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896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动模和静模均开设有模腔,还包括翻转拔模机构,所述翻转拔模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静模上的翻转腔和对称活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腔上的两组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受驱依次远离所述静模、贴合所述模腔侧壁并靠近所述静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翻转块受驱翻转远离静模,而后动模受驱贴合静模,以推抵翻转块翻转贴合静模的模腔,并成为模腔的一部分,此时推抵翻转块作为模腔的部分不存在拔模角,而在注塑后动模受驱准备远离翻转块,同时推抵翻转块翻转靠近静模,以将翻转块与成品工件脱离,此时会吸附在动模上以便后续顶针脱模,以避免静模和成品工件之间出现脱模困难的情况。模困难的情况。模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模具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

技术介绍

[0002]塑胶模具,是将融化的塑料通过注塑、压力和发泡等工序贴合模具以形成不同形状和尺寸的模具,其中注塑模具高性价比、生产效率快的特点被广泛使用。
[0003]根据专利号CN111907008B,公开(公告)日:2022

03

04,公开的一种塑胶模具,包括上模座与下模座,所述上模座位于下模座的一侧,所述上模座由上模底板、上模架及上模仁组成,所述上模底板位于上模架的一侧,所述上模仁镶嵌于上模架的另一侧外表面中间位置,所述上模底板与上模架的一侧外表面中间位置均开设有主流道,所述下模座由下模架、固定板及下模底板组成,所述下模架位于固定板的一侧,所述下模底板位于固定板的另一侧,该塑胶模具能够在注胶结束后对尾料进行切除,无需后期人工切除,节省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顶针对模型进行均匀推动脱模,脱模速度快,不易对模型造成损伤,上下模座连接更加牢固,确保上下模仁紧密贴合,保障了模型的定形质量。
[0004]包括上述专利的现有技术中,注塑模具通常区分为动模和静模两块,静模固定连通注塑口,而后动模贴合静模使模腔密闭进行注塑,在注塑完成分离时,为便于塑料成品件脱模会在模腔上开设一定角度的拔模角,以避免模腔和成品件之间出现的真空负压导致的刮蹭和难脱模现象,而对角度特殊要求不能开设拔模角的动模模腔会采用顶针顶出模具,但静模模腔因为与注塑口相连通不能采用顶针设计,脱模时仍会出现难脱模甚至粘膜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旨在解决不能开设拔模角静模模腔脱模困难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包括动模和静模,动模和静模均开设有模腔,还包括翻转拔模机构,所述翻转拔模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静模上的翻转腔和对称活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腔上的两组翻转块,所述翻转块受驱依次远离所述静模、贴合所述模腔侧壁并靠近所述静模。
[0007]作为优选的,所述翻转腔和所述翻转块上均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同极相向,两组所述电磁铁通电相斥,以驱使所述翻转块翻转。
[0008]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磁铁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腔上的第一电磁铁和设置于所述翻转块上的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朝所述模腔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铁和所述第一电磁铁错位布置。
[0009]作为优选的,所述翻转块上设置有破真空机构,所述破真空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翻转块上的排气通道,所述翻转腔翻转使气流沿所述排气通道吹入所述模腔。
[0010]作为优选的,所述破真空机构还包括设置于翻转块上的主气囊,所述翻转腔受驱
翻转挤压所述主气囊向所述排气通道吹气。
[0011]作为优选的,所述主气囊上固定连通有增幅气囊,所述增幅气囊包括对称设置的半身气囊,所述半身气囊之间设置有弹性柱,所述半身气囊受所述翻转块挤压向所述主气囊输气。
[0012]作为优选的,所述排气通道中段开设有回环通道,所述回环通道上转动连接有翻转板,所述翻转板受驱翻转封堵所述回环通道的第一端。
[0013]作为优选的,所述翻转腔和所述翻转块之间设置有引导机构,所述引导机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腔内的伸缩板,所述伸缩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翻转块上,所述翻转块受驱沿所述伸缩板翻转并滑动。
[0014]作为优选的,所述伸缩板上滑动连接有滑移锁止块,所述翻转腔上转动连接有解锁推板,所述翻转块上设置有锁止滑槽,所述滑移锁止块受驱滑入所述锁止滑槽内,所述解锁推板受驱推抵所述滑移锁止块解锁。
[0015]作为优选的,所述翻转腔和所述翻转块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始终牵拉所述翻转腔和所述翻转块相互靠近。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利用了活动连接于静模上的翻转块,在使用时,翻转块受驱翻转远离静模,而后动模受驱贴合静模,以推抵翻转块翻转贴合静模的模腔,并成为模腔的一部分,此时推抵翻转块作为模腔的部分不存在拔模角,而在注塑后动模受驱准备远离翻转块,同时推抵翻转块翻转靠近静模,以将翻转块与成品工件脱离,此时会吸附在动模上以便后续顶针脱模,以避免静模和成品工件之间出现脱模困难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拔模机构爆炸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破真空机构和伸缩转块爆炸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2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破真空机构剖面示意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气囊和增幅气囊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动模;11、模腔;2、静模;21、注塑头;22、翻转腔;3、翻转拔模机构;31、翻转块;311、锁止滑槽;32、第一弹簧;33、伸缩转块;34、伸缩板;341、折叠弹性板;342、滑移锁止块;343、第二弹簧;35、解锁推板;351、转动板;41、第一电磁铁;42、第二电磁铁;421、收纳槽;5、引导机构;6、破真空机构;61、主气囊;62、辅助气囊;63、弹性部;64、回环通道;641、翻转板;
65、排气通道;66、增幅气囊;661、半身气囊;662、弹性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使得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0]如图1

9所示,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动模1和静模2均开设有模腔11,还包括翻转拔模机构3,翻转拔模机构3包括开设于静模2上的翻转腔22和对称活动连接于翻转腔22上的两组翻转块31,翻转块31受驱依次远离静模2、贴合模腔11侧壁并靠近静模2。
[0031]具体的,动模1和静模2分别安装于注塑机的固定端和移动端,静模2上开设有注塑头21,注塑头21固定连通注塑机的注塑腔;在注塑时,翻转块31会受驱翻转远离静模2,而后动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包括动模(1)和静模(2),动模(1)和静模(2)均开设有模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转拔模机构(3),所述翻转拔模机构(3)包括开设于所述静模(2)上的翻转腔(22)和对称活动连接于所述翻转腔(22)上的两组翻转块(31),所述翻转块(31)受驱依次远离所述静模(2)、贴合所述模腔(11)侧壁并靠近所述静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腔(22)和所述翻转块(31)上均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同极相向,两组所述电磁铁通电相斥,以驱使所述翻转块(31)翻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翻转腔(22)上的第一电磁铁(41)和设置于所述翻转块(31)上的第二电磁铁(42),所述第一电磁铁(41)朝所述模腔(11)倾斜设置,所述第二电磁铁(42)和所述第一电磁铁(41)错位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块(31)上设置有破真空机构(6),所述破真空机构(6)包括开设于所述翻转块(31)上的排气通道(65),所述翻转腔(22)翻转使气流沿所述排气通道(65)吹入所述模腔(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调节的塑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真空机构(6)还包括设置于翻转块(31)上的主气囊(61),所述翻转腔(22)受驱翻转挤压所述主气囊(61)向所述排气通道(65)吹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自适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王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友泰福华精工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