)本技术采用液压泵柱塞顶压替代人工组对,以及局部点焊的方式可以解决圆管错边问题;该组对夹具可以减少制作工序,提高制作质量和精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省企业成本,尤其是大批量作业时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示意图;
[0027]图2为管道筒节截面图;
[0028]图中:管道筒节1、滚珠2、底座3、立柱4、吊耳5、上横梁6、液压泵柱塞7、传力板8、输油管9、液压泵10、开关11、下横梁12、防滚楔块13和压力数显表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没有相互冲突的前提下,均可进行相应组合。
[00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是间接连接即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0031]在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下面首先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该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主要由支架系统和液压泵系统组成。其中支架系统包括底座3、立柱4、上横梁6和下横梁12,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柱塞7、传力板8和液压泵10。
[0032]上横梁6和下横梁12之间设置有两根立柱4。两根立柱4分别焊接于上横梁6和下横梁12之间的两侧,使得上横梁6、下横梁12和两根立柱4构成中间放置管道筒节1的框架。
[0033]为了放置待焊接的管道筒节1,需要在与下横梁12方向垂直的位置设置底座3,底座3的上表面作为放置管道筒节1的水平支撑面且与下横梁12的上表面平齐。底座3的水平支撑面上分布有减小管道筒节1滑动摩擦力的滚珠2。为了便于各类管道筒节1在底座3上能够平稳滚动到位,底座3上的滚珠2可设置两列具有一定间距的滚珠2。管道筒节1能够置于两列滚珠2上滑动
[0034]进一步的,为了防止管道筒节1在底座3上的前后滚动过程中发生侧向翻滚,需要在下横梁12和两根立柱4连接处设置防滚楔块13。防滚楔块13靠近管道筒节1的一侧为圆弧状,能够与管道筒节1的弧度相匹配。
[0035]上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系统和液压泵系统;所述支架系统包括底座(3)、立柱(4)、上横梁(6)和下横梁(12);所述液压泵系统包括液压泵柱塞(7)、传力板(8)和液压泵(10);所述上横梁(6)和下横梁(12)的两端之间分别固定有立柱(4),使得上横梁(6)、下横梁(12)和两条立柱(4)构成中间放置管道筒节(1)的框架;所述底座(3)垂直于下横梁(12)设置,底座(3)的上表面作为放置管道筒节(1)的水平支撑面且与下横梁(12)的上表面平齐,所述水平支撑面上分布有减小管道筒节(1)滑动摩擦力的滚珠(2);所述下横梁(12)和两条立柱(4)连接处均设置有避免管道筒节(1)翻转侧滚的防滚楔块(13);所述上横梁(6)的下表面固定有液压泵柱塞(7);所述液压泵柱塞(7)的位移输出端设置有用于固定管道筒节(1)上部纵缝位置的传力板(8);所述液压泵柱塞(7)通过输油管(9)与液压泵(10)连接,由液压泵(10)驱动液压泵柱塞(7)进行伸缩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箱管道筒节半自动组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柱塞(7)通过焊接固定于上横梁(6)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际良俞富灿李斌冯林涛方俊杰章有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泰深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