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57495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2 2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制取微片径石墨烯的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用于形成自装膜的自组装膜处理设备;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胶磨单元、插层反应单元、剪切插层单元、第一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石墨离心单元;自动胶磨单元提供用于投入预处理后的石墨烯原料的第一进料口;石墨离心单元提供用于输出石墨烯的第一出料口。通过上述装置将石墨烯原料处成为厚度为0.4~1.2nm、片径为300~1500nm的石墨烯,解决了涂覆液体分散不均匀导致的无法喷涂的问题,通过上述结构的石墨烯以酒精作为溶剂,通过上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可在载体上形成石墨烯自主装模。装模。装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新材料制备装置
,特别是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以sp2杂化连接的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新材料。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被认为是一种未来革命性的材料。
[0003]目前现有的生产装置,生产出的石墨烯由于片径过大,无法形成有效的溶液,导致喷涂石墨烯喷涂不均,载体表面沉积混乱无法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所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克服所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所述问题的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包括:用于制取微片径石墨烯的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用于形成自装膜的自组装膜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微片径石墨烯的微片径为300~1500nm,其厚度为0.4至1.2nm;
[0005]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胶磨单元、插层反应单元、剪切插层单元、第一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石墨离心单元;
[0006]所述自动胶磨单元提供用于投入预处理后的石墨烯原料的第一进料口;
[0007]所述石墨离心单元提供用于输出石墨烯的第一出料口;
[0008]还包括用于将酒精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输出的石墨烯进行溶解,并为所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提供石墨烯酒精溶液的搅拌容器。
[0009]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的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
[0010]所述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清洗单元、第二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一体化烘干单元;
[0011]所述自动清洗单元提供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第二进料口;
[0012]所述一体化烘干单元提供输出石墨烯的第二出料口;
[0013]当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连接有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时,搅拌容器中的所述石墨烯由所述第二出料口提供。
[0014]优选地,所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包括:用于热压料带的表面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浸涂的浸润单元;用于对浸涂后的所述料带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
[0015]其中,所述浸润单元和所述干燥单元一一对应,并循环配为多组;
[0016]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设置为第一组中的所述浸润单元的输入端;在同组中,所述浸润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干燥单元的输入端;其中,上一组中的所述干燥单元的输出端,为下一组中的浸润单元的输入端,直到最后一组。
[0017]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表面处理单元放料的放料单元;
[0018]所述放料单元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料带的放料辊;以及用于稳定料带位置的第一压料辊;
[0019]所述第一压料辊弹性抵接于所述放料辊上的所述料带。
[0020]优选地,所述表面处理单元包括,为所述料带提供至少一组热压部件;
[0021]一组所述热压辊为两个热压辊,所述料带穿过两个所述热压辊;或,一组热压部件为一热压辊以及所述表面处理单元的热压台面,一所述热压辊设置于所述热压台面上,所述料带穿过所述热压辊和台面之间。
[0022]优选地,还包括丝印单元;
[0023]所述丝印单元的输入端为最后一组中的所述干燥单元的输出端所述丝印单元包括,丝印台、丝印网以及丝印刮板;
[0024]所述丝印网设置于所述丝印台上方;所述丝印刮板设于所述丝印网的上方;
[0025]其中,所述料带作为所述丝印单元的承印物,设置于所述丝印网和所述丝印台之间。
[0026]优选地,还包括收卷单元;
[0027]所述收卷单元包括收料辊和用于压料的第二压料辊;
[0028]所述丝印单元的输出端输出的所述料带,收卷于所述收料辊;其中,所述第二压料辊弹性抵接于所述收料辊上收卷的所述料带。
[0029]优选地,还包括预处理设备;
[0030]所述预处理设备包括用于进行原料投放的自动投料单元;用于对原料进行烘干的原料烘干单元;以及用于对原料改性的电磁改性槽单元;
[0031]所述自动投料单元、所述原料烘干单元以及所述电磁改性槽单元顺次连接;其中,所述电磁改性槽单元设有初料料口,用于为所述第一进料口提供预处理后的石墨烯原料。
[0032]优选地,所述浸润单元包括,浸涂容器以及控制单元和传感器;
[0033]所述传感器电性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其中,所述传感器包括密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
[0034]当浸润所述料带时,所述料带至少部分沉浸于所述浸涂容器内的石墨烯酒精溶液。
[0035]优选地,还包括进液管和排液管;
[0036]所述进液管设置于所述浸涂容器的上端并与所述浸涂容器连通;所述排液管设置于所述浸涂容器的下端并与所述浸涂容器连通;
[0037]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排液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0038]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或第二控制阀为电磁阀;
[0039]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到所述控制单元。
[0040]优选地,所述丝印单元还包括,设置于丝印台上方的表面清洁单元。
[0041]优选地,所述干燥单元至少包括设置于其输入端的第一传动辊和设置于其输出端第二传动辊。
[004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用于制取微片径石墨烯的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用于形成自装膜的自组装膜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微片径石墨烯的微片径为300~
1500nm,其厚度为0.4至1.2nm;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胶磨单元、插层反应单元、剪切插层单元、第一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石墨离心单元;所述自动胶磨单元提供用于投入预处理后的石墨烯原料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石墨离心单元提供用于输出石墨烯的第一出料口;还包括用于将酒精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输出的石墨烯进行溶解,并为所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提供石墨烯酒精溶液的搅拌容器。通过上述装置将石墨烯原料处成为厚度为0.4~1.2nm、片径为300~1500nm的石墨烯,其中,经过剪切插层单元进行剪切后,能够将碳层间范德华力残键进行二次处理,有效避免了石墨烯团聚,因此能够均匀分散到溶剂当中,解决了涂覆液体分散不均匀导致的无法喷涂的问题,通过上述结构的石墨烯以酒精作为溶剂,通过上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可在载体上形成石墨烯自主装模。
附图说明
[004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4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的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结构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制取微片径石墨烯的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用于形成自装膜的自组装膜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微片径石墨烯的微片径为300~1500nm,其厚度为0.4至1.2nm;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胶磨单元、插层反应单元、剪切插层单元、第一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石墨离心单元;所述自动胶磨单元提供用于投入预处理后的石墨烯原料的第一进料口;所述石墨离心单元提供用于输出石墨烯的第一出料口;还包括用于将酒精和所述第一出料口输出的石墨烯进行溶解,并为所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提供石墨烯酒精溶液的搅拌容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到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的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所述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包括顺次连接的自动清洗单元、第二超声波分离单元以及一体化烘干单元;所述自动清洗单元提供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出料口的第二进料口;所述一体化烘干单元提供输出石墨烯的第二出料口;当所述精密插层机械剥离设备连接有石墨烯精细处理设备时,搅拌容器中的所述石墨烯由所述第二出料口提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膜处理设备包括:用于热压料带的表面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料带进行浸涂的浸润单元;用于对浸涂后的所述料带进行干燥的干燥单元;其中,所述浸润单元和所述干燥单元一一对应,并循环配为多组;其中,所述表面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设置为第一组中的所述浸润单元的输入端;在同组中,所述浸润单元的输出端为所述干燥单元的输入端;其中,上一组中的所述干燥单元的输出端,为下一组中的浸润单元的输入端,直到最后一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表面处理单元放料的放料单元;所述放料单元包括,用于放置所述料带的放料辊;以及用于稳定料带位置的第一压料辊;所述第一压料辊弹性抵接于所述放料辊上的所述料带。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可形成自组装膜的石墨烯酒精溶液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炳忻叶伦康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明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