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5763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涉及菌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拌料罐、协同驱动组件、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所述拌料罐的下方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腿,且拌料罐的中部上方设置有传动腔,所述协同驱动组件安装于传动腔的内部,且协同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轴、伺服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行走轨,所述旋转轴与传动腔的上壁转动连接。该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通过协同驱动组件便于带动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的搅拌,主搅棒、辅搅棒与次搅棒之间为交错设置能够充分增大接触搅拌面积并对拌料罐内部不同位置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还能够通过固液分离组件对拌料罐内部混合拌料完成的菌料进行固液分离。成的菌料进行固液分离。成的菌料进行固液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料加工
,具体为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菌料即菌菇料,是一种食用菌加工而成的物料,食用菌通称为蘑菇,包括香菇、金针菇、茶树菇、杏鲍菇以及猴头菇等品种。在菌料加工的过程中,为制作出不同口味的菌料需要对其进行混合拌料,因此需要用到混合拌料结构。
[0003]如申请号为CN202110519944.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原料搅拌机,类似于上述申请的食用菌原料搅拌机目前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在对菌料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仅设置有单一的搅拌结构,并未设计多层级搅拌机构,使得搅拌不够充分,加工效率有待提高,而常用的多个拌料结构需要多个驱动源,易造成能源浪费。
[000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包括拌料罐、协同驱动组件、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所述拌料罐的下方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腿,且拌料罐的中部上方设置有传动腔,所述协同驱动组件安装于传动腔的内部,且协同驱动组件包括旋转轴、伺服电机、主动齿轮、被动齿轮、行走轨,所述旋转轴与传动腔的上壁转动连接,且旋转轴的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旋转轴的外部固定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的外侧啮合有被动齿轮,所述传动腔的内壁一侧固定有行走轨,且传动腔的下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安装于主动齿轮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安装于被动齿轮的下方,且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均位于拌料罐的内部。
[0007]进一步的,所述拌料罐的上方两侧设置有进料口,且拌料罐的中部分外部一体化安装有防撞外框,并且防撞外框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循环处理组件。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搅拌组件包括主转轴、主搅棒、连杆、刮料板和辅搅棒,所述主转轴的外壁固定有四组主搅棒,且主转轴的底部外侧连接有两组连杆,两组所述连杆共同构成“U”型结构,且连杆靠近拌料罐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刮料板,所述连杆的内侧焊接有辅搅棒,且辅搅棒与主转轴位于同一水平线。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搅拌组件包括次转轴、次搅棒和混料网,所述次转轴与被动齿轮固定连接,且被动齿轮设置有三个,所述次转轴的外壁固定有次搅棒,且次搅棒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混料网,所述主搅棒、辅搅棒与次搅棒之间为交错设置,且主搅棒、辅搅棒和次搅棒均为圆棍状结构。
[0010]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循环处理组件包括出气管、抽气泵、空气过滤层、加热腔、温度传感器、加热棒和回流管,所述拌料罐靠近防撞外框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气管和回流管,且出气管呈倒“T”型结构,所述出气管为单向管,所述出气管的另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层,且空气过滤层设置有三层,并且空气过滤层位于防撞外框的内部两侧,所述空气过滤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加热腔,且加热腔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和加热棒。
[0011]进一步的,所述拌料罐的中部下侧连接有下料管,且下料管的下方安装有固液分离箱,所述拌料罐通过下料管与固液分离箱之间相互连通,且固液分离箱的内部安装有固液分离组件,所述固液分离箱的底部一侧连接有排液管,且固液分离箱的中部下侧安装有出料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弹簧、导料板和震动电机,所述固定板固定于固液分离箱内部中上方,且固定板的上方通过第一弹簧弹性连接有导料板,所述导料板呈倒“V”型结构,且导料板的下方一侧安装有震动电机。
[0013]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组件还包括电机轴、压滤辊和柔性垫层,所述固液分离箱的内部中下方两侧通过电机轴转动安装有压滤辊,且压滤辊的外侧胶接有柔性垫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固液分离组件还包括分离过滤网、第二弹簧和波纹挡板,所述分离过滤网滑动安装于固液分离箱的内部下方两侧,且分离过滤网呈倾斜状结构,所述分离过滤网的下方安装有第二弹簧,且分离过滤网通过第二弹簧与固液分离箱的底壁弹性连接,所述分离过滤网的底部内侧连接有波纹挡板,且波纹挡板的底部与固液分离箱的底壁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步骤一、通过伺服电机带动旋转轴和主动齿轮的旋转,从而带动主转轴的旋转,使得主转轴外侧的主搅棒及连杆内侧的辅搅棒能够对拌料罐内部的菌料进行混合搅拌,同步带动被动齿轮的旋转,其旋转便于带动被动齿轮下方第二搅拌组件的自转,同时被动齿轮于移动槽的内腔中行走使其下方的第二搅拌组件能够绕主转轴进行公转,使得第二搅拌组件自转和公转时次转轴两侧次搅棒能够对拌料罐内部的菌料进行混合搅拌;步骤二、在拌料过程中,拌料罐内产生的异味气体能够通过出气管进入到防撞外框的内部,空气过滤层具体为活性炭滤层、竹炭滤层和棉网滤芯,能够对空气进行充分过滤净化并吸附异味,还能够根据拌料需要利用加热棒对这部分空气进行加热增温,最后通过回流管将净化后的空气循环回送至拌料罐的内部,实现空气循环净化;步骤三、拌料罐内部混合拌料完成的菌料送入到固液分离箱的内部,固液分离组件通过振动初步分离菌料中的水分并将菌料下送至分离过滤网的表面,呈倾斜状结构的分离过滤网同样能够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上下振动,使得菌料拌料过程中附着的水分能够通过分离过滤网进行分离过滤,最后通过排液管排出分离后的液体成分,通过出料管排出分离后的固体菌料。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通过协同驱动组件便于带动第一搅拌组件和第二搅拌组件的搅拌,主搅棒、辅搅棒与次搅棒之间为交错设置能够充分增大接触搅拌面积并对拌料罐内部不同位置的物料进行充分搅拌,并且还能够通过固液分离组件对
拌料罐内部混合拌料完成的菌料进行固液分离。
[0017]1.该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设置有协同驱动组件,通过伺服电机便于带动旋转轴和主动齿轮的旋转,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啮合连接进而能够带动被动齿轮的旋转,使得被动齿轮能够在行走轨的齿条作用下于行走轨的内侧旋转位移,其旋转便于带动被动齿轮下方第二搅拌组件的自转,同时被动齿轮行走使其下方的第二搅拌组件能够绕主转轴进行公转。
[0018]2.该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设置有第一搅拌组件,伺服电机、旋转轴能够带动下方主转轴的旋转,主转轴能够同时带动两侧连杆和刮料板的旋转,使得主转轴外侧的主搅棒及连杆内侧的辅搅棒能够对拌料罐内部的菌料进行混合搅拌,并使得刮料板能够对拌料罐的内壁进行刮料防止菌料粘壁结垢。
[0019]3.该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设置有第二搅拌组件,被动齿轮旋转行走过程中,带动第二搅拌组件自转和公转时次转轴两侧次搅棒能够对拌料罐内部的菌料进行混合搅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拌料罐(1)、协同驱动组件(5)、第一搅拌组件(7)和第二搅拌组件(8),所述拌料罐(1)的下方两侧均固定有支撑腿(2),且拌料罐(1)的中部上方设置有传动腔(4),所述协同驱动组件(5)安装于传动腔(4)的内部,且协同驱动组件(5)包括旋转轴(501)、伺服电机(502)、主动齿轮(503)、被动齿轮(504)、行走轨(505),所述旋转轴(501)与传动腔(4)的上壁转动连接,且旋转轴(501)的上方安装有伺服电机(502),所述旋转轴(501)的外部固定有主动齿轮(503),且主动齿轮(503)的外侧啮合有被动齿轮(504),所述传动腔(4)的内壁一侧固定有行走轨(505),且传动腔(4)的下侧设置有移动槽(6),所述第一搅拌组件(7)安装于主动齿轮(503)的下方,所述第二搅拌组件(8)安装于被动齿轮(504)的下方,且第一搅拌组件(7)和第二搅拌组件(8)均位于拌料罐(1)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罐(1)的上方两侧设置有进料口(3),且拌料罐(1)的中部分外部一体化安装有防撞外框(9),并且防撞外框(9)的内部设置有空气循环处理组件(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组件(7)包括主转轴(701)、主搅棒(702)、连杆(703)、刮料板(704)和辅搅棒(705),所述主转轴(701)的外壁固定有四组主搅棒(702),且主转轴(701)的底部外侧连接有两组连杆(703),两组所述连杆(703)共同构成“U”型结构,且连杆(703)靠近拌料罐(1)内壁的一侧固定有刮料板(704),所述连杆(703)的内侧焊接有辅搅棒(705),且辅搅棒(705)与主转轴(701)位于同一水平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搅拌组件(8)包括次转轴(801)、次搅棒(802)和混料网(803),所述次转轴(801)与被动齿轮(504)固定连接,且被动齿轮(504)设置有三个,所述次转轴(801)的外壁固定有次搅棒(802),且次搅棒(802)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混料网(803),所述主搅棒(702)、辅搅棒(705)与次搅棒(802)之间为交错设置,且主搅棒(702)、辅搅棒(705)和次搅棒(802)均为圆棍状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循环处理组件(10)包括出气管(1001)、抽气泵(1002)、空气过滤层(1003)、加热腔(1004)、温度传感器(1005)、加热棒(1006)和回流管(1007),所述拌料罐(1)靠近防撞外框(9)的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出气管(1001)和回流管(1007),且出气管(1001)呈倒“T”型结构,所述出气管(1001)为单向管,所述出气管(1001)的另一侧设置有空气过滤层(1003),且空气过滤层(1003)设置有三层,并且空气过滤层(1003)位于防撞外框(9)的内部两侧,所述空气过滤层(1003)的另一侧设置有加热腔(1004),且加热腔(1004)的内部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005)和加热棒(100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菌料破损的多搅棒协同混合拌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拌料罐(1)的中部下侧连接有下料管(11),且下料管(11)的下方安装有固液分离箱(12),所述拌料罐(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李华孙佳马方圆秦小莉蔡淑淑樊剑陈惠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惠药用真菌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