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805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吸附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的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形成了两个吸附种植层,可有效地对海域进行净化。两个吸附种植层上设有所需要种植海草的营养和环境,可有效地保证海草能较好地生长,能吸附净化海域。吸附净化海域。吸附净化海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吸附装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首先,牡蛎壳的成分主要以碳酸钙为主,内部具有一定大小的孔隙,其具备较强的吸附、交换和催化分解能力,成为各种污染物降解和净化的场所和媒介。经过一定加工制作后,牡蛎壳的外层可产生不同的孔穴结构,可吸附一定的污染物;牡蛎壳中的某些成分可与某些污染物产生反应,产生稳定难溶的沉淀或络合物,以达到改良水质的目的。然而所产生新的固体废物仍需要二次处理,否则将成为新的污染。部分海域存在氮磷匀速超标问题提,但当前不存在针对海域氮磷超标问题而设计的牡蛎壳吸附装置,无法满足其不用回收牡蛎壳就可以长期持续性吸附氮磷需求。
[0003]现有技术中如一种利用废牡蛎壳制造兼具吸附剂和微生物功能的多孔体的方法,以用于环境友好的净化流和废水。组成: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洗涤和干燥后,将废牡蛎壳粉碎至小于30目大小;将100重量份的牡蛎壳粉与20至35重量份的低密度聚乙烯添加剂混合;并在100至150℃下模制混合物。这种就是利用牡蛎壳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用于净化的作用。
[0004]但是当前最常用的水体净化材料就是牡蛎壳,牡蛎壳与其他材料相结合,虽然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但是直接除氮磷时,生成难溶性的沉淀物,形成的污泥会导致水体二次污染,面对大面积水域时材料很难回收,因此牡蛎壳装置应解决牡蛎壳处理污水使用量大及牡蛎壳净化生成沉淀后回收难的问题。其次牡蛎壳的净化大部分是吸附作用,但是其净化能力具有饱和性,可利用海草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氮磷的速率不高,不能完全吸收增加的氮磷含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净化处理的缺点,提供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所述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的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
[0007]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第二吸附种植层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第三层营养基质层、海沙层的设置,形成了两个吸附种植层,可有效地对海域进行净化。同时两个吸附种植层上设有所需要种植海草的营养和环境,这样可有效地保证海草能较好地生长,能很好地吸附净化海域。同时海草种植在第三层营养
基质层上,上方设有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解决牡蛎壳处理污水使用量大及牡蛎壳净化生成沉淀后回收难及其净化能力具有饱和性的问题,也解决了海草在单位时间内吸收氮磷的速率不高的现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海草更好地更好成长。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的海沙层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且第二吸附种植层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中;所述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上且第一种植箱位于第二种植箱上方的设置,使得第二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的根可以扎根于海底,提高海洋的生态系统。同时可拆卸设置便于更换和安装。
[0008]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所述吸附架主体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的设置,这样便于拆装以及更换。且通过两个吸附架单元从左右两个方向合并成吸附架主体,便于快速拆装以及放置第一种植箱、第二种植箱。当然,两个吸附架单元通过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09]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上设有若干导流片,若干导流片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上。所述吸附架主体上设有若干导流片,若干导流片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上的设置是为了控制水流流向,进而保护放置于吸附架主体上的下部也就是第二种植箱内的种植区内海草生长,同时削弱水流速度,将海底营养盐和沉积的有机物带至上层,增加水域的肥沃度。
[0010]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一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的隔板。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一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的隔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阻止外部风浪冲击吸附架主体上部分的第一种植箱内的第一吸附种植层上的海草。
[0011]优选地,所述吸附架主体位于第二种植箱位置处的外侧设有用于保护第二种植箱的防浪板。防浪板的设置是为了保护第二种植箱内的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也就是说,由于吸附架主体下方是第二种植箱,在下部分设置防浪板,阻止强风浪直接冲击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优选地,防浪板的高度为4cm~7cm。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高度既可以保护第二吸附种植层中的海草,避免被冲击,同时又不至于太高,便于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流入第二种植箱,有利于海草的生长。
[0012]优选地,所述隔板、防浪板均与吸附架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或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所述隔板、防浪板均与吸附架主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设置,是便于拆装和更换,这样可以在隔板或防浪板被损坏,可以更换新的,从而使得整个牡蛎壳吸附装置的寿命得以延长,提高其耐用性。当然,隔板13、防浪板14均与吸附架主体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这样可以减少接缝提高强度。当然具体结构如何设置,可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渔网层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所述第二渔网层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所述第一渔网层上的网孔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3cm~5cm、或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3cm~5cm的设置,是为了防止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被海浪冲刷,保证海草能够健康生长。所述第二渔网层上的网孔也为方形孔或圆形孔,方形孔边长的大小为0.5cm~2cm、或
圆形孔的孔径大小为0.5cm~2cm的设置,能够在保证海草既可以深入海底,同时又避免孔太大会发生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发生往下遗漏得情况,因为第二渔网层相当于第二吸附种植层的底部,由于第二种植箱是上下端开口也就是无底的,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就是防止重力原因导致海沙、营养基质、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下层被海浪从孔中冲走,因此给第二渔网层设置较小的孔。
[0014]优选地,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的材料包括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水,所述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上设有若干径向直径分别为2mm~60mm的圆形颗粒。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其材质主要为高温煅烧牡蛎壳粉、水泥、活性炭、自来水构成,制成2mm~60mm的不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吸附架主体(1)、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2)、第二吸附种植层(3)均包括从上往下的第一渔网层(5)、渗透牡蛎壳反应格栅层(6)、第三层营养基质层(7)、海沙层(8),所述第一吸附种植层(2)放置于上端开口的第一种植箱(21)中,所述第二吸附种植层(3)的海沙层(8)下方设置有第二渔网层(31)且第二吸附种植层(3)放置于上下端均开口的第二种植箱(32)中;所述第一种植箱(21)、第二种植箱(32)均可拆卸安装于吸附架主体(1)上且第一种植箱(21)位于第二种植箱(32)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包括左右两个吸附架单元(11)组成,两个吸附架单元(11)固定连接一体成型或通过可拆卸结构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上设有若干导流片(12),若干导流片(12)均匀上下分布于吸附架主体(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牡蛎壳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架主体(1)位于第一种植箱(21)位置处的外侧环绕有用于保护第一种植箱(21)的隔板(13)。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云珍吕昕宇夏春华马振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